宋艷玲
【摘要】朗讀,是把文字作品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創作活動。學會語文,朗讀是必不可少的環節。由于受環境條件、地方方言的使用、見識閱歷等方面的影響,農村小學生的表達能力弱、朗讀水平低下,朗讀習慣也欠缺。在教學閱讀課文時,學生都普遍存在不肯開口、怕開口、缺乏朗讀的興趣等問題,這就給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帶來一定的難度。所以,我們必須要把朗讀放在首位,聚焦“心”穎的閱讀方法和朗讀素材,創設新型的溝通方式,來提高農村小學生的讀與說。
【關鍵詞】提高;小學生;朗讀水平;方式
朗讀是一種很重要的讀書方法,是一項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訓練。為了避免小學生朗讀詞化式、念經式、固定式、表演式等不良朗讀表達方式。筆者認為可以嘗試以下幾點關于提高農村小學生朗讀的讀與說的方法:
一、用“心”閱讀,識其重要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師的語言素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用最直接的語言來闡述,那就是“語文都是讀出來的。”而語言學科的根本特點和實際價值最終在于會聽、會說、會讀、會寫;而“讀”作為接受信息的重要渠道也分:默讀、瀏覽、精讀、范讀、大聲讀等方式。聚焦“心”的閱讀,只有大聲朗讀才能夠充分地釋放朗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所產生的能量,讓朗讀者自身獲取真正美的享受,為溝通創設全新的渠道。
在訓練學生朗讀之前,教師應讓學生意識到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會影響到以后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人際交往。表達能力強的人能給人留下好印象,做起事來容易得到別人的認可而事半功倍,否則口語表達能力差的人則很容易吃虧。
例如,記得有一次,筆者在班上舉行了一次即興朗讀,內容是《七律長征》。先請四位不常開口的學生集體朗讀,再由四個比較常朗讀的學生再讀,其他學生傾聽并評議。結果發現經常朗讀的小組把紅軍戰士那種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精神朗讀地很貼切,讓人身臨其境,而另一組卻勉強讀完。于是,筆者借機教育學生朗讀在于堅持,朗讀在于自我鍛煉。久而久之,在教學中潛移默化地穿插點撥朗讀的重要性也會激發學生對朗讀的欲望。
二、用“情”范讀,感染學生
作為小學生,他們還不會創造性地朗讀,但模仿力很強,由于他們的朗讀大部分都是模仿老師的,因此,老師的真情范讀對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有很大的幫助。
如,在教學《燈光》一文,這篇課文通過回憶一件關于戰爭年代“燈光”的往事,歌頌了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說明了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這篇文章適合男生朗讀,聲音氣質堅毅、果敢、英勇,又充滿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祖國、對人民的忠誠。于是,筆者以一種雄渾激昂的語調為學生范讀了有關郝副營長的語言描寫,讓學生切身體會到革命先烈的愛國熱情,讓他們領悟到什么叫“書中自有黃金屋”。這種真情的范讀也會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并拉近跟主人公之間的距離。
三、用“法”閱讀,創新溝通
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要給學生創造朗讀的機會,使學生在讀中解,在悟中讀。講授每篇新課,筆者都會先讓學生課前“讀一讀”;課中“想一想”;然后“練一練”;最后“評一評”。這樣,聚焦“心”閱讀的方式,讓學生的語文學習圍繞朗讀來展開,那么學生便能很快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在朗讀中品味語言文字。
(一)點撥朗讀方法指導——“讀一讀”
對于高年級的學生而言,學生的自讀能力已達到一定的水平,那么在設置學習單時就應該把朗讀方法指導設置其中,然后讓學生結合學習單元的內容,做好課前“讀一讀”。在課中,強調朗讀方法,要求學生在讀中悟,這樣聚焦“心”閱讀的方式既可以做到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專注力。
(二)注重啟發讀法情感——“想一想”
由于農村小學的學生在朗讀這一塊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這也是直接導致學生成績的差距原因之一。課內的知識可以引導,但課外知識訓練只能讓學生自己去摸索才會成長更快。在課中,筆者注重啟發式朗讀法,因此,學生在讀不同體裁的文章時,筆者通常會質疑點撥學生。例如,《窮人》一文篇幅較長,很多學生會無從下手,于是筆者便會質疑:這類的文章該采用哪種閱讀方法?這樣讀是否有效果?有沒有更好的辦法?長期堅持讓學生多“想一想”可以激發學生的朗讀效應,提高朗讀的信心。
(三)領悟不同體裁方法——“練一練”
在朗讀這一塊已經摸索出如何朗讀的方法,那么,在課堂上就讓學生多開口“練一練”,把積累的知識學會共享。而每個單元中的《口語交際》就是最好的溝通素材。例如:以“科學”“讀書”“家鄉新貌”“健康飲食”為話題在班上開展一次演講活動。讓學生課前準備素材,課中分享(先讓小組討論探究怎樣巧借語言來談觀點,派代表上臺發言),并讓學生點評。這樣的鍛煉既可以磨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又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為以后創設全新的溝通打下基礎。
(四)彼此互評方式多樣——“評一評”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關于閱讀評價”一欄指出:“評價學生的朗讀,可以從語音、語調和感情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但在提高學生朗讀水平這一活動中,筆者則采用生生評價,讓他們用發現的謙虛態度學習同學的進步。通過適當的評價,還可以激發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同時提高學生的朗讀技能。
正所謂教無定法,能讓學生輕松學好知識就是好方法。在提高農村小學生朗讀的讀與說中,積極創新,聚焦“心”閱讀的方法。讓學生明白朗讀的重要性,結合教師真情范讀的引領,把朗讀訓練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中,給學生創設全新的溝通環境。那么,不同花期的學生都會有打開“金口”的一天。
參考文獻:
[1]張頌.朗讀學[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 2010.
[2]呂小君.小學語文朗讀實踐與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7.
[3]詹澤.中國語文經典朗讀手冊[M].北京:團結出版社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