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
【摘要】小學教育階段,學生在各方面還無法具備自己的正確認識,容易被外界不良因素誤導,從而出現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針對這類問題,需要在小學階段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以消除學生的負面情緒,緩解其學習壓力。小學班主任的日常工作與學生互動較多,應當在這一階段充分體現自身價值,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進去,確保小學階段的教育中學生可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本文就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方式展開研究,內容如下。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小學班主任工作
心理教育工作一直是教育部門的關注重點,對于年齡相對較小的小學生來說更是如此,直接關系到其未來成長。心理健康教育所涵蓋的內容較多,開展方式也多種多樣,小學班主任作為學生接觸最多的對象,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角色。就小學班主任的班級管理來看,心理健康教育可通過實時與學生溝通的方式來滲透,在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并制定解決對策,確保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一、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
伴隨著社會對素質教育重視度的提升,心理健康教育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也是評估素質教育開展效果的重要方式。心理健康教育是否可以有效開展與學生自身、社會、學校、家庭等多方面因素息息相關,小學生在校期間的直接負責人就是班主任,班主任是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者。在小學階段,學生們對世界的認識并不多,心智尚未完全發育成熟,在心理健康發展方面需要班主任多多引導與教育。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學習任務比低年級學生繁重,學習任務的難度也比較大,高年級學生需要承受的心理壓力也比較大。當下小學班主任能否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是教學方式的創新,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的滲透方式,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來消除學生負面情緒,減輕學生學習壓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心態。
二、小學階段學生可能出現的不良心理
1.厭學心理。小學生正處于好玩的年紀,而現在的家長和教師對學生的要求較多,小學生在學習這方面面臨著家庭、學校、個人等多方面的壓力,在無法正確調節的情況下會出現厭學的心理,學生學習動力不足,部分學生還會抵觸課堂,無法明確課堂學習的目標和教師的安排,教師布置的作業學生也是以敷衍的態度完成。學生處于消極的心理狀態,直接影響到自身的知識學習。
2.孤僻心理。每個學生都來自不同的家庭,家庭之間的教育模式也會有一些差異,學生自身會受到家庭因素的影響,家庭關系不和諧或是家長教育方式過于偏激,學生容易出現孤僻的心理,在學校中不愿意和其他人接觸,喜歡獨處,在課外也不愿意和其他同學互動,這種情況會使得學生自己和其他人保持距離,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
3.自卑心理。不同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存在差異,因此,小學階段乃至整個教育事業中經常發生部分學生學習成績較好,而部分學生學習難度較大的問題。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很容易產生自卑的情緒,在這種自卑心理下小學生會出現自我懷疑的現象,在學習和生活上都沒有足夠的自信,害怕失敗,也不敢超越自己。
4.情緒波動大。情緒不穩定是小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當小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遇到憑借自身力量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很容易產生負面情緒,表現為情緒失落、亂發脾氣等,這類情況發生的原因主要是小學生尚未具備控制自身情緒的能力,這些負面情緒嚴重時會導致學生出現過激行為,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三、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教學活動方面。小學班主任需要在開展日常教學活動時探索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立足于小學生的生理特點及各類學科的差異,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進行優化設計,確保其滲透的可行性。課堂教學作為日常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小學班主任在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時,需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正確認識心理健康知識,進而挖掘課堂教學中能夠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滲透。
2.班級活動方面。小學階段學生最顯著的表現就是好動,對于各類班級集體活動總是保持較高的熱情,小學班主任可以從小學生的這一性格特點來入手,探索集體性的班級課外活動中德育教育的滲透方式。設計過程中,小學班主任一定要對活動內容進行有效的區分,確定活動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聯系。與此同時,班級集體活動必須建立在公平、公正的原則上,這就需要小學班主任發揮自身的管理能力來構建,公平、公正的集體活動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學生的心理狀態,將各類負面情緒對學生的影響降至最低,最后就是按照設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循循善誘,促使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3.人格培養方面。考慮到小學生年齡普遍在12歲以下,尚未經歷復雜的社會關系,沒有形成穩定的自我認知,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如,人為因素、外部事物等,因此,通過正確的人和事來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也是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在這一重要教學階段,同樣需要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實現兩者之間的融合、升華。小學班主任首先要具備較高的素養,能夠在開展教育工作的過程中規范自身行為,如,主動學習新知識、新事物,不斷提升工作能力等,成為小學生學習的榜樣,通過榜樣力量來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4.師生關系方面。師生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小學生是否真正地聽取班主任的管理和教育,因此,班主任需要和學生建立并維持良好的師生關系,確保心理健康教育達到最好的效果。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教師都會存在敬畏的心理,但是也會對班主任具有較強烈的依賴心理,班主任需要打破和學生之間的隔閡,才能夠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班主任可多和學生交流,交流時盡可能以友好、溫和的態度,深入了解才能真正掌握學生情緒變化現狀以及相關因素。
5.班主任自身方面。班主任是小學生在校期間接觸最多的教師,小學生在沒有形成自身的意識時會以班主任為榜樣,去模仿班主任的行為方式。因此,班主任要保證能夠在工作中有效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則需要做到以身作則,班主任自己就需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狀態,在工作、教學、和學生交流等方面都需要以良好的情緒狀態面對,尤其是面對學生的時候,不能出現情緒反復無常的情況,會影響到學生自己的判斷,久而久之學生也會模仿,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同時,在班級各類活動中,班主任也需要積極參與,發揮榜樣作用。
四、小結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背景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消除小學生現存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公眾關注的重點內容,小學班主任需要深刻認識這一問題,在進行日常教學管理的過程中,為促使健康教育工作可以更加高效地開展,更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進行優化與完善。
參考文獻:
[1]王征.心育與德育的整合——漫談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實施[J].教師,2016(9):16.
[2]陳琰.心育與德育的整合——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實施[J]. 課程教育研究,2017(18).
[3]薛蓉蓉.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融合[C].2020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會議論文集(卷三),2020.
[4]毛銀鶴.心育與德育的整合——漫談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實施[J].新課程(小學版),2019(11):218.
[5]王蓉.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策略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29):77.
[6]劉興奎.淺談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9(16):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