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梅蘭
《采薇(節選)》選自《詩經·小雅》,這是一首戍卒返鄉詩,寫出了從軍將士的艱辛生活和思歸的情懷。本文節選其中的一部分,書寫將士當年出征和此日生還這兩種特定時刻的景物和情懷。對于這篇課文,我們如何才能上好呢?
一、注重課堂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在一節課中,課堂導入的作用極其重要,富有啟發性的導入語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環節之一,一堂課導入的成與敗直接影響著整堂課的效果。在上《采薇(節選)》這節課時,筆者把導入分為兩部分:
1.先與學生激情談話,在談話中引出《詩經》,讓他們知道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據內容不同,可以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
2.然后用多媒體展示《采薇(節選)》的知識,《采薇(節選)》選自《詩經》,是一首戍卒返鄉詩,寫出了從軍將士的艱辛生活和思歸的情懷。
有效的課堂導入,可以激發學生探索新課文的欲望,也可以令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了解。
二、質疑課題,解讀課題,掃清疑惑
質疑課題,就是針對課題提出疑問。對課題有了質疑,就對文章的閱讀有了目標,理解有了方向。筆者上課時習慣讓學生從題目入手來質疑問難,就如《采薇(節選)》這一節課,筆者就設計了幾個問題,讓學生進行質疑。
1.“薇”指的是什么?“采薇”又是什么意思?
2.題目為什么是“采薇”而不是平時我們常見的“采桑”呢?
通過質疑課題,學生們知道“采薇”的“薇”指的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叫做大巢菜。“薇”是豆科野豌豆屬的植物,其種子、莖、葉都可以食用。“采薇”的意思就是采摘野豌豆苗。至于題目為什么用“采薇”,是因為薇菜可以吃,戍邊的士卒正在采薇充饑,這反映了戍邊士卒的生活艱苦。戍役不僅艱苦,而且漫長,這從原文“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剛止”可以看出薇菜從破土發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莖葉老硬的生長過程,這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長,也說明了人們對戰爭的厭惡和反感。
三、帶著感情朗讀古詩,了解詩意
朗讀,是閱讀的起點,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朗讀,有助于情感的傳遞;朗讀,可以讓人更加理解讀的文字的意思;朗讀,能喚起讀者的情感,可令自己與課文的主人公同悲喜,共歡樂。
在《采薇(節選)》這一節課中,讓學生讀古詩前,筆者先播放課文的錄音,讓學生認真聽古詩的字音和留意古詩停頓的節奏。接著,筆者要求學生們自由大聲地朗讀古詩。因為大聲朗讀,可使學生的腦神經處于極度興奮狀態,這本身就能刺激他們深入理解文章、書籍。另外,大聲讀需要集中精力,大腦處于排空狀態,有利于記憶課文。
自由朗讀古詩之后,筆者會指名讀古詩,在指名讀古詩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學生在讀音上存在的問題,比如,課文中出現的“雨”字,在這首古詩里不能讀作“yǔ”,應該讀作“yù”。然后,再分組讀,最后,全班齊讀。
各種形式的朗讀,加深了學生對古詩的理解,也讓他們感悟到詩人復雜的心境和滄桑的心聲。
四、精讀古詩,了解古詩表達的情感
精讀,指深入細致地研讀。那我們該如何精讀這首古詩,了解古詩表達的情感呢?
(一)如何精讀《采薇(節選)》這首古詩
課文節選的詩歌有八句,每兩句就是一幅圖畫。我們可以通過觀察課件里出現的四幅圖,來加深我們對詩歌的理解。
首先,我們先出示第一幅圖:渡口離別圖。學生觀察完圖片后,教師出示詩句“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借機提出問題:這個戰士出征的季節是什么?學生可根據“楊柳依依”得出戰士出征的季節是春天。同時,教師補充“柳”與“留”諧音,既表示挽留之意,又表達思鄉之情。
然后,我們接著出示第二幅圖:原野大雪圖。出示圖片的時候同時出示詩句“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并提問:這個戰士歸鄉途中的天氣怎么樣?(雨雪霏霏)再聯系前面的詩句提問:這個戰士的軍旅時間怎么樣?(從春天到冬天,軍旅時間漫長)
接著,出示第三幅圖:泥濘山路圖。隨著圖片展現的還有詩句“行道遲遲,載渴載饑”。通過圖文結合,學生們很容易就知道我們的主人公在回鄉的歸途中生活非常艱難,因為“遲遲”說明歸路漫漫,“渴”“饑”說明當時歸途中生活的艱難。
最后,出示第四幅圖:戰士遠眺圖。隨圖而出的還有最后兩句詩句“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從詩可知,文中主人公的內心是傷悲的。
(二)如何理解古詩表達的情感
一是明確古詩的主旨;二是熟知詩歌的譯文;三是抓住關鍵詩句“我心傷悲,莫知我哀”。特別是抓住關鍵詞句這一點,通過分析,“傷悲”“哀”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寫出了人物當時的心情。而“莫知”更加深了人物的悲傷,讓人心生感慨。 表現了戰士久戍難歸,憂心如焚的內心世界,充分體現了人們對戰爭的厭惡和反感。
五、課堂小結,加深理解
這個環節有三個步驟:
1.讓學生再次齊讀課文,加深記憶。
2.找出最能表達詩中人心情的詩句。(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3.點明課文的主旨。(《采薇(節選)》寫一位遠征戰士在回鄉途中的所思所想等,表達了從軍將士思歸的情懷。)
六、課堂練習,鞏固已學知識
課堂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恰到好處的習題不僅能鞏固知識,形成技能,而且能啟發思維,培養能力,因此,教師要注重課堂的練習。筆者設計的課堂練習如下:
(一)解釋下列詞語。
1.昔:___________? ? ? ? ? ? ? ? ? 2.依依:__________
3.雨雪:__________? ? ? ? ? ? ? ? 4.遲遲:__________
5.載:___________? ? ? ? ? ? ? ? ? 6.莫:____________
(二)補充詩句
昔我往矣,_____________。
今我來思,_____________。
七、布置作業
課后作業,可以令學生起到鞏固新學知識,發展學生智力作用。為此,筆者設計了兩道課后作業:
1.朗讀并背誦《采薇(節選)》。
2.查閱《詩經》,了解更多《詩經》的內容。
《采薇(節選)》是先秦時代的漢族詩歌,離我們年代甚遠。如何才能上好這一課呢?總的來說就是要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學與思相結合,從而達到理解古詩中主人公的情感和古詩的主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