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林 聶斌
摘 要 我國是農業大國,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加快農業化發展進程,并逐步實現農業現代化是新時期對農業發展的新要求。堅持把農業放在工作的首位,提高農業經濟的發展質量對國民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穩定發展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诖?,從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的必要性出發,分析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 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必要性;措施
中圖分類號:F326.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30.060
在我國農業種植業的發展過程中,更好地實現農業現代化已經成為我國農業種植業未來發展的必然方向,農業不僅要滿足國內需求,同時也要滿足國外市場的需求[1-5]。農業種植業應融入科學合理的新技術,正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及時轉變種植業的發展方式,從而推動我國農業種植業可持續發展,實現我國農業經濟水平提高。
1 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的必要性
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農業作為我國社會經濟中的基礎性產業,不斷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提高農作物產量是必須不斷研究的新課題[6-7]。我國農業種植業結構性矛盾問題嚴重影響著農業的健康發展,優化農業種植業結構勢在必行。1)農業種植業結構的調整對于平衡糧食產品的市場具有一定的幫助作用。隨著近年來農業種植業的發展,市場上某種東西得到客戶青睞商家就大面積增產從而導致供過于求的問題頻頻出現。與此同時,非自然性的減產帶來的供少于求的問題更是層出不窮。因此,加強對農業種植業結構市場的有效調整,對于我國農業糧食產品市場的平衡有重大作用,可以促使我國農業種植業得到良好且平穩的發展,并為農業市場構建和諧的良好氛圍。2)農業種植業結構的調整有利于提高農產品的質量。人們在追求農業產量的同時忽視了其質量,高產量不一定能提高農業種植業的經濟效益,質量好一定是農業種植業經濟效益提高的有力保障。隨著我國家庭人均收入的提高,人們對于農產品的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想要獲得高質量的產品,一方面要引入最新的種植技術,另一方面要對農業種植業結構進行有效調節,以環境差異為依據,不斷促進農產品的健康性與品質得以提升,大力推進農業種植業結構的發展。這些舉措不僅有利于迎合我國農業經濟轉型的政策要求,還能夠使農產品的質量和我國農業競爭力得到有效提升,為國民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2 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中存在的問題
2.1 對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思想認識不到位
有部分基層領導對于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思想認識不到位,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到農業種植業的結構調整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提高思想認識,轉變傳統觀念,理清思路,貫徹并堅決落實執行“三農”政策,優化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的偉大戰略是當下的根本目標。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長期目標,取長補短,制定合理的長期發展目標和短期計劃,提高工作效率。
2.2 科技興農的力度相對較弱
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在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科技興農政策中具有關鍵性作用。在我國基層地區,仍舊存在一些弊端,工作人員專業素養低,對工作沒有熱情,工作不穩定。除此之外,推廣部門也同樣沒有發揮部門的專業作用,對農業種植業結構的調整工作具有一定影響的同時,嚴重影響了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新技術的推廣。
2.3 對于農業種植業技術不重視
調整農業種植業的結構是有一定技術要求的,必須不斷學習加強實踐技術,以此來提高種植技術,但由于一些地區信息不發達等客觀原因,阻礙了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從而導致對先進種植技術認識不足,沒有對其高度重視,使得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效率低。此外,部分基層領導對于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宣傳工作沒有做到位,導致農民不能深刻認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
2.4 資金投入不足
我國農村地區資金短缺,缺乏有組織的指導,這是當下應該密切關注的問題。引進全新的技術和全新的產品一定離不開資金的投入,資金不足對于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影響巨大。其中,農業科技工作人員缺少資金的支持,對于帶領農民走向種植業結構調整的道路具有一定的阻礙,所以籌集必要的啟動資金勢在必行。同時,地方政府要牢固樹立堅持為民辦事的理念,利用資源優勢,積極組織并引導農民走向致富道路。這是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的重要保障。
2.5 信息問題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越來越普及,但是有些地區仍舊存在信息流通不暢的情況,信息化發展水平較低,農民對信息化技術的認識不到位,很難通過信息技術來提高自身的銷售能力,在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方面也難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有效指導,阻礙了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
3 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的措施
3.1 提高對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的重視程度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發展是最為關鍵的。在對農業種植業結構進行調整時,各基層職能部門需要對其予以高度重視,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可行的方案和戰略目標,不斷調整并進行優化和改進,從而提高對農業種植業結構的有效調整,加強對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的重視程度。在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過程中,根據不同地區的項目進行科學合理的工作分配,著重展現當地特色農業,充分體現項目存在的意義及價值。同時,不斷提高農民對于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視程度,充分認識到當下調整農業種植業結構是勢在必行的,積極與政府合作,激發農民對農業種植業的信心與動力,從根本上認識到調整種植業結構的重要意義,使農民能夠積極配合政府部門的各項工作,為提高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水平提供保障。
3.2 提高廣大農民的的思想認識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民是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的主體。盡管我國有些地區已經實現了規?;霓r業生產,但很多地區仍舊保持一家一戶的農業生產模式。在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過程中,首要的是提高農民的思想認識,正確傳達黨的農業政策思想,提高農業科技技術,使農民從根本上認識到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性,積極認真地配合政府部門的工作,實現農業種植業生產方式的優化。
3.3 加強科學技術的應用
在進行農業種植業的結構調整時,應著重加強對科學技術的應用。這就需要政府加大宣傳力度,為農業合作組織的工作人員開展有關農業技術方面的講座,使其從根本上認識到加強科學技術應用對于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性。針對年齡較大且文化水平較低的農戶應進行特殊的、有關科學技術的推廣教育工作,通過一系列講解,使農戶充分認識到掌握農業科技的重要性。
4 結語
農業發展離不開農業種植業結構的調整,這將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必須對其加以重視,按照黨的綱領執行每一項政策,尊重農民生產的勞動成果以及農民自身的經營自主權,發揮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扎扎實實地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戰略性調整。
參考文獻:
[1] 李紅敏.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的必要性及策略[J].鄉村科技,2018(31):29-30.
[2] 薛鋒,于榮華.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的必要性及策略[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10):97,140.
[3] 李文紅.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對策研究[J].納稅,2018(13):168-169.
[4] 唐隆東,黃文勇,陳靜.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的必要性及策略[J].農家參謀,2017(14):46.
[5] 趙海萍.鄧州市種植業結構調整策略研究[J].鄉村科技,2017(11):35-36.
[6] 郭寧.農業推廣對提升農業種植業的作用分析[J].北京農業,2016(6):187-188.
[7] 付滿榮.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的必要性及策略[J].中國農業信息,2014(13):91.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