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特 宋福杰 歐敏
摘要:在“互聯網+”,高職政校合作村干部班愈發興盛,加之鄉村振興戰略予以了政策支持和扶持,使得該模式在持續發展過程中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成效。在村干部班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忽視了鄉村振興所面臨的實際情況,在課程內容、形式結構、評價機制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想要進一步發揮村干部班的積極作用,讓高職院校更好地服務于鄉村振興戰略,就必須根據鄉村振興發展所面臨的情況,按需開課,根據村干部所反饋的問題,建設焦點課堂。通過理實結合的引導方式,使村干部更清晰認識到當前的發展問題,并掌握解決的方法,進而借助以村干部典范激勵為主的評價方式,來激發村干部群體的學習熱情,讓高職政校合作村干部班真正成為促成鄉村振興戰略有效落地的中堅力量,在“互聯網+”發揮更為積極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鄉村振興;“互聯網+”;高職政校合作;村干部班;課程改革
在鄉村振興戰略推動下,中國農村農業農民的發展,正在步入新的歷史階段。在該階段,村干部群體要肩負起更多的使命和責任,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在脫貧攻堅、農業改革、農村生態建設等一系列的實戰工作中,充當農村發展的先頭兵和示范者,有效帶動農村群眾的發展熱情,實現農村地區整體發展高度的進一步躍遷。
在這樣宏大的歷史畫卷中,高職院校依托“互聯網+”的技術和渠道優勢,推動政校合作村干部班的建設與發展,就是在利用新技術所帶來的優勢,借助新政策所提供的平臺,更好地服務于本地社會經濟的發展,重點關注農村地區的發展問題,為新時代新農村的新建設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持。本文就將從鄉村振興戰略高度切入,對“互聯網+”高職政校合作村干部課程改革問題進行深度研究,以期形成更具指導性的改革建議,切實促成村干部班課程品質的優化。
1 鄉村振興背景下“互聯網+”高職政校合作村干部班課程建設現狀
近年來,高職政校合作村干部班的建設工作如火如荼,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以高職院校優質教育資源、人才資源和技術資源為后盾,配合村干部群體的實際發展需求,形成了富有顯著農村特色,符合鄉村振興戰略要求的課程體系。在村干部班的教學中,高職院校師生會通過互聯網手段進行便捷的遠程教學、遠程指導和遠程互動,更多村干部能夠借助移動端或電腦端的學習,掌握新技術、新方法、新思想和新理念,進而將自身學習所得應用于新農村的建設之中,更好地發揮村干部帶頭示范作用,加速農村社會和經濟的發展。
在“互聯網+”,高職政校合作村干部班的建設與發展擁有顯著的優勢,課程內容、形式、結構、評價等方面,都可以充分利用新時代的政策便利和技術便利,構建完善的課程體系。從當前發展的現狀來看,鄉村振興背景下“互聯網+”高職政校合作村干部班課程建設的優勢如下。
1.1 便捷優勢
較之以往的村干部班課程,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新型課程體系,能夠充分運用高職院校既有資源和豐富多樣的互聯網資源,借助遠程教學的有效方式,便捷的完成知識的傳授,能力的訓練,尤其是在移動互聯網技術蓬勃發展的情況下,村干部接受課程教學的方式更為靈活,更為便捷,能夠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完成高品質的課程學習。
1.2 高效優勢
在“互聯網+”高職政校合作村干部班課程建設與發展的過程中,高效的特性愈發明顯。所謂高校,是指現有的教學內容、教學成果、教學案例等,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的有效分享,方便村干部隨時隨地查看相應內容,按照自身所面對的實際問題,隨時更新針對性的課程知識或課程案例,來指導自己完成實際的學習或應對。這種打破空間、時間的教學方式,無疑具備更高的效能,能讓村干部的學習更具實際效用,更符合村干部工作多、壓力大、事務繁忙的特點。
1.3 可復制優勢
在“互聯網+”高職政校合作村干部班課程建設的過程中,可復制一直是課程體系的核心亮點。從實踐觀察中發現,一些具有切實指導力,能夠幫助村干部解決農村實際問題的優質課程內容,已在村干部及群眾之間廣泛流傳,這些優質教學內容或知識點,可以被廣泛復制于各種場景之中,用于指導更多的人群。這種可復制性,使該課程的社會意義遠遠高于其本身的教育意義,是為農村發展注入新鮮力量的重要手段,也是進一步加快高職優質資源向農村傾斜的重要渠道。
2 鄉村振興背景下“互聯網+”高職政校合作村干部班課程建設問題
2.1 指向不明,課程認同偏低
農村事物多、頭緒多,著力點多,村干部面臨的問題也多,因此,在高職政校合作村干部班課程建設過程中,堅持以量取勝,所涉及課程內容覆蓋農業生產、農村經濟、醫療衛生、教育培訓、職業發展等眾多領域,這種看起來繁花似錦的課程體系,卻與村干部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存在天壤之別。 在實踐調查中, 60%以上的受訪者認為,當前課程的價值不高,對于解決自身實際問題的指導作用相對有限。究其原因,主要是村干部沒有精力從大量的課程內容中,選擇有用的信息或知識,來用于指導自己的工作,所以逐漸放棄了對于課程的系統學習,僅是蜻蜓點水的了解基本信息或基本內容,以應付相應的考核。長此以往,高職政校合作村干部班課程的價值必將越來越低,逐步脫離社會實踐要求,淪為村干部眼中的雞肋。
2.2 形式僵化,課程互動不足
雖然“互聯網+”高職政校合作村干部班在課程教學形式上進行了大量的創新,能夠借助遠程手段完成實時的課程教授和重復的內容學習,然而,在學習過程中,高職院校所采用的教學形式相對單調,更多是以高校師生為主進行內容的講解,忽視了村干部群體的實際需求,沒有能夠與村干部進行更深入的互動。加之,借助互聯網手段進行遠程教學,很難做到實時的管理和調控,進一步降低了課程應用的效果,無法使村干部全身心的參與到課程學習中來。
2.3 說教太多,課程宣教不利
在高職政校合作村干部班的課程內容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心的思政教育內容非常豐富,是有效提高村干部群體思想政治素養的關鍵所在。然而,在這一重點內容的講解上,高職院校的說教太多,更多是圍繞宏大的政策主題、思想主題或發展主題進行乏味的說教,忽視了村干部群體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這就使得當前課程的宣教效果不夠理想,難以真正起到指導、引導和輔導的作用。
2.4 評價缺失,課程激勵乏力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有效激發村干部的活力,使之保持高昂的工作熱情,是發展的核心主題。高職政校合作村干部班課程也非常注重村干部群體的有效激勵,然而由于沒有形成完善的評價機制,針對村干部群體的評價,僅僅停留在測試成績或學分成績上,難以有效激勵村干部群體,課程所能夠起到的激發作用自然就相對偏低。村干部經由課程學習后,所作出的表現也充分表明,該群體并未受到課程的積極感召,在有效發展方面的后勁比較缺乏。
3 鄉村振興背景下“互聯網+”高職政校合作村干部班課程改革建議
3.1 突出技術特色,推動按需開課
鄉村振興農村的發展,必須要借助技術層面的有效突破,實現農業生產、農業經營、農業管理層面的全面躍遷,才能贏得新的發展契機。村干部群企體要在這一過程中發揮積極帶動作用,成功突破現有的發展屏障,帶領農村群眾實現新的突破。在“互聯網+”高職政校合作村干部班課程建設過程中,要充分重視這一發展需求,利用高職院校在技術方面的顯著特色,來為村干部群體提供指向更明確的技術輔導、技術講解和技術支持,真正做到按需開課,讓村干部所面臨的發展需求與高職院校所提供的課程內容有效對接,進而為村干部的示范帶頭,提供強有力的教育支持。
在實踐過程中,村干部班教職人員發現,當前農村經濟發展的活力越來越旺盛,但村干部群體在新業態、新經濟、新模式上的理解,卻存在保守的情況。為此,課程按照農村發展需求和村干部成長需求,開辦了以農村新經濟為主題的課程。該課程圍繞當前農村地區比較興盛的電商經濟,短視頻經濟,特色農產品經濟等新的經濟業態展開,逐一講解實際操作方案,指導村干部在模擬的場景中進行新經濟的有效帶動,使之掌握了相應的模式、技術和規范。這種以發展需求為導向進行課程開發的方式,很快得到了村干部群體的積極響應。一些村干部會根據當前所面臨的發展情況,來提出一些專項技術層面的要求,教職人員也會根據這些要求進行課程內容的增減和優化。
在農村醫療衛生、農村教育培訓、農村交通建設、農村網絡資源開發等方面,村干部班課程也進行了專項的開發,這些課程非常符合農村人重武輕文的特點,內容大都圍繞實際操作方法、執行方案、管理方式、操作細節等展開。村干部只需按照課程的指導進行實踐層面的融會貫通,就能把新的模式帶回到農村中去,切實幫助農民解決實際的發展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推動和完善之后,按需開課的新模式,得到了村干部的大力支持,越來越多的村干部,開始密切關注課程內容,迫切希望能夠從課程中學到有用的技術。這一效果也使得村干部群體對高職政校合作村干部班的認識有了明顯的轉變,充分意識到高職院校所獨有技術特色的巨大優勢,對課程價值的認同水平大幅度提高。
3.2 堅持問題導向,形成焦點課堂
在村干部班課程改革過程中,牢牢吸引村干部,激發其學習熱情,加速其成長速度,是課程改革的重點,也是課程改革的難點。在此次的實踐過程中,高職院校教職人員就針對課程互動不足的問題,引入了“先提問,后講解,再反饋”的新型模式。首先,村干部需要在課程開課之前,提交自己的問題,教職人員也會通過電話訪談、實地走訪或線上互動的方式,來整理大量的實踐問題,并將之納入到現有的課程內容中來。 其次,高職院校教職人員會把村干部所反饋的問題,制作成為主題課堂或焦點課堂。在焦點課堂上,教師會以特定的農村實例為主,讓班干部圍繞特定的問題進行線上的討論、互動、交流,并將一些熱點問題、焦點內容延伸到線下的實踐互動和實踐合作中去,真正通過課程疏導,完成了重點問題的高度關注。
最后,高職人員會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資源優勢和人力優勢,配合社會機構的有效合作,重點解決村干部所反饋的問題,為其提供精準的指導方案,并持續跟蹤問題化解的效果,從而保障課程價值的有效提高。在此過程中,村干部群體需要定時反饋實際應用效果,以進一步豐富課程的互動環節,讓村干部的實際需求得到更有效的滿足。
在實踐過程中,村干部群體對于醫療衛生管理問題的迫切需求,就引導高職院校針對新農村的醫療衛生問題進行了專項化解,給出了防疫衛生、慢性病管理策略、農村常見職業病應對方法等具有極強指向性的解決方案,并引導村干部學會如何發現農村醫療衛生問題,利用政策和資源的優勢,幫助農民更好的解決這些醫療衛生問題。這種以問題為導向,針對問題進行深度互動的教學方式,很快在村干部班中引發了強烈的反響,實際應用效果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這些焦點課堂雖然內容簡短,但卻直擊要害,是村干部群體迫切需要得到的優質信息,也是能夠調動村干部學習積極性和互動積極性的重要抓手。
3.3 注重理實結合,引入鄉村實例
在思政宣教這一核心板塊上,高職政校合作村干部班課程堅持理實結合的基本原則,通過鄉村實例的導入,來讓村干部群體進行模擬訓練和模擬實踐,吸收相應思政元素的同時,掌握落實政策,消除影響,化解危機的具體方法。例如,近年來農村地區功利主義、拜金主義、唯金錢論等負面思想的影響愈發逐漸擴大。在課程中,高職院校的教職人員就圍繞政策展開,以某鄉村的實際案例為主,逐一講解了不同類型思想問題的化解方法。在此過程中,村干部既掌握了化解負面思想的管理方法,又樹立了正向的價值觀念,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也更為清晰明了,能夠真正做到思想和行動的有效統一。為了使課程更具時效性,在進行思政內容講解時,還非常注重農村或者鄉村熱點的引入,把群眾干部所關心的熱點問題,納入到課堂中來,進行深入的剖析,從多層面來說明問題,并給出化解的有效措施。
3.4 健全考評機制,形成內生發展
在考評機制的健全上,高職政校合作村干部班課程所面臨的情況比較復雜,考評所發揮的作用也比較有限,所以在傳統成績考評、學分考評的基礎上,高職院校引入了典范考評的新機制。所謂典范考評,就是對村干部群體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個體或團體進行獎勵,并將其案例納入到現有的教學內容中來,成為村干部群體學習的先進榜樣。由于村干部群體之間的交流相對較多,且存在一定的模仿和效仿心理,因此,這種典范作用能夠很快引起村干部群體的關注。不僅如此,典范考評在農村群眾心中的重視度遠遠高于所謂的成績或學分,一些優秀的村干部典范,往往能在農村群眾中廣泛流傳,形成社會輿論的正向推動作用,使村干部更重視這種具有實際作用的激勵和敦促,更專注地投入到課程學習和課程實踐中來。
鄉村振興的背景下“互聯網+”高職政校合作村干部班課程建設,必須要根據新的發展情況,立足村干部群體所面臨的復雜現狀,給出更具指導性,更能激發村干部活力的新型改革建議。課程內容的建設上,要堅持按需開課,把農村發展所關注的重點問題,作為主要內容進行系統講解,同時引導村干部反饋實踐問題,并根據問題進行焦點課堂的開發,形成短小精悍的優質課堂。此外,課程要能夠在思政宣教上進行有效的創新,堅持理實結合,以鄉村實例來指導村干部進行思想的吸收和內化。
最后,在考評機制上,要基于傳統考核方式,增加典范考核的新機制,用村干部典范的帶動作用和促進作用,激起村干部群體的內生動力,使之按照典范發展的道路,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成為更優秀的村干部。
課題名稱:廣東省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鄉村振興背景下“互聯網+”高職政校合作村干部班課程改革研究與實踐——基于云浮市村干部大專學歷班教學改革與實踐》(課題編號:JJGZW2018A02);廣東省教育廳普通高校特色創新類項目(課題編號:2020WTSCX283);廣東省教育廳普通高校特色創新類項目(課題編號:2019GWTSCX110)。
作者簡介:符特(1981-),男,副教授,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村職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