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永雁
課外閱讀是小學生拓展思維和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同時也是小學生積累語言、開拓視野的最佳方式。課外閱讀是相對于課堂閱讀而言的。在新時代中,課外閱讀已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要求。通過報紙、文學作品、影視劇、網絡等途徑進行語文學習,課外閱讀指導策略是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關鍵所在。本文以二年級小學生為例,根據新課標的教育目標,教師將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合理分配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對閱讀方法進行了分類,即分成綜合性閱讀、分項類閱讀、做筆記劃重點閱讀、文學作品小說問題式閱讀等方法,更好地指導小學生通過課外閱讀來提升學習能力。
合理分配課外閱讀時間
教師傳統的教學理念較為接近于應試,因此,小學生的課業負擔較重。許多家長和教師。并不重視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有些教師即使認識到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但也只是交代家長,在家對孩子進行課外閱讀的輔導。然而,由于許多家長工作太忙,或者文化水平不夠等,導致這種課外閱讀方式并無法順利地開展。因此,教師應合理分配小學生的在校學習時間,對小學生進行正確的課外閱讀培訓。
從當前小學教育的情況來看,真正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優秀書籍是較少的。雖然書店里的讀物種類看起來很多,但是適合10歲以下小學生的“精品”讀物卻是供不應求,而且大部分都來自于國外,這就要求家長和教師在購買與指導孩子選擇書籍時,要正確引導孩子的思維,廣泛選擇題材,選擇其思想性和科學性都較強的。由于小學生的語言和思維正處于發展階段,所以選擇讀物的語言要規范,文字優美一些,圖文并茂,這樣可以在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的同時,還可以提高其文學素養。小學一、二年級可以選擇經典繪本進行閱讀,比如《猜猜我有多愛你》《逃家小兔》《大衛系列》等直觀化的繪本內容,讓學生喜歡閱讀,享受閱讀的樂趣。
閱讀方法的分類指導
課外閱讀的綜合性分類閱讀法 綜合性課外閱讀主要分為朗讀法、默讀法、精讀法和略讀法等等。朗讀法是指小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出聲閱讀,可以自己感受到作者的感情,體會語境,增強語感;朗讀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小學生對于文章中文字的發音,語句的停頓、語速以及語調。默讀是指小學生用眼睛和大腦進行閱讀;默讀的時候,教師要使小學生明確其閱讀的目的。例如,可以對小學生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精讀大部分主要是由教師帶領小學生對文章中的語句和段落進行仔細地揣摩和研讀,讓學生帶著問題邊閱讀邊思考。略讀,比較類似于日常中的讀報,帶著重點和目的進行閱讀,只是為了抓住自己想看到的內容,弄清文章的主旨或脈絡。
課外閱讀的分項類閱讀法 分項類閱讀主要是指解詞釋句的方法,對文章進行結構性的分析,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使小學生對文章進行深入理解。例如,教師一般的問題中都會提問其文章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對于這種問題,作者的情感思想一般都可以從其字里行間中看出來,有的表達的較為含蓄,有的則是直抒胸臆。關于文章的主旨問題,教師在讓學生回答其問題時一定要仔細地多看幾遍,先分析文章結構,作者一般會采用總分總、總分或分總的形式來表達文章的主旨。因此,分項類閱讀對于回答問題、理解文章、歸納思想非常有益。
運用閱讀筆記法進行課外閱讀 運用閱讀筆記方法進行課外閱讀,對文章進行劃重點,歸納寫標題,寫讀后感或讀書心得,這是一種最為常見的閱讀手段。這種方式與精讀比較類似,認真閱讀文章,對文章中自己需要的東西進行批注,劃分其重點,小學生對于自己不理解的詞句做好標記,等通讀完文章后,對這類詞句進行查閱,加深理解,再帶著問題進行第二次閱讀。這時,小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會更近一層,理順文章的內容和作者的思想,以便解決其問題。當然,對于不同的文章要采取不同的閱讀方法,而運用閱讀筆記方法較為適用于日常的課外閱讀。例如,小學生在閱讀經典名著或其他古典名著時,要在精讀的同時運用閱讀筆記法細細地品味書中的一字一句,從而體會作者想表達的含義,對于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閱讀這種課外著作可能較為困難,但可以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結合多媒體的手段,盡量讓這些名著更加淺顯易懂。這樣,可以培養小學生對中國歷史的認知。
文學作品問題式閱讀法 問題式閱讀,就是指小學生在閱讀時應該較為緩慢,與默讀相結合,帶著問題去閱讀文學作品。對于詩歌閱讀,則要根據前后詞句的意思,注意其語調的變化,從詩歌的隱喻或詞語的組合中感受作品的情感與主題。
結束語
語文教師的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要跟上時代的潮流,不能只是注重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更應該注重培養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和綜合能力的提升,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不僅要留給小學生充足的課外閱讀時間,更要教會小學生如何進行課外閱讀的方法,這樣才能夠提升自身能力,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鄭艷,孫采文.中高學段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分析及策略研究[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2(06):106-113.
[2]王建紅.小學語文課外閱讀“三位聯動”策略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9(08):17-19.
(作者單位:廣東省云浮市新興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