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課程改革逐漸深入下,高中教學應該以核心素養為學科教學目標。在歷史教學當中,家國情懷是核心素養的組成部分之一。同時,歷史課程內容當中富含與家國情懷相關的信息,為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教育要求,需要教師對學生家國情懷加以培養。文章首先分析了家國情懷與歷史教學之間的聯系,其次對歷史教學家國情懷培養的價值展開論述,最后提出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家國情懷;高中歷史;教學策略
一、 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教育的進步,高中階段歷史學科教學側重于學生對祖國情感層面的培養。教學過程,不但應為學生傳授書本知識,而且還需滲透立德樹人這一教學目標,將德育視為歷史教學全新任務,領悟教學當中對學生家國情懷培養的具體要求。解讀課程標準,探索教育改革環境下全新教學模式,引導高中生從歷史角度,學習歷史事件,運用歷史解釋方法,對歷史事件、人物等展開分析。學思結合共同培育學生國家情懷,增強其民族認同感。
二、 家國情懷和歷史教學的聯系
歷史教學需要從三個層面出發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第一,引導學生傳承華夏文明,形成家國為一體的意識;第二,培養學生民族自信心與自尊心,兼顧其品德修養的培養,自覺傳承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第三,學會以開放意識思考國際問題。
歷史教學需要教師對教材深度挖掘,關注歷史學科的最新發展動態。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不但是情感的積淀,而且還是學生民族自豪感的形成過程。教師要轉變以往灌輸式教學方式,使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產生情感共鳴。教學期間,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心時政以及社會熱點,融合歷史教學以及家國情懷思想,讓學生對社會有深入認知。
比如:講解“經濟全球化趨勢”內容時,教師應該熟悉教學大綱當中對于此知識教學要求,并且掌握全球化發展形勢,利用英國脫歐,以及特朗普執政美國實行貿易保護政策等實事要點,將教學和實事加以融合,培養學生國際視野。
與此同時,還需巧妙利用教材中的內容,精心挑選與民族精神、品德素養以及傳統文化有關的歷史知識,將其和家國情懷教育工作有機融合。比如:“唐朝文化史”內容講解時,可重點分析杜甫的愛國詩作,他生于安史之亂時期,想要為國效力,但是卻報國無門,并在生命彌留之際心系國家,讓學生體會古代士大夫具有的愛國精神。這樣的素材是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載體,以歷史人物引導學生體會愛國主義內涵,并且自覺傳承這一精神。
三、 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重要價值
(一)培養學生歷史觀
高中階段為學生品質形成的重要時期,需要教師從德育角度入手,發揮歷史學科的德育功能,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同時,幫助其養成優良的道德品質,從歷史長河當中探尋家國情懷之源,領悟民族精神,使用科學的視角以及唯物主義的歷史觀對歷史進行評價,理解歷史內涵,傳承文化,發揮歷史學科育人價值,促使學生形成歷史觀念。
比如:講解西周時期宗法制度,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學生在學習之后不但能夠掌握宗法制度內涵,而且還能深入理解其對中國發展產生的影響。聯系家與國,明確有國才有家這一道理。理解傳統形式的家國情懷是建立在自然經濟基礎之上,逐漸形成“天下為公”的理想追求這種大家局面。挖掘課程的德育價值,提高學生對于國家、社會以及家庭的認同感。
(二)增強學生民族意識
愛國主義為家國情懷培養重點。通過屈原、陸游、范仲淹、文天祥、孫中山、周恩來等仁人志士書寫的名句和為人民奔波的行為,能夠看出上述人物存在的濃烈愛國情感以及民族意識。對于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能夠提高其對社會、國家以及家庭的認同之感。從社會角度分析,有助于學生形成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面對困難時勇于奉獻,成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從國家角度分析,培養中學生家國情懷,激發其對祖國以及人民的熱愛之情,肩負復興國家的使命,形成公民意識。從家庭角度分析,家國情懷的教育能夠促使高中生形成家庭道德觀,自覺維護家庭內部和諧。
(三)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家國情懷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涵一致。在家國情懷當中包含的“齊家、治國以及平天下”等內容,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倡的“愛國、民主、和諧、友善”等理念相互依存。并且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其形成熱愛祖國與熱愛國家的情感。因此,需要將歷史教學和家國情懷培養內容相互融合,引領高中生努力學習,創建和諧家庭,強化公民意識,肩負建設社會以及民族振興的重任,以國際化視野,助力中國夢的實現。
四、 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家國情懷培養的教學策略
(一)從教材出發
家國情懷的教育內容需要貫穿于歷史教學整個過程。教材為教學的重要依托,其中富含各類與家國情懷有關的內容。如:古代的宗法制度,儒家學派治國之道、做人之道;還有宋明理學明理之道;以及清朝末年“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樣的民族擔當;在近代中國民族受到壓迫,愛國人士拋頭顱灑熱血的精神;共產黨為了拯救人民艱苦奮斗的精神,都是融合家國情懷的重要素材。教學過程,需要教師注意上述內容整合與運用,靈活呈現。以教材為出發點,有針對性地講解歷史事件,結合歷史人物,分析其具備的家國情懷,促使高中生形成古今視野,為其家國情懷培養增添時代內涵。比如:可將家國情懷內容和歷史事件相互融合,講授“五四運動”有關內容時,可對事件實質進行深度挖掘,融合師生互動,滲透家國情懷內容,層層分析,讓學生體會無私精神,并將家國情懷內化為自身行為,健全高中生人格,形成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自信心。
(二)創新教法運用
1. 情境教學法
素質教育下,課堂教育模式不斷更新,要將學生主體地位凸顯出來,打造師生共同學習模式。情境教學這一模式之下,能夠利用問題情境,實現對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如:講解《長征》這部分歷史內容之前,可利用多媒體播放同名影視劇主題曲,作為導入內容,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之后重點講述長征起因和經過。還可共同誦讀如毛澤東所創作的《七律·長征》,營造學習情境,并在其中提出問題:“長征雖已成為歷史,但是長征精神卻廣為流傳,同學們知道長征精神是怎樣的嗎?”并示意學生討論,總結長征精神。在上述教學過程,針對歷史問題,師生共同進行研討,使用情境激勵的方式,激發學生情感共鳴,促使其形成家國情懷。
2. 對比教學法
歷史課堂上,為拓寬學生學習知識面,還可將家國情懷相關內容與其他歷史知識點相串聯。比如:講授近代史當中不平等條約內容,可對比《南京條約》《辛丑條約》等內容,使學生明確條約簽訂的后果,是中國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主要原因。對于民族危機,優秀的民族英雄紛紛起義,雖然義和團運動以及三元里抗英等都以失敗告終,但是從中能夠窺探出中華民族不屈的抗爭精神,對比教學方式的運用,可使學生形成民族自豪感。
3. 情感共鳴
歷史教學需要轉變以往灌輸式教學模式,關注學生情感的激發,使其從中感受到家國情懷。如:講授“屈原投江”這一歷史事件時,可利用道具扮演屈原這一人物角色,配合多媒體吟誦《天問》《離騷》等著作。教師通過情感運用,以及角色出演,烘托課堂氛圍,激發學生情感共鳴,體會屈原不屈的精神。
4. 拓展延伸法
部分歷史事件和現實世界之間存在結合點,能夠結合當前國際問題共同教學,引領學生形成民族意識,并以正確視角審視歷史問題,形成家國情懷。如:講授《偉大抗日戰爭》內容時,可利用影像資料對歷史信息加以還原,還可利用歌曲《東北松花江上》帶領學生回憶苦難的民族時光,利用圖片以及歷史幸存者等素材,讓學生明確只有國家富強,才能民族興旺,形成民族自尊心以及自立、自強的精神。還可將電影《南京、南京》的片段引入課堂,讓學生直觀感受南京大屠殺那段屈辱的血淚史,激發其愛國情感,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與此同時,需讓學生明確歷史已經發生,我們無力改變,但是生活在幸福的年代,應該勿忘國恥,肩負民族振興使命,共同維護國家穩定以及民族團結。
(三)學思結合
1. 展示自我
高中歷史內容分為必修、選修兩部分,教學過程不但要抓住必修課程重點,還需從選修課程當中尋找家國情懷教育素材,諸如民主思想、戰爭與和平、中國思潮變遷、政治變革、中外人物、新中國外交等,都是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良好載體。比如:可通過學習中國的外交政策,引導學生對改革開放政策實施的優勢深度思考,意識到中國在國際當中的地位以及重要作用,激發學生的愛國情。復習歷史知識時,可利用思維導圖形式,以小組為單位,互相展示、交流點評,活躍課堂氛圍,促使學生主動思考歷史事件。
2. 交流評價
歷史教學,探究學習的運用十分重要,能夠指導學生從不同視角發現問題,形成合作、探究的能力。比如:講授“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演變”內容時,可讓學生課前復習各派思想家主張,對于孔孟之道、董仲舒思想、周敦頤和朱熹觀點都有所理解。課堂當中,選擇自己喜愛的思想家,扮演其角色,展開辯論比賽,宣傳自身支持學派的思想。討論之后,學生對于儒家學派思想有全新認知,還可扮演各個歷史時期人物,探討自身對于“家”與“國”的看法,逐漸將家國情懷根植于學生內心。將豐富的活動融入歷史課堂,學生在特定的歷史教學環境中,相互交流碰撞思想,逐漸形成家國情懷。
五、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過程,歷史學科教學應該以學生家國情懷的培養為重任,讓學生既了解歷史知識,同時形成正確價值觀,將立德樹人作為重點教育目標,以道德教育當作教學重任,從實際出發,將家國情懷培養落到實處。鑒于歷史學科和家國情懷教育內容存在緊密聯系,并且和社會主義價值觀之間相輔相成。歷史教師需要高度關注高中生家國情懷的培養,利用有效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家國情懷,使其自覺肩負建設社會之重任,為建設國家不斷奮斗。
參考文獻:
[1]朱曉燕.基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歷史教學策略:以“人生的選擇——中山先生的家國情懷”一課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18(16):59-60.
[2]王麗娟.基于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策略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9(24):20-21.
[3]洪建生.淺談“家國情懷”素養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實施途徑[J].教育觀察,2019(8):58.
[4]劉志明.家國情懷素養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培養策略探究[J].亞太教育,2019(6):4-5.
作者簡介:馬曉原,甘肅省隴南市,甘肅省徽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