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會在進步,教育走在前。作為小學教育者更是要關注兒童、少年在德智體等方面的發展,因為在開展工作時,我們服務的對象是孩子,所以,愛的付出是必然的,只有用愛作為紐帶,班主任的育人工作才能得心應手,孩子的成長才會健康快樂。
關鍵詞:愛心;閃光點;尊重理解
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是立國的根本。教書育人是一種高度的藝術,把這項藝術發揮到極致需要充滿愛的教育工作者。當一個真正的好教師,應該具有活潑的心靈,清晰的頭腦,更重要的還必須非常喜愛兒童。班主任更是如此。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說過,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能稱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是啊,班主任工作直接面對的是孩子,而愛就是班主任工作中的“營養素”,孩子需要愛的包圍、指引和糾正。要孩子心悅誠服地糾正不足,讓他們的思想行為不斷進入新的自覺的境界,班主任就要給予其足夠的真摯的愛,高山呼喚高山,真情喚醒真情,用愛作紐帶,班主任工作才會事半功倍。
一、 愛生如愛兒,富有同情心
班主任要像愛護自己的兒女一樣愛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亦師亦母,爭取學生的信賴,事無大小,密切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行為表現和心理傾向。學習上遇到困難,班主任及時給予慈母般的溫暖和幫助,在愛的關懷下,會大大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直面困難的動力隨之倍增,困難自然迎刃而解。在生活上也要及時發現需要幫助的孩子,及時給予幫忙。孩子們在愛的鼓舞下,自然能有更多克服困難的動力,哪怕是面對未知的明天,也會樂觀自信,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孩子的個體差異是存在多樣性的,班主任對學生要寬容,豁達,富有同情心。對那些缺少天賦,學習跟不上,犯了錯誤或者在生理上有某些缺陷的孩子,班主任要積極主動地幫助他們清除自卑感,排除他們的煩惱和悲傷。我們班有一位患后天性小兒麻痹以致左腿殘疾的女生小楠,這一缺陷令她極其自卑,學習也缺乏自信,剛開始班上的孩子也不喜歡跟她玩。對于這樣一位學生,我不敢有半點遲疑,生怕她的自尊再受到傷害。我首先和她談心,鼓勵她,給她講張海迪、愛迪生的故事,然后找來班上幾位比較細心的女孩子跟她交朋友,常常接近她,學習、生活上都主動幫助她,讓她感到友情的可貴和老師的關愛。慢慢地,在學習上她認真起來了,作文寫得特別好,有一次我讓她讀出日記《我愛我的集體》一文,班上許多孩子都哭了,從此,全班的孩子無一不接受了她,她在學習上有了一個質的飛躍,更重要的是她變得十分開朗,她的家人也為此覺得欣慰萬分。作為教師最高興的莫過于見到這些了,我的愛讓她振作起來了,我的愛讓她自信起來了,我的愛讓她看到了生活的美,愛能托起明天的太陽。
愛學生,就讓自己的同情心泛起來。
二、 善于發現閃光點
孩子就像一張白紙,需要小心上色,又像是一塊尚未進行雕磨的璞玉,需要雕琢。班主任是孩子們思想上重要的啟蒙人,愛能洗滌孩子們思想上的“塵垢”,煥發孩子的精神動力,成為一張色彩鮮明的畫卷,一塊晶瑩溫潤的美玉。在教育的道路上往往不會如此順利,要讓孩子接受教育,變得通情達理,班主任需要耐心。如有些孩子自控力差,經常有意無意地動手動口去挑釁別人,給別人起綽號,不經別人同意,擅自拿走同學的東西等。對于這些調皮的學生,簡單的斥責、批評取得的效果并不大,他們的認知力、分辨力和自控力都比較差,可能今天改了,明天又再犯。班主任這時候不要焦急,要給予足夠的耐心,讓這種“反復性”不斷被糾正,不再反復為止。孩子一旦戰勝了自己的缺點,自信心必然大增,以后要做這個孩子的工作就會容易得多了。而對于班級里面那些經常受欺負的弱勢學生,要多關注愛護,多傾聽他們的心聲,讓他們感到自己的重要性。每一個孩子都會有他自己的優勢優點,班主任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大力表揚,讓每個孩子都看重自己,變成自重自律的人。
記得曾經我剛接手一個班的時候,班里有一個特別頑皮的小男孩叫小嘉。由于他比較頑皮,所以他原來的同級班主任把他送到了我們班。開始的時候,我發現他并非像他人所說的那么惡劣,因為我看見他有一次下課悄悄地去問班中寫字特別漂亮的小覃同學要寫字本來看,后來我發現他的字工整起來了。原來他在努力著,而一直不被注意。在學校的鋼筆字書寫比賽中,我讓他代表班級參賽,雖然在我班幾個獲獎人中他是最后一名——第二名,但是這可喜的成績卻極大地鼓舞著他幼小的心,讓他從此得到了自信。兩年來他不斷進步,連以前教過他的班主任也驚愕三分。
記得曾經帶過一個班,班里有個女生叫小賢,成績一直落后,經過我的觀察,我發現她的工作責任心很強,每次她當值日,班內清潔絕不會被扣分。但學習上,她的成績總是上不去。后來,我在全班同學面前肯定了她的值日付出,希望她的學習也像值日工作一樣認真。那天以后,她突然變得積極了,作業認真了,上課專心了,成績有目共睹,她激動地拿著三科成績表對我說:“老師,我成功了!”
這些案例使我認識到:一個人的成功只是要與不要的選擇,而沒有能與不能的問題。關注孩子的閃光點,及時進行表揚,會使這些孩子產生一種內動力,自我認可的情感,他們會潛移默化地鞭策自己,約束自己,實現自己的目標,成為最好的自己。
古語有云:“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作為班主任在評價看待學生,特別是對待需要幫助的犯了錯的學生時,千萬不可“眼里揉不得沙子”,不可不留余地打擊批評。春風化雨,用愛去感化、去影響、去轉化,效果會來得更好一些,要知道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
愛學生,就做善于發現學生閃光點的老師。
三、 以身作則,成為學生的榜樣
教育者會經常遇到這樣一種現象,孩子因為喜歡某位老師而喜歡他所教的學科,也很容易接受該老師的教育。因此,教師與學生建立融洽的師生情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而重要的方法。班主任既是教育者,同時也可以是學生一生的朋友,師生之愛,朋友之愛可以更好地感化和啟發學生,讓師生關系進入最佳的境界,班主任工作彰顯意義。
陶行知先生說,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唯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身為人師,就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時時事事成為學生學習、模仿的榜樣。班主任在學生面前樹立一個美好的形象,學生也會模仿老師,給自己打造一個美好的形象。如老師想孩子成為一個愛閱讀的人,那么老師應該先愛上閱讀,和學生分享閱讀的樂趣。當老師想讓學生積極自信,不怕困難,那么老師就熱愛生活、積極樂觀、常帶笑容。當老師發現教室的地上有垃圾時,應該要主動撿起來;當老師遇到困難時,應該讓學生知道你在積極努力地想辦法去解決,而決不逃避……對生活的熱愛,對困難的樂觀,這些美好的態度,美好的形象都會默默地感化學生,讓他們最終成為最美好的自己。
愛學生,就讓自己成為學生的榜樣。
四、 換位思考,尊重理解
做班主任這么多年,讓我深深地明白教育這門藝術,之所以復雜而又充滿挑戰,是因為人是最神秘最復雜的生物,而我們面對的不僅是有血有肉,更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學生,要贏得他們的信任與尊重,要對他們實施德育教育一定先要學會理解和尊重學生。作為教師,千萬不要因為他是你的學生就強迫他們服從你的意志,接受你的權威。我們要認識學生,了解學生,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前提是要先學會理解和尊重學生。這一點,你做到了嗎?如何做到理解和尊重學生呢?
陶行知先生認為:理解兒童,其實就是要我們懂得兒童。我們要懂得兒童的心理活動及思想感情。作為教育者,我們不妨把自己也當成小孩子,讓自己具備學生的心靈,用學生的純真的心去思考世界、看待世界、體驗世界……千萬不能老把學生看成不懂事的小孩子,千萬不要老是認為學生是理所當然的受教育者,必須聽從你的一切指揮,有些老師認為這就是所謂的乖學生,其實這種要求學生盲從的教育方式是大錯特錯的。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都會被你的可怕削平了,磨尖了。
理解萬歲!我們與任何人的交往都離不開理解。學生的心靈尤其脆弱,就更需要教師的理解和保護。只有理解學生,才能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因材施教;只有理解學生,才能排除他們心中的困惑,幫助學生找出犯錯的原因;只有理解學生,才能抑制清除自己心中的焦躁和不冷靜,心平氣和地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學生心悅誠服地接受你的教育。
理解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溝通的橋梁,因為理解能縮短心與心之間的距離。作為教師,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理解他們。換個角度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上思考,理解學生,才能更好地做好我們的教育工作,才能真正地贏得學生的心。
記得有一次領班,因為學校將舉行以班為單位的跳繩擂臺賽。我讓全班學生練習一分鐘跳繩。班里有一個身材較胖的男同學怎么都不肯參加跳繩訓練,這可令我非常擔心,因為跳繩比賽是必須全員參加的。作為班主任,我既急又氣,心想:“這是班的大事,這學生怎么就這么不識大體、不顧大局呢?”有了這種心理跟學生談話時自然就難以做到冷靜、客觀了。我氣急敗壞地說教一番,但毫無作用,他抹著眼淚就是不練。后來,一個資深班主任提醒我,欲速則不達。站在他的角度,設自處地替他想想,體諒他,讓他感到被理解可能就不一樣了。
恍然大悟的我跑到沙池的樹蔭下找到在默默傷心失落的他,平心靜氣地問他為什么不跳。是不是不會跳?他見我溫和的語氣和表情,跟我說中午吃飯后就不舒服,他跳起來覺得很難受,所以不想跳。原來是這樣。我告訴他,我以前剛跳繩的時候也會難受,但跳多了就不覺得難受了。如果是因為吃了飯后不舒服,就等身體好了再跳。他竟然很感動地問我,能不能一個人去另一邊練習?
后來,這位學生已經能跳150多下了。我感到十分欣慰。原來,換一種方式,站在學生的角度說話,會有最好的效果。在學生產生抗拒情緒時不應再對其施加壓力,否則會產生反效果。愛就要尊重,尊重就是這么神奇。
在班主任工作中起關鍵作用的常常是方法和技巧,而起決定性橋梁作用的往往是愛的付出。只有班主任對學生傾注一片愛心,才能用愛喚起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最能有效地引發和調節學生的自我認識行為,達到教育的最終目標。班主任的工作是人與人的溝通引導過程,感性教育勝于理性說教。用真摯的愛去澆灌學生幼小的心靈,用溫暖的大手去緊握學生稚嫩的小手,用高尚的情操去塑造學生完美的人格,讓這個世界充滿濃濃的師生情,讓愛成為班主任育人工作中的最強紐帶,讓它幫助我們撐起一片蔚藍的晴空。
參考文獻:
[1]馬玉芳.芻議小學班主任的專業素養[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6,1(1):35-36.
[2]吳文琴.職業情感:中小學班主任專業素養的“核心”[J].中小學班主任,2020(9):71-73.
作者簡介:
黃少梅,廣東省佛山市,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奇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