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時間的推移,小學英語的教學觀念也在逐漸地發生變化。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逐漸提升到要求學生要獲取一定的知識。現在就如何提高教學實效這個問題,筆者有一些“金點子”與大家分享,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總的來說,分為三個大的方面:課前、課堂中、課后:
一、 課前
1. 備教材——準確把握和合理利用教材。教材包含著語言學習的內容,是語言學習的首要載體,需要向學生滲透的情感態度、學習策略都隱含在教材中。教師不僅要準確地把握這些內容,而且要合理地取舍利用,為完成教學目標而努力。尤其在分析教材這一環節,要找到哪些是新知識、哪些是舊知識;重點是什么、難點是什么;教材要對學生進行什么樣的情感教育、要告訴學生哪方面的學習策略;有哪些跨文化背景知識和需要擴充的知識點等。
2. 備學生——真正地去了解學生。首先,教師要把學生的現有知識水平、原有知識掌握情況、學習需求、學習問題等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線貫穿起來。因此,教案設計中備學生這一環節中,應當充分采用各種手段調動、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要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說得好:“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里沒有水一樣;沒水就不能成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一個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中,有助于他的身心健康,有助于個體的和諧發展。在和學生第一次接觸時,筆者通常不教新課內容,而是把精心準備的英文名作為見面禮送給每一位學生,并用筆者端正的英文字寫在每一位學生的新書上。這樣,所有的學生都會興奮不已,立刻對英語這門學科充滿了信心,充滿了向往,正可謂“一見鐘情”。因為他們知道,“英語面前,人人平等!”頓時學生對英語產生了親近感,并和教師縮短了距離感,學生也產生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力。
3. 備教法——激情感染學生,活動中探索新知。教師要用激情去感染學生,幽默的語言、巧妙的開場白和夸張的動作,都可以作為教學手段,去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可以做課堂的指引者,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當主角。通過創設情境、設計各種小游戲、角色扮演、錄音模仿等活動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當學生在你的課堂上動起來,愛上英語,愛上你的課堂,那么相信這些單詞和句子也會“活”起來,相對于讓學生們一遍遍“艱難地”死記硬背更有效果,這樣學生很輕松地就能掌握牢固了。
二、 課堂中
1. 創設情境,讓學生愛上英語課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努力做到遵循學生語言學習規律和不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精心設計每一個活動,設計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活動形式,引導學生在積極參與活動中達成教學目標,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教授句型“May I have...?”時,組織一個小活動:班內一半學生向另一半學生用“May I have...?”句型借課桌上和課桌里的學習用品,直到把對方借得“傾家蕩產”(包括school bag)。如果想要還東西,同樣得運用英語進行交流。一個活動下來,學生不僅收獲了快樂,還掌握了扎實的知識,真正做到學中玩、玩中學,達到快樂學習的目的。學生課堂積極性高了,難免會出現紀律問題,所以教師有必要設計一些簡單的英文口令,用一定的時間給學生訓練,讓學生養成聽到口令就條件反射地保持安靜、坐端正的好習慣。
2. 給予鼓勵,讓每個學生們愛說英語。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英語學習歸根結底是語言的學習,語言學習離不開多讀、多講,多練。為此,學生初學英語時,筆者堅持讓每個學生每天早上帶三句英語來,與至少三位同學交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這樣,不但每天能復習到不同的話題,還能讓學生更多地運用英語交流,提高了他們的英語聽力和口語水平。但是班內的后進生怎么辦?有幾個連諸如“How are you?”之類的問題都要思考半天,而且還不一定回答正確。對于他們,教師要給予厚愛,不斷地鼓勵他們,逐個地找他們談心,給他們打氣,為他們加油。開始幾次,筆者都幫他們想好第二天要交流的較簡單的句子,甚至每次都幫他們寫下來,和他們把對話練習熟了,以便第二天他們也能很自豪地與其他同學流利地對話。筆者經常跟他們說的一句話是:“你的進步真大!你一定行,老師相信你!”在這些方法的促進下,好多后進生因此喜歡上了英語,當然成績也提高了不少。
3. 嚴格把關,讓學生寫出漂亮作業。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寫出一手漂亮的好字,我們的學生也不例外。為了讓學生寫出一手好字,筆者從每一次的書寫作業抓起,讓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在初教字母時,筆者經常會花大量的時間讓學生練字,為的是幫助學生養成整潔規范的書寫習慣。在書寫每個字母時,除了嚴格書寫筆順寫外還必須寫規范。后來寫句子了,單詞間要留有距離,句首字母大寫,句末有標點。有的學生總是忘記,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講清要求,并做好清晰的示范。然后嚴格要求學生,稍有不規范就擦掉重來,絕不留情。開始階段,對每個學生的每個字母、每個單詞、每句句子都逐一親自過關,反復幾次下來,學生就養成了認真書寫的好習慣。雖然花費了很多時間,但學生會受益終生。借用那句話“磨刀不誤砍柴功”來形容這么做的效果最為恰當。這里強調一點,不要把課堂作業留到課間或課外做,這樣會占據學生課間休息時間,引起學生的反感,而且如果經常這樣,學生的字也會越來越糟糕,作業質量也會下降。課堂作業內容要少而精,課堂上留5~6分鐘用于他們完成作業。作業質量高了,學生也會具有成就感。每個月筆者都會抽時間為學生在組內進行優秀作業、進步作業評比,還時常拿學生的作業在班內甚至年級內展示,起到了榜樣的作用。自己的作業被展示也成了很多學生書寫的奮斗目標了。
4. 競爭上崗,讓每個學生每天進步一點點。隨著所學知識量的增加,后進生面也會擴大,因為英語教師同時要教幾個班,所以經常感到補差工作力不從心。“師徒結對”成了補差計劃中的亮點。 根據每個單元的學習情況,筆者把班級學生一分為二,一半是“師傅”,另一半是“徒弟”,再根據學生的不同性格等具體情況,為他們精心配對。每個“師傅”每天抽時間輔導自己的“徒弟”,重點是負責督促“徒弟”背書,“徒弟”若有不懂的,“師傅”應隨叫隨到。在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定期更換“師徒”(微調)。這個單元學得不好,當了“徒弟”,沒事,只要努力下單元說不定又能當“師傅”了;“師傅”們也不能得過于驕傲,有上去的必定有下來的,只要你稍不留神就得當“徒弟”,也就是說人人都有機會當“師傅”。“徒弟”出師的,或“徒弟”進步明顯的,“師徒”都有獎。這個方案大大地減少了教師的工作量,大大地發揮了“師傅”的幫帶作用,補差面廣,在實踐中確實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筆者每天都要問學生的兩句話:“你今天進步了嗎(徒)?”“你徒弟今天進步了嗎(師)?”實踐證明,在提高“徒弟”的同時“師傅”也學得扎實了,取得進步了。這樣,真正做到了讓每個學生都能每天進步一點點。
5. 精心設計,讓興趣在運用中延伸。英語課外作業不僅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而且是學生鞏固和練習的重要途徑。在布置課外作業時,教師可以布置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與內容。如,教授電話用語時,布置學生回家后給一到兩個好朋友通個英語電話,并記錄電話內容;教動物類單詞前,可以布置學生去畫自己最喜歡的動物并做成書簽或頭飾。這樣布置作業,學生會興趣盎然,并急切地想用英語介紹他們的作品;在教完小動物單元后,筆者讓學生課后分小組收集書本上沒學的小動物,比一比哪個小組收集得多,小組之間增強了競爭意識,更重要的是大大地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發動每一位學生的力量,激發每一位學生的興趣,當然這也帶動了他們的預習工作。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興趣的源泉在于運用。”每次這些學習道具都會在班內的墻上或展示臺上展示,以便給學生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讓學生每天在真實的環境中有英語可說,從而把所學的英語真正用起來。
三、 課后
1. 關愛學困生。班里曾有個問題學生小X,小X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我英語反正學不好,肯定不行的。”筆者跟他深聊了一次,發現小X是個嚴重缺少關愛的孩子。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他跟爺爺奶奶生活,母親對他不聞不問,爺爺奶奶只負責他的溫飽。這孩子表面上給人一種破罐子破摔的感覺,但走近他后筆者發現,他特別想引起教師們的關愛。上課從不記筆記,筆者就耐心地幫他劃好詞組,提醒他記上筆記。小X記性特別好,一會兒就把一堂課的知識補上了。筆者趁熱打鐵,跟全班同學說道:“為什么默寫20個詞組小X能默對十六七個,可有的同學能默錯十六七個?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只知道一下課就跟在小X后面屁顛屁顛地玩,可他們不知道小X上課多么認真,關鍵的知識點他在課上都記到腦子里了,很好地利用了課堂上的時間……”相信高年級的孩子,能各自能吸收消化教師的話外音。既表揚到了小X,讓他有種被重視的感覺,又震懾到了其他學生,讓他們受到鞭策。果然,接下來的幾天,經常會出現這么一個場景:小X拿著英語書主動找筆者背書……
2. 有效指導的課外學習。教師應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善于積累英語,“見多”方能“識廣”,“博大”才會“精深”。教師可以推薦學生訂閱《英文小讀者》《時代英語報》等報紙雜志,收看英語動畫電影等,引導學生注意搜集生活中的英語。如mens (男廁),womens(女廁),CCTV(中央電視臺),KFC(肯德基)等,讓學生善于在生活中發現、積累、運用英語,并享受其中的樂趣。
只要教師有一顆愛教、樂教、善教的心,多多地鼓勵學生、引導學生、相信學生,真誠地去贊美學生,學生一定能夠還給我們一個驚喜!筆者將繼續不斷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而真正持久地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效果,不斷提升教學質量,使每個學生學會學習,達到愿學、會學、善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呂曌馨.小學英語游戲教學策略的研究[J].吉林:東北師范大學, 2006.
[2]陳琦.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3]魯子問.小學英語活動設計與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4]徐國平,邵黎利,鄒艷.小學英語課堂游戲100例[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焦玉芳(1992.08-),女,河南沈丘人,蘇州市吳中區尹山湖實驗小學,中小學二級教師,碩士,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