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利 王紅梅
[摘 要] 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社會取得了巨大進步,人們對林業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大,林業經濟產業關系到自然生態環境建設,也關系到可持續發展與綠色發展。因此,必須要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改善工作方法,創建林下經濟產業發展的保障機制,積極調動一切有利因素,加大資金投入和物理資源投入,促使林下經濟產業實現蓬勃發展。基于此,本文就林下經濟產業現狀及發展重點進行探討,以期能為相關技術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幫助和支持。
[關鍵詞] 林下經濟;產業現狀;改進措施
[中圖分類號] F32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32-53-2
1 我國林下經濟發展現狀
近年來,我國經濟實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但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諸多不和諧的狀況時有發生,例如,工廠污染物隨意排放,造成了自然環境的破壞,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關系被打破。在越來越注重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綠色發展戰略的背景下,生態建設是林下經濟體系建設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長久以來,無數的林業工作者在林業建設方面進行了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1]。森林開采程度的降低也意味著經濟活力的降低,這是林下經濟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矛盾問題,因此必須要把控好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之間的平衡點,從而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體系建設的不斷完善,新興經濟產業的類型越來越多,其中,林下經濟產業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其能有效改善森林生態環境,充分利用森林資源,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發展增加農民群眾的經濟收入。總體上而言,林下經濟產業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內容,其涉及各方面的影響要素,發展林下經濟產業的前提是尊重自然,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保護自然生態環境,有序開發自然資源,要求從長遠角度進行考慮,不能因眼前短淺利益而破壞自然生態環境,只有進行科學合理的林下經濟產業設計,才能有效提高林業綜合效益。對此,相關技術工作者必須要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改善工作方法,有效利用我國林地生產資源,實現林業集中化和產業化發展,從而更加適應新時代的工作思路和發展需求。從我國林下經濟產業發展現狀來看,森林景觀、林下養殖、林產品加工等均取得了一定成效,除此之外,二級加工以及相關的銷售和貿易流通也讓林下經濟有了更強的適應性,有效提高了林區人民群眾的經濟收益[2]。
2 我國林下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2.1 政府的引導性作用不強
從我國林下經濟產業發展現狀來看,多數地區政府管理層并未充分認識到發展林下經濟的重要意義,相應的扶持政策較少,優惠力度不足,導致當地企業和部門沒有充足的動力拓寬林下經濟發展。長此以往,經濟發展過程中所需的各種政策資源將會嚴重缺乏,而資金缺乏導致各種基礎設施建設不全面,這對后期的發展而言具有很大阻礙,當地農民群眾的經濟收益將無法得到有效提升。除此之外,當地相關部門缺乏對林下經濟相關政策的宣傳,多數地區農民甚至完全不了解林下經濟的概念以及相應發展模式,從而造成本地區林下資源浪費嚴重,這也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2.2 企業未形成集群效應,產業化發展步伐緩慢
林下經濟的發展時間并不長,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產業模式,因此相關企業規模不大,缺乏龍頭企業帶動,規模化發展仍有很長的路要走。除此之外,企業間競爭壓力過大,未出現有效的分層營運模式,易導致惡性競爭狀況的出現。對此,地方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應充分發揮其自身的監管和引導作用,促進當地企業開展有效合作,實現從產品生產到銷售的供銷一體化發展,從而有效拓寬林業經濟體系的構建。目前,農民群眾未跟上時代步伐,不善于利用網絡收集信息、發布信息,從而導致難以精準地把控市場經濟發展思路,無法及時調整林下種植產業模式。當產品生產完成后,由于缺乏相關的銷售渠道,多數產品積壓在倉庫中,甚至出現變質和損壞狀況,從而阻礙了林下經濟可持續發展。
3 促進我國林下經濟發展的有效對策
3.1 不斷完善林下經濟發展思路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經濟結構實現了一定程度的轉型,并逐步進入多元化發展狀態,林下經濟產業有效契合了新時代的經濟發展方向,因此必須重視相關的建設工作,不斷完善林下經濟產業相關的法律法規,并頒布相關優惠政策,從而大力扶持企業發展,拓寬林下經濟產業的覆蓋范圍。從我國林業經濟發展現狀看來,仍存在諸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相關產業工作者必須要立足產業發展現狀,并結合市場背景進行詳細的林業經濟資產評估,積極調動有效影響要素,確保林下經濟資產可以有效合理利用。同時,要吸引市場投資者的興趣,加強資金支持,從而有效提高當地農民的經濟收入,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3.2 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
林下經濟產業是一種高效的產業發展模式,其可以有效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提高農民經濟收入,這對于構建和諧社會、提升人民幸福感而言具有重要價值。林業經濟產業發展受多種要素影響,其中最為根本性的要素是政府政策,政府必須出臺一系列的扶持政策,通過設置優惠條件激發市場活力,從而促進林業經濟發展。政府工作人員要充分認識到林下經濟產業發展的重要價值,開展宣傳活動,加大投資力度,充分利用森林生態資源;要將企業科技部門以及社會公共部門進行有機結合,打通多元關系,開辟新渠道,實現林下經濟產品的銷售,從而增加投資者的信心,鼓勵更多的農民投身林下經濟產業,增加林產品的多樣性[3]。
3.3 不斷優化林下經濟發展模式
林下經濟發展模式直接影響經濟體系的穩定性,因此,必須要立足當地實際狀況,綜合分析各種影響要素,不斷優化經濟發展模式。當地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要發揮引導作用,定期開展相應的經濟討論會議,從而進一步實現產業化經營。由于不同地區具有不同的水文條件、地質條件,因此山區和平原必須要采取不同類型的林下經濟發展模式,只有因地制宜,選擇最為適合的方法,實現特殊的、有針對性的林下品種種植,才能提高林下經濟產業發展效益。無論是林下產品加工還是林下產品養殖,均必須進行充分的地質考察,要時刻關注本地的市場經濟信息,從而確保所生產的產品符合市場需求。
3.4 鼓勵非公有制林下經濟產業發展
林下經濟產業并不僅僅是公有制項目,也可屬于非公有制項目,因此要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作用,加大對社會機構資金的吸納程度。政府要出臺相關的優惠福利政策,積極鼓勵各種社會機構和社會主體,跨行業、跨所有制進入林業經濟產業中,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拓寬資金來源,只要是對林下經濟感興趣的人,均可通過正規途徑參與經濟建設,并可獲得相應的優惠政策。另外,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必須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監管作用,為林下經濟產業發展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構建健康完善的行業體系。
3.5 延長林下經濟產業鏈
在發展林下經濟的過程中,首先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必須要從整體角度考慮問題,通過有效手段延長林下經濟產業鏈,要有意識地培養集約化、規模化企業,實現先進帶動后進,讓主體企業發揮領軍作用,服務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其次,要加強企業與農戶之間的聯系,互幫互助,共同發展,加強林下產業基地和農戶之間的合作,從而為當地農民群眾提供足夠的工作崗位,實現林下經濟產業的布局優化。相關工作人員要加強對林區群眾的政策宣傳與引導,促使群眾對林下產業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使其深刻認識到發展林下產業經濟對自身帶來的切實利益和好處。最后,要深挖當地的旅游資源,將產業重點聚焦于生態和養生,打造旅游型城市和旅游型地區,加強人文自然環境建設,真正讓游客感受到林下經濟建設帶來的優美環境,加強其對林下產品和林下經濟的認知,進而拉動消費,延伸產業鏈。
4 結語
林下經濟是新時代的經濟發展模式,其不僅能實現經濟增長,而且能帶動農民群眾收入的提升,并實現我國環境資源的有序利用,達到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發展的目的。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必須要不斷健全林下經濟工作方法,優化工作手段,出臺相應的措施和制度,以確保林下經濟良性發展,促使我國森林生態資源發揮應有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廖遠寧.思茅區林下經濟產業現狀及發展重點分析[J].綠色科技,2015(11):117-118.
[2]孫成林.林下經濟產業現狀與發展重點分析[J].東方企業文化,2015(22):127.
[3]牛群.當前林下經濟產業發展現狀及發展重點[J].農民致富之友,2015(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