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變革,素質教育的日益深化,舞蹈教育也逐漸被重視起來。多數學生初中畢業之后選擇進入中專舞蹈專業去實現舞蹈夢想。中職學生不但要掌握好扎實的基本功,也要學會簡單基本的舞蹈動作,這是完成整個舞蹈作品的重要基礎。對中職學生來說,舞蹈藝術表現力極其重要,不但能夠補充基本功上一些不足之處,還能夠提高整個舞蹈的質量,所以,必須要高度重視培養中職學生的舞蹈藝術表現力。本文主要分析了中職舞蹈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升中職學生舞蹈表現力的主要策略。
【關鍵詞】中職生? 舞蹈表現力
【中圖分類號】J722.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46-0099-02
舞蹈藝術源自于生活,舞蹈作品和舞蹈形象都是從生活當中產生的,它屬于溝通情感的形體語言。中職舞蹈教學比較重視使用技巧和綜合素質,教學主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舞蹈表演所需要具備的各項能力。因此,中職舞蹈教師應該不斷學習,改革創新,提升學生的舞蹈表現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中職舞蹈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
1.對舞蹈教學重視程度不夠
目前多數中職院校,對舞蹈教學方面仍舊存在思想誤區,沒有意識到舞蹈對學生發展產生的積極作用,使得學校舞蹈教學活動開展得不夠順利。首先,學校對于舞蹈教學管理不重視,尤其在硬件以及軟件建設方面投資力度不足,致使舞蹈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無法得到保證。其次,教師的教學態度不夠端正,存在應付思想,沒有深入研究如何有效開展教學活動。另外,專業的舞蹈教師數量不夠,彼此之間的交流不足,教學積極性不強。最后,學生缺乏學習熱情。不少學生把舞蹈作為一項娛樂活動,只掌握了其技巧,不重視自身綜合能力的鍛煉。
2.學生能力不足
中職學校學生來源較廣,個體之間存在一定差異,而且其接受的教學內容以及對舞蹈的認識不一。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使學生對舞蹈教學活動產生抵觸情緒。舞蹈訓練需要長期堅持,所以多數剛接觸到舞蹈的學生,就會覺得難度較大,從而逐漸喪失學習的積極性。
3.教學模式較為陳舊
受傳統教育思想的束縛,中職學校舞蹈教學仍舊采取教師口傳身授,學生模仿練習的課堂教學模式,這樣一來就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教學時間上,舞蹈教學被占用現象較為突出。對于實踐方面來說,學生的實用性舞蹈技能不足。在教學內容上面,理論體系設置不合理,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
二、提高中職學生舞蹈表現力的重要意義
舞蹈演員的成功需要具備優秀的舞臺素質、良好的舞蹈表現力,才可以為觀眾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培養中職學生的舞蹈表現能力,能夠使學生在舞臺上做到收放自如,盡情地展現自己優美的舞姿和豐富的情感,使人們在欣賞舞蹈的時候可以得到美的感受,還可以在觀賞舞蹈作品的過程當中體會到更加寬廣的生活內容與深刻的思想含義。
1.保證舞臺情感表現效果得到提高
舞蹈演員在舞蹈表演過程當中,假如想把舞蹈內容和自己的情感運用一定的情境與曲目準確、完美地演繹出來,就必須要具備較強的舞臺表現力。優秀的舞臺表現力不但能夠使表演者的動作更加有力、優美, 還可以把自己的情感有效地融入到舞蹈過程當中,通過各種優美的形體動作和表情,把舞蹈作品演繹得淋漓盡致,只有這樣才可以打動觀眾,和觀眾引起強烈的情感共鳴。因此,學生的舞蹈表演當中,表現力不僅是一種注釋,也是一種獨特的情感。在舞臺上面,學生需要把舞蹈的動作語言以及自身的情感指向有效地結合起來,使自身的舞蹈動作以及舞蹈內容能夠充分地展現在舞臺上,情感表達可以把作品和自己的形態融合在一起,讓舞蹈可以和其他元素結合起來,使舞蹈表演達到藝術的最高境界,才可以幫助觀眾體驗到舞蹈藝術的真正魅力。
2.提升舞蹈的教學效果
由于學生自身條件與領悟能力之間不一樣,所以他們在舞蹈學習過程當中也存在較大差異。有的學生悟性較高,理解能力較強,學習的時候非常輕松,也能夠實現良好的學習效果。有的學生悟性偏低,他們學習過程當中會比較吃力,跳舞的時候總是找不到感覺。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舞蹈教學實踐當中,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培養學生的情感表現力。針對表現力不夠的學生,需要及時地引導、指點和加強,增強其自信心,針對表現力較強的學生,需要及時鼓勵,確保其表演更加具有深度、內涵以及感染力,才能實現對學生舞蹈教學的有效性與舞蹈專業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更有益于鞏固學生的基本功。總而言之,表現力作為舞蹈表演的重要因素,更是學生學習當中必不可少的內容,老師在教學過程當中要讓學生熟練掌握表現的基礎理論與舞蹈的基本技能,就可以保證其在舞臺上的表演更加自如、成熟,并可以借助舞臺表現力,把舞蹈內容與表演效果完美呈現出來。所以說,科學合理地培養學生的表現力,是提高舞蹈學習效果與表演效果的重要手段。
3.提高學生學習舞蹈的專業熱情
舞蹈作為一門藝術性課程,也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它在帶給人們美的享受的同時也以其特殊的形式向人們傳遞思想。加強對學生舞蹈表現力的培養,可以使學生學會對思想、對美的體驗和表達,從而發現學生感受美、表現美以及創造美的能力。要想使學生在舞蹈表演中把自己的熱情完美地釋放出來,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藝術修為,把自己對作品和生活的理解與感悟詮釋出來,進而以鮮活的藝術形象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觀眾眼前,引發心靈共鳴,就必須要進行刻苦的訓練,借助強大的舞臺表現力和感染力才能夠實現。首先,提升學生的舞蹈表現力能夠推動學生在舞蹈表演過程當中投入較多的情感,而且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作激情以及創新能力,激發和增加學生學習舞蹈的熱情與積極性。其次,舞蹈表演表面較為光鮮、幕后卻承載著太多的艱辛。假如學生缺少較高的專業熱情和堅韌不拔的毅力是無法學好舞蹈的,更無法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舞蹈表現力。學生的舞蹈表現力和專業熱情從而都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所以提高學生的舞蹈表現力,可以使學生的專業熱情得到全面提升。
三、提升中職學生舞蹈表現力的主要策略
中職學校舞蹈教育不要過分強調就業理念,要改變傳統的功利化教學思維,關注學生舞蹈表現能力的培養與鍛煉,才能實現提高中職生藝術素質的目標。舞蹈表現力是舞蹈教學的重要內容,在學生舞蹈表現力培養的過程當中,學生會發現自己的舞蹈學習漸入佳境,舞蹈素質以及技能會潛移默化地得到提高。所以,要想提高學生的舞蹈表現力,就必須要讓學生對舞蹈充滿興趣,才能在舞蹈學習當中實現動作和心靈的和諧統一,從而演繹出完美的舞蹈作品。
1.強化基礎能力,提升藝術感染力
扎實的基礎是做好一件事的核心,舞蹈藝術表現也需要良好的基礎作支撐。學生只有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和規范準確的舞蹈動作,才能完美的演繹舞蹈節目。所以舞蹈教學過程當中應該加強學生的身體鍛煉和基礎能力訓練,把學生的身體素質、力量控制以及肢體柔韌性等集中進行控制。只有基礎性能力達標,才可以演出具有感染力的節目。首先,加強體能訓練,例如鍛煉學生的手臂力量、肩部力量等,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保證學生的動作能力自然、流暢。其次,培養舞感。扎實的基本功是具備良好的舞感的前提。教師要加強學生的各項基本功的訓練,確保學生全身各部位動作協調、敏感。尤其要重視一些細節動作的練習,例如腳趾尖的延伸、屈伸的程度等等。最后,提高舞臺經驗,培養自信心。提高舞蹈表現力的主要途徑之一,就是多參加活動、演出等,展示自己的積極性,鍛煉他們的自信心和表現能力。每一次舞臺展示都是一次歷練和成長,舞臺經驗越豐富,眼界越開闊,自信心就越強,其藝術魅力與藝術風格就會越來越具有獨特性,藝術感染力就越強。
2.加強對學生樂感以及音樂節奏的培養
舞蹈從發生之初就和音樂緊密的結合在一起,音樂中美的韻律能夠使舞蹈畫面更加生動,使視覺與聽覺完美融合。音樂的情感以及美感都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學生如果能夠領會到音樂的感染力,把握好音樂節奏,把節奏、想象以及舞蹈融為一體,讓舞蹈在有規律、流動性以及連貫性的節奏中進行,才能使舞蹈的情感更加飽滿、充實。舞蹈中選取的音樂基本都是旋律或節奏鮮明,在優美動聽的音樂旋律伴奏中,舞者的激情才能被點燃,自由抒發自己的情感,從而完美完成動作。一般樂感較強,音樂節奏把握準確的學生,其舞蹈表現力都比較好。所以,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該采用有針對性的方式加強學生的樂感和節奏訓練,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音樂情感。首先,加強節奏訓練。節奏能夠直接表達舞蹈形態,教師要想使學生較好地把握節奏,教學過程當中就要加強節拍節奏的教學,提升學生對節拍的掌握能力。當學生具備節拍節奏能力之后,選取一些節奏感強烈的舞蹈動作進行練習。其次,提高韻律把握能力。韻律是音樂作品的主要構成元素,是音樂情感表達的重要方式。而舞蹈能夠完美的表達音樂情感。所以,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舞蹈表現力,就必須要提高他們的韻律把握能力。
3.實踐和理論教學相互結合
中職舞蹈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該加強實踐和理論教學相互結合的原則。舞蹈教學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教師在理論教學過程當中,也要通過實踐的方式來直觀表達難以理解的理論內容,把教學目標和實踐教學相互結合,制定有針對性的學習計劃,學生就會理解這些動作要點,這樣一來學生不但能夠全面理解舞蹈理論知識,其舞蹈能力也會大大提升。因此,具體教學過程當中,中職院校需要不斷完善考核評價機制,使用理論和實踐相互結合的考核模式讓學生進行舞蹈實踐,提升學生的舞蹈表現能力,最終實現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目標。
4.創新教學方法
中職舞蹈教師應該改變傳統觀念,更新思想,創新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應該讓學生學會對比學過的動作和正在學習的動作之間的差異,然后獨立思考,掌握動作要領,才能真正理解這個新動作。比如,教師在教授舞蹈翻身技巧的時候,讓學生把該動作和其他翻身類技巧相互對比,找出共性和區別,進而全面理解翻身技巧。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擴大學生的審美體驗和審美感受,使學生成為一名知識技能廣泛,實踐能力強的實用型人才。
綜上所述,學生的舞蹈表現能力屬于舞蹈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它直接關系著舞蹈教學質量和水平。中職院校要想提升舞蹈教學效果,就必須要把研究學生的舞蹈表現能力作為一項重要課題。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發展狀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措施,強化基礎能力,提升藝術感染力,加強對學生樂感以及音樂節奏的培養,實踐和理論教學相互結合,創新教學方法,才能使學生的舞蹈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從而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宇博,郭璐.探析高校舞蹈教學中學生舞蹈表現力的培養[J].黃河之聲,2018(7).
[2]智格格,魯婷婷.對舞蹈教學中學生的舞蹈表現力探討[J].黃河之聲,2019(05).
[3]馬靜.提高中專學生舞蹈表現力的途徑探析[J].新智慧,2018(6).
[4]童桂萍.中專舞蹈教學中舞蹈表現力的培養措施探討[J].黃河之聲,2019(010):132.
[5]孫玉杰.中專舞蹈教學中舞蹈表現力的培養分析[J]. 藝術品鑒,2017(7).
[6]曾鴻浩.淺談中職舞蹈教學中舞蹈表現力的培養[J]. 文淵(中學版),2019(0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