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
摘?要:隨著農村城市務工的興起,留守子女的數量越來越多。由于家庭特殊的成長環境,造就了鄉村留守兒童心理脆弱,叛逆嚴重的問題,這些問題對留守兒童的未來發展有很大的影響。農村留守兒童的妥善解決,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包括政府、學校、家庭和社會等。本文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與對策進行研究,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對策研究
一、引言
留守兒童的出現,與我國經濟發展密切相關,根據粗略統計,我國農村有超過六千萬名留守兒童。由于家庭外出打工,農村留守子女難以接受家庭教育,導致留守子女出現生理和心理上的多種問題。隨著城鄉二元結構不斷擴展,我國城市化進程也在不斷加速,留守的兒童隊伍必定會逐步增多。如何確保農村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是一個緊急問題。因此,必須在教育界和社會各階層引起高度關注。
二、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心理問題
(一)焦慮自卑感
焦慮表現在過度緊張和持續的不安,興奮和情緒變化以及思維方式改變。自卑感則是另外一種心理問題表現,這主要深埋于留守兒童的內心深處,他們總感覺低人一等,甚至表現出一定程度的不自信,這對于農村留守兒童的未來成長與發展非常重要。農村留守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父母的長期陪伴,缺少父母的關愛,特別是在能夠和父母天天守護的同學進行對比時,這種焦慮自卑感就會表現得更加嚴重。
(二)逆反心理大
逆反心理指的是當人受到侵害,特別是在受他人的限制下,特別是當受到人身自由的威脅時,人們會產生一種多表現出叛逆和反抗的心理反應。農村留守兒童監護者大多為祖輩或前代,年齡差距大,代溝顯著,監護者文化程度較低,教養方式不能跟上兒童的心理發育需求,疏忽或者沒有能力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精神和道德方面的引導,沒有及時糾正留守的逆反心理,即使想要糾正也不知如何做,導致他們變本加厲,更加追求“特立獨行”。另外,農村留守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感受到溫暖的家庭氛圍,也得不到父母的言傳身教,而他們又不愿服從學校老師或代理監護人的管教,在思想認知和價值認同方面得不到積極有效的引導,以致思想偏激,行為逆反。
三、改善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應對措施
(一)營造社會環境
我國的社會各個方面都要針對鄉村留守兒童,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為留守兒童讀書提供條件,解決現實困難。教育人員面對鄉村留守兒童,要積極改變教育觀念,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平等地對待鄉村留守兒童,充滿耐心、愛護,讓農村留守兒童受到社會各方面的關注,改變鄉村留守兒童的陰暗心理。
(二)提高學校教育
學校應針對鄉村留守兒童,建立專門的管理檔案,開展仔細摸底調查,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學習生活狀況、家長的聯系等進行檔案管理,對這些兒童進行重點的教育與管理,從而改善其心理方面的問題。學校要加強日常管理,通過學校文化的建設。對于農村留守的兒童,要加強生活關心,改善鄉村留守的兒童住宿條件,幫助學生在校外克服困難,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發展。
與此同時,學校還應創新教育活動載體,以學生喜歡的形式傳遞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把外在的教育內容變成學生自覺遵循的行為自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農村留守子女建立健康人格,保持好的心理環境。學校還可以開設道德養人等課程,教會學生洗衣、做飯等知識,提高自身保護的能力,鼓勵留守農村兒童敢于表現自己。為農村留守兒童設置專業的心理輔導老師,組織互幫互助活動,引導留守兒童積極地與其他兒童形成有效的活動。對留守孩子的住宿環境,盡可能地提供好的居住環境,通過舍友交流,改善留守孩子的心理狀況。學校定期召開懇談會,對留守兒童所遇到的課程、生活上的困難和疑惑進行疏導,開展國策基本教育和普通常識。
(三)改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在兒童的一生中起著至關重要作用。針對留守兒童的問題,政府、學校和村集體應采取各種措施,積極改變家長對學生的教育理念,提高父母對兒童的教育水平,樹立改變兒童教育命運的觀念。學校老師要及時做好家庭訪問工作,對家長的錯誤教學觀念和方式進行指導,提出改善的策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作為父母要多陪孩子們。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選擇在家里留一個人照顧兒童的學習生活和生命。對于出外務工的父母來說,要及時關注孩子,以視頻、電話等手段及時與他們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體能問題,關注他們的思想發生變化。節假期,父母應該多關心孩子,做到家長的教育和管理。
四、結語
本文以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為對象,從學校、家庭和兒童這三個層次出發,分析問題和原因。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不僅影響家庭的和睦,同時也影響社會和諧的穩定性。因此,本文針對其他教育人員提出解決方案,希望對其他人士提供一些意見和建議。對一般的農村留守兒童,由于家里缺乏父母的控制,使農村留守兒童很容易發生極端的心理問題,如較叛逆、難以傾聽別人的意見和建議,同時心理比較脆弱、重視他人的觀點,導致學生對挫折的抵抗力較強,容易造成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的處置不當,對學生的未來發展造成的影響也會是致命的,必須得到社會、學校和家長的高度關注。
參考文獻
[1]張英男,劉冬梅.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現況及心理健康狀況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