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曉夢 汪偉

摘 要:當前,我國已經步入老齡社會,如何推動養老事業發展,為老年人口提供高質量養老服務,已成為社會必須面對的問題。在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運用互聯網技術發展居家養老服務需要予以關注。該文分析了浙江烏鎮“互聯網+”居家養老服務的經驗做法,以期為其他地區發展養老事業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互聯網+”;居家養老;烏鎮;經驗
中圖分類號 F32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22-0195-03
Abstract: Navaday,Our country has entered an aging society, how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derly care and provide high-quality elderly care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has become a problem that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must face.Today,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the use of Internet technology to develop home care services requires attention.Analyze the experience and practice of “Internet+” home care services in Wuzhen,Zhejiang,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lderly care in other regions.
Key words: “Internet+”;Home care;Wuzhen;Experience
2018年末,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到1.67億,占我國總人口的11.9%[1];而到了2019年末,這一數字增長到1.7599億,占比達到12.57%[2]。伴隨著老年人口數量的增多,如何為老年人提供有效、溫馨的養老服務,成為黨和國家必須解決的問題。事實上,黨和國家為提供有效養老服務采取了大量措施、出臺了諸多的政策文件。例如,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 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對健康養老家政消費提出了具體意見,并且在多處提到“養老”[3]。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出臺《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對推進養老服務發展提出了諸多的指導意見[4],各地也為解決養老問題出臺了具體措施。
浙江省桐鄉市作為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舉辦地,在“互聯網+”養老領域發展較為迅速。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智慧烏鎮展區親身體驗了烏鎮智慧養老的創新模式,并且與照料中心的老人進行了密切的交流。在當前互聯網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挑選具有代表性的“互聯網+”居家養老服務做法,對于其他地區開展相關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1 浙江烏鎮智慧養老試點現狀
全國首個“互聯網+”養老體系于2015年9月在烏鎮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正式運營,烏鎮服務照料中心是烏鎮居家養老的中心點,服務覆蓋近4000名老年人。烏鎮智慧養老項目核心理念就是線上(智慧養老信息管理系統)及線下(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平臺)的創新智慧養老服務模式。
1.1 線上智慧養老信息管理系統 線上系統于2015年9月正式上線。智慧養老信息管理系統主要由個體護理、服務交互等五大系統組成。在其線上平臺,通過在老人家中安裝智能硬件設備,并利用APP、微信等互聯網工具進行遠程管理,讓老人的子女、家人實時了解老人居家情況,從而對老年人的健康管理、應急救助及生活照料進行服務。截至2017年6月,烏鎮線上智慧養老信息管理系統已記錄保存了近1.4萬老年人的信息數據。
1.2 線下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平臺 線下社區綜合服務平臺是指在烏鎮建立線下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老年人提供滿足精神需求的場所。線下主要由救助系統、生活管理、康復照護等六大養老服務構成,線下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根據老年人的不同需求建立相關的娛樂設施,老年人可自行選擇站點的服務設施享受服務。目前,烏鎮線下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已實現了1個一級中心和7個二級站點全覆蓋,形成了以1個一級中心為核心,7個二級站點為補充的智慧養老服務體系,為烏鎮的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1.3 烏鎮智慧養老發展成果 目前,隨著智慧養老的深入發展,烏鎮智慧養老核心理念的充分貫徹,線上與線下平臺得到了更好的融合。通過開設烏鎮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各級站點,不僅滿足了老人在生活照料、身體檢測和康復護理等方面的需求,也使得許多空巢老人有地方可去,擁有了滿足自身精神需求的場所。烏鎮智慧養老為每一位老人都提供了常規服務+定制服務的服務體系(圖1),讓老人擁有多樣性的選擇,滿足老人的個性化需求。全鎮1.5萬名老人都能享受居家養老照料中心的服務。
2016年10月,國家民政部副部長高曉兵在烏鎮居家照料中心進行考察,對烏鎮“互聯網+”養老模式表示贊賞和認同。同年,政府相關部門以及同行紛紛來到烏鎮對其智慧養老模式進行考察學習,參觀量近200批次[5]。
2 “互聯網+”居家養老模式經驗
縱觀國內實行“互聯網+”居家養老模式成功的案例,它們都將互聯網信息技術與傳統居家養老進行了充分的結合。本文總結了烏鎮智慧養老發展成功的經驗,主要有如下幾點:
2.1 互聯網技術與居家養老的深度融合 當前,傳統的居家養老弊端日益浮現,“互聯網+”與傳統居家養老相結合是養老發展的大勢所趨,智慧養老服務平臺需要互聯網技術的加持。烏鎮智慧養老模式充分發揮了線上平臺的優勢,利用烏鎮線上智慧養老信息數據庫,為老年人提供針對性的服務。智慧養老服務平臺數據不僅可以為老年人的個人特點、支付信息、服務類型偏好做出反饋,為服務主體提供精準的服務,還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根據老年人的需求對智能設備進行更新換代和優化升級,提高智能助老產品的實用性和舒適性。智慧養老發展在運用互聯網技術上,還應注重線上平臺和線下資源的協同雙向發展,以利于“互聯網+”居家養老服務的開展。
2.2 政府完善政策支持,鼓勵社會組織參與 烏鎮的智慧養老形成了政府、社會和家庭三方聯動支持的機制。政府在“互聯網+”居家養老服務中的作用毋庸置疑,養老行業的發展需要政府各方面的支持。首先,應完善政策支持,出臺相關的政策文件以及優惠補貼,增加服務需求與供給。烏鎮服務照料中心提供的所有服務當中,政府購買服務達80%,中心所提供的大部分服務老年人都可以免費享受,從而大大增加了老年人享受服務的意愿以及中心所提供服務的積極性。其次,鼓勵社會組織、專業機構參與到智慧養老的發展中來。烏鎮政府積極引進了第三方專業養老機構(椿熙堂)協同發展。社會組織的加入,使智慧養老的服務質量大大提升,降低管理的成本。對于社會組織較少的地區,相關部門應當加大招商力度,完善政策扶持,增加資金支持,讓社會組織廣泛參與其中。再次,政府在智慧養老發展過程中應該擔任監管者的角色,充分發揮政府的管理職能,引導行業的發展方向。
2.3 企業加強創新,與時俱進 隨著老年群體年齡的不斷增長,老年群體人數的不斷激增,需求也在不斷發生變化,企業要時刻關注變化著的老年人的需求。烏鎮椿熙堂通過醫養結合新模式,在地理區域、年齡層次、服務范圍實現“全范圍、全過程”的醫養服務全覆蓋,可見創新的重要性。企業在提供“互聯網+”居家養老服務過程中,前期應當給予必要的技術支持,后期要對服務質量進行跟蹤,在智慧養老發展的各個階段都應發揮企業的作用。與此同時,企業還應當注重創新,創新驅動發展,才能提高服務的質量,實現“互聯網+”居家養老服務在企業這一環的穩定。
2.4 精心培養人才隊伍,重視培訓 人才隊伍是推動智慧養老發展的動力,烏鎮智慧養老服務質量與品質的提升靠的就是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的建設。近年來,椿熙堂不斷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培訓頻率,精心培養養老服務人才隊伍,重視提升養老服務人才的素質。目前,烏鎮智慧養老中心擁有一支百余人的年輕有朝氣的管理人才隊伍,管理團隊中有多名具有國外留學經驗的高素質高能力人才,在烏鎮智慧養老領域優勢顯著。椿熙堂不僅重視人才隊伍的建設,也重視對工作人員的培訓,每年都會外派工作骨干前往先進地區參加養老服務的專業培訓、積極參與市民政局主辦的養老護理員培訓,也鼓勵員工參加各類養老相關證書的考試,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為了不斷提升員工的實際操作水平,椿熙堂同樣也建立了包含入職培訓、專業培訓與崗位培訓在內的員工內部培訓體系,從動力源頭來確保智慧養老模式的高效運轉與高質量運營。智慧養老的發展離不開智慧養老服務的提供者與建設者,培養專業化人才隊伍越來越迫切。
3 結語
養老事業的發展對我國龐大老年人口的意義重大,運用互聯網技術融入居家養老服務,為老年人口提供有效的養老服務具有重要意義。浙江烏鎮的養老模式具有其獨特的經驗和做法,各地如何從烏鎮的養老模式中借鑒其經驗做法以推動自身養老事業的發展,還需考慮本地實際及其他現實情況。最終需要在政策的引導下,借鑒合理經驗,考慮實際,以此實現養老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并提供高質量服務。
參考文獻
[1]丁宥臣.“互聯網+”居家養老服務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黨校,2019.
[2]國家統計局.人口年齡結構和撫養比[EB/OL].[2020-07-04].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3]中國政府網.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 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EB/OL].[2018-09-20].http://www.gov.cn/zhengce/2018-09/20/content_5324109.htm.
[4]中國政府網.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EB/OL].(2019-04-16)[2020-09-12].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4/16/content_5383270.htm?trs=1.
[5]錢昕.互聯網+養老服務——烏鎮智慧養老模式淺談[J].勞動保障世界,2019(20):18-19,22.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