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心儀 黃薇 龍岳林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大的,宏觀的戰略,它是系統的,復雜的。而鄉村生態設計則是一個更加具體更加基礎的點,與鄉村振興息息相關。它有利于有機的激發鄉村現有資源的潛力,促進鄉村產業發展,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基石。我國的美麗鄉村生態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其理論研究及分析深度仍需進一步加強。
關鍵詞:鄉村振興;美麗鄉村;生態規劃;
鄉村旅游、農業休閑和農村電商這些新型產業的出現和成長,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提升了鄉村現代化水平,吸引了大批回鄉創業的農民和城市投資者。業態發展證明了,鄉村振興離不開生態規劃和設計。鄉村振興策略現階段雖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在美麗鄉村的建設規劃過程中更多的是注重鄉村物質空間的提升,而忽視了鄉村生態規劃的內容。我們應該立足于豐沃中國大地,構建基于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生態設計的理論體系,將關于我國鄉村建設理論和生態文明建設理論繼承和豐富。
一、鄉村生態環境的特征
1.自然性突出
鄉村生態環境的特征主要有自然性突出、景觀多樣性、生態易塑性。城市環境是以人居生態系統為核心,自然生態系統嵌入其間,自然系統作為其輔助的生態系統。鄉村生態系統的模式則是以自然為核心的生態系統,以自然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為主,嵌入人居生態系統。
2.景觀多樣性
鄉村生態系統中景觀主要分為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自然景觀有山體、農田、果園、林地、草地、水系等。鄉村人文景觀是人類活動長期與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產物。有形的人文景觀包括建筑、街道、場地、人物、生產性作物等;無形的人文景觀主要指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生產關系等。鄉村景觀多樣性一方面體現在鄉村景觀的自然屬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在人類活動對土地利用和景觀格局的改變也影響著鄉村景觀多樣性。
3.生態易塑性
鄉村建設缺乏強制性的約束措施,生態環境相較城市更容易受到人為活動的影響。但是,由于鄉村自身的生態群落較為豐富,在科學合理的修復性措施指導下,鄉村生態系統的修復速度相比城市生態系統更快。
二、鄉村振興背景下的生態規劃
1.鄉村規劃體系和內容
在現有城鄉規劃體系中,涉及鄉村的規劃只有“村莊規劃”,但在實踐過程中,不難發現鄉村規劃類型龐雜,編制的規劃從層次、形式、內容到深度等不一致。根據實踐的經驗總結,已有學者提出鄉村規劃的體系可分為“三層次、三類型”,即縣、鎮域片區——村域(行政村)、村莊(自然村)三個層次,對應“鄉村總體規劃、村莊規劃、村莊建設規劃”三種規劃類型,每種規劃類型的內容和深度都不相同,也有不同對應的規劃名稱。[1]美麗鄉村建設的深生態內涵集中體現為環境優美、經濟繁榮、發展 協調、社會和諧、特色鮮明的生態文明建設范式[2]。
鄉村振興戰略在十九大報告中被提出并作為中國下一個 30 年農村發展的總綱要。這表明,國家認為農村經濟建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心。報告總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總目標。其中生態宜居指的是在發展農村經濟是需要權衡維持力度,強調保護農村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打造宜居之所。在總體要求上,鄉村振興戰略是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升級和發展,“既要金山銀山 ?又要綠水青山”是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生態規劃的準則。
2.鄉村生態規劃的主要任務
一是普及生態意識,達成思想共識;細化行為規范,確保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二是完善空間規劃,把生態和資源紅線落到實處;三是優化人地關系,提升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協同推進既是協調發展理念和綠色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也是我國鄉村建設的戰略任務。
三、鄉村生態規劃中的設計策略
1.區域鄉村生態保護策略
區域層次生態系統的構建一般在縣或鎮的總體規劃、鎮村布局規劃或者區域生態專項規劃中都提出明確規劃要求,因此,區域層次的鄉村生態規劃更多的需要落實上位規劃中涉及的生態規劃內容,通過對上位規劃中涉及的生態規劃內容的研究,確定村莊在區域內的生態地位。
2.村域生態保護策略
村域由于所覆蓋的面積較廣,一般能夠涵蓋較多的生態要素,形成較為完整的生態格局。村域生態規劃側重于對生態網絡的構建,主要分為五方面內容:一是理清生態要素,評估現狀,對村域范圍內斑塊、廊道和基質所對應的生態要素進行分析評價。并以全域的視角,分析影響村莊生態安全的要素,掌握村莊的生態特征。二是生態廊道控制,對村域的生態廊道進行控制與維護,主要包括河流和道路。三是生態斑塊設計與修復,自然村是村域內的重要生態斑塊,應根據實際情況劃定斑塊邊界寬度;并且進行詳細的生態設計和建設引導。四是生態基質保育與修復,對村域內的生態基質,山體、林地和農田主要采取生態保育措施,嚴禁破壞山體、砍伐林木和侵占農田。五是建設強度控制,根據生態現狀和保護要求,合理確定村域內各個區塊的開發建設強度,劃定禁建區、限建區和適建區,引導和控制建設行為。并對已遭到破壞的生態斑塊、基地、廊道,根據其特性采取科學的生態修復措施,防止其進一步遭到破壞,影響村域的生態安全。
3.村莊生態設計策略
自然村的生態設計需要在滿足村域層次相關生態要素的規劃要求下,結合各類生態要素的特性和村莊內部空間進行具體設計。根據村莊的人居環境特征,村莊的生態設計又可分為生態人居設計、生態環境設計、生態設施設計和生態產業設計四大類。
四、結語
村域生態空間格局的構建和村莊的生態設計是鄉村生態規劃的重點內容,鄉村生態規劃應以鄉村振興的目標為導向,以遵循上位規劃中的生態規劃內容為主,保證其生態系統的安全性與多樣性。村莊的生態設計提升了村莊的生態水平,村域與自然村生態規劃設計的聯動,才能共同促進鄉村煥發生態美。
參考文獻
[1]范渦河,史進,傅陪憬等.村莊生態系統研究國 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 版社,1987100-103.
[2] 柳蘭芳. ? 從 “美麗鄉村”到 “美麗中國”: ?解析 “美麗鄉村”的生態意蘊 [J]. ? 理論月刊,2013 ?( 9) : 165. DOI: 10. 3969 / j. issn. 1004 - 0544. 2013. 09. 040.
作者簡介:廖心儀(1996.11—),女,漢,湖南長沙,碩士研究生,湖南農業大學,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