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寶林
很多教師意識到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這關系著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然而要如何來設計課堂教學,在每一個環節都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這是教師們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優化學習情境的設置
初中生在學習知識時,希望在具象化的環境中學習具體的案例,這個案例必須能夠貼近他們的生活,讓他們有一定的生活體驗,才會覺得自己可以去探討這些話題,然后從探討話題中發現理論知識。于是教師如果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就要優化學習情境的設置,讓學生能夠在適合他們的學習情境中學習。
以學習八年級上冊《服務社會》為例,教師為學生播放北京花滑大獎賽志愿者在參與社會服務工作以后,提出“我奉獻,我快樂”這樣的口號為例。學生在生活中,曾經做過志愿服務社會的事,也曾聽過或者看過他人志愿服務社會的事。當教師為學生播放這一則多媒體視頻,應用多媒體視頻吸引學生的視線,讓學生結合視頻的內容思考,并將這則案例與生活中熟悉的生活案例結合起來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始探討,服務于社會,會有什么感覺。有一名學生結合自己的經驗,說明他的姐姐曾經做過志愿者,并且負責的是教育殘障兒童學習的工作。他說他的姐姐經常利用周末的時間去做這件事情,并且她表示做志愿者很快樂:去輔導殘障兒童學習,能讓她感到自我的價值,她覺得可以為他人做一些事情時,感受到很快樂;可以了解自己學科水平掌握的情況,如果發現自己的水平不足以教育殘障兒童時,意味著學科水平存在漏洞,自己就要彌補相關的知識;能夠與其他志愿者交流,拓展了人際關系,開拓了視野……學生開始一一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探討,在學生開始積極探討案例后,教師便可引導學生進行后續的學習。
二、優化學習活動的安排
初中學生不喜歡學習的過程太枯燥,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給學生講解理論知識,而不能夠組織有趣的活動,學生就會覺得學習的過程是枯燥的,于是他們就不會愿意主動地去學習知識。為了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教師要為學生設計有趣的、交互性強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
以學習八年級上冊《國家好,大家才會好》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了教材中“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這一案例以后,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其任務是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編一個小品,學生要通過小品呈現的案例,說明以下理論:國家利益的內涵和外延是什么?國家利益與人民利益之間的關系?能夠說明自己為什么會對國家產生認同感?初中生通常喜歡文娛活動,他們喜歡角色扮演游戲,也喜歡演小品,教師設計的活動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在滿足了學習需求的前提下,積極參與活動,撰寫劇本。比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把新聞案例與自己的理解結合起來,編寫具有生活氣息的劇本,然后再應用表演的方式呈現出劇本的內容。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會結合案例更深入地理解課本中的理論,并且能夠在體驗學習的過程中嘗試內化理論知識。
三、優化思維水平的培養
學生在內化理論知識時,需要找到內化理論知識的方法。學生只有了解理論知識的重要,學會辨析理論知識,他們才會愿意深入地學習理論知識;反之,如果學生覺得自己不能夠理解理論知識,而只能死記硬背理論知識時,他們便會覺得自己沒有學習自主權,從而不愿意再積極地學習知識。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教師要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科學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水平,讓學生學會內化和吸收理論知識。
以學習八年級上冊《關愛他人》為例,教師為學生設計了一個議題:在教材中,中學生扶自行車的案例,你認為你在該情境中會扶自行車,還是不扶自行車?教師將不同立場的學生分為贊同扶自行車的學生和不贊同扶自行車的學生這兩組。學生要為自己的立場提出理論依據。教師引導學生應用邏輯思維來分析問題,建立邏輯框架。贊同扶自行車的學生梳理的框架為在現代社會關愛他人的價值和意義、關愛他人的現狀分析、關愛他人存在的問題、問題存在的因素、解決問題的策略。最后學生總結,雖然在關愛他人的過程中,會出現種種社會問題,但是,這不是社會不提倡關愛他人的理由。只要認真分析問題產生的因素,找到解決問題的對策,就能夠讓關愛他人的行為呈現出正面效果。通過這一次的學習,學生意識到了在探討一個問題時,要學會分析問題的邏輯,要學會應用邏輯思維來深入分析問題。當學生學會了如何分析問題以后,他們便會愿意積極地探討問題。
四、優化學習評估的設計
在傳統教學中,學生很少參與到學習評估的環節,這是因為教師常常把自己當作評估的主體,把學生當作被評估的客體。當學生覺得自己失去了學習主體性后,便不會愿意主動地參與評估中,然后,他們便很難在評估環節學到知識。在學習評估的環節,教師要引導學生自評和互評,讓學生自己把握評估的主動權。
以學習八年級上冊《做負責任的人》為例,教師引導學生以完成學習PPT為項目任務,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評估小組的學習情況,引導學生思考,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小組成員的探討氛圍如何,學習效率是否很高,每一名小組成員是否都認真地履行了自己的學習任務?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到每個環節的學習問題,然后提出改進策略。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橫向評估小組的學習成果,讓學生了解自己學習任務的創新度如何?系統性如何?深入性如何?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評估小組學習的優點和缺點,對于優點,要繼續保持,對于不足,要想辦法改進。同理,教師應用同樣的方法,引導學生評估自己的學習成果。教師要把評估的權力交給學生,并且讓學生思考自己評估的結果和他人評估結果的區別,然后分析,為什么對于同一件事,評估的結果不同?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和他人交流探討,找出其中的問題。教師只有把評估的權限交給學生,讓他們學會評估,學生才能夠在評估的環節發現學習的問題,找到完善自己的方向。
教師在教學中,要優化每一個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發揮學習的特長,讓學生找到學習的方法,懂得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