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玉琴
【摘? ?要】? 針對農村教育發展水平的參差不齊現象,學校開展了隨班就讀的管理策略,將學生科學分組,實施最有效的教育管理,幫助學生更全面發展。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完善管理制度、編撰個性化教案,多實踐、多聯動,為學生營造更為溫馨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除此之外,教師還要結合教育發展的理論知識,講究管理的策略與方法,實施科學的教育,提升隨班就讀管理的水平。
【關鍵詞】? 農村教育;隨班就讀;管理制度;全面發展
教師在開展隨班就讀學生的管理時,要結合學生全面發展的相關理論為指導思想,用適合學生的管理策略去展開科學的引導,幫助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教師可以從制度的完善、教案的編撰、活動的開展及聯動方式等方面,進行有效教育,讓各個階層的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發展,讓學生的個性、特長在科學的發展理論指導中得到充分的釋放和發揮。
一、完善制度,健全機動機制
管理就要依靠制度,為此,在隨班就讀學生的教育管理中,教師首先要完善教育管理制度,健全機動機制,用有效的制度去帶動教育教學的有序性,促進隨班就讀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師在教育管理學生的時候,首先要做到全面了解學生,只有做到全面具體的了解,才能讓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高效地開展。對學生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師就可以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去建立制度,用制度去引導學生、教育學生,健全機動機制,幫助他們在科學的制度中,更加健康地成長。如教師根據學生的能力不同,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針對A部分能力較差的隨班就讀的學生,實施因材施教的制度,加強對這部分學生基礎方面的教育,這樣才能實現教學的有效性。而對于能力較強的C部分的學生,教師則可以注重加強學生能力方面的訓練,可以針對這一部分的學生實施適合他們更好發展的制度,用因材施教的管理制度去達到科學的管理效果,讓學生們在層次管理中,實現更全面的發展,讓制度健全機動機制,幫助隨班就讀學生的均衡發展。
制度的健全促進了隨班就讀學生的均衡發展,教師在教育管理的過程中,要健全制度,用因材施教的分層管理去教育學生,用全面發展的理論去健全機動機制,帶動隨班就讀學生更加全面的發展。
二、有的放矢,編撰個性教案
教育要與時俱進,要有創新思維,要針對學校隨班就讀的學生展開科學的引導,讓這部分學生同樣也能享受到教育的公平公正,體驗到參與學習的快樂,在體現個性的教材中快樂地感知和探究,讓教育更具針對性。
例如,在開展隨班就讀學生的教育時,為了實現教育教學的有的放矢,教師開展了有針對性的教案編撰活動,針對學生能力的不同,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研討,組織同學科教師展開學科內容的個性編寫,讓學生科學地學習,幫助隨班就讀生更加高效地認知。隨班就讀學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對于知識的接受能力總會出現差異,為了讓這部分學生享受到教育的平等性,教師要針對隨班就讀學生的真實情況,來編撰教案,將那些較難的知識點單獨提出來,運用一些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來實施引導,讓他們輕松地接受知識,在這種個性化教案的輔助中,隨班就讀學生的學習成績就會有很大的改善,他們逐漸擺脫了自卑的心理,提升了學習的積極性,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教師運用自己編撰的教材,進行有的放矢的教學活動,讓隨班就讀學生能夠在個性化教案的引導之下,興趣盎然地去學習,促進學習的有效性,幫助隨班就讀生體驗輕松的學習過程。
三、實踐活動,營造陽光心理
對于隨班就讀學生來說,因為他們身體和智力各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他們內心的一種自卑和膽怯,他們對自己缺乏自信,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在學習中很難激發其積極性,造成一種負面的情緒,影響整個學習的效果。為了幫助隨班就讀學生擺脫這種灰暗的心理,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多開展快樂的實踐活動,營造陽光心理,促進他們快樂的成長。
例如,在教育活動中,教師多開展班級內的互動實踐活動,讓班級中充滿和諧融洽的氛圍,促進學生之間友好關系的建立。在學習中,教師可以開展互助小組的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去幫助隨班就讀的學生提高成績,讓他們發揚助人為樂的精神,營造班級中比、學、趕、超的學習氛圍,幫助隨班就讀學生享受學習的過程。同時,教師還在班級的日常管理中,多滲透愛心教育,讓學生主動去關愛那些班級中的隨班就讀群體,讓他們感知集體的溫暖,找到班級的歸屬感,提升他們內心的自信和陽光,幫助他們身心健康地成長。
互動的實踐活動,幫助隨班就讀學生找到了心靈上的陽光和自信,教師為了幫助他們擺脫心理上的陰霾,在教育教學中多進行快樂的實踐體驗,給學生營造更適于學習和生活的良好氛圍。
四、聯動家長,強化立體影響
隨班就讀的特殊性加重了家庭和學校的教育任務,教師要借助家庭來展開雙管齊下的立體教育,以學生發展為理論依據,帶動隨班就讀學生的不斷進步。
例如,教師為了讓隨班就讀學生接受更全面的教育,開展家校聯合的立體互動教育,讓教師和家長建立互動平臺,一起來實施科學的監管,讓教育體現科學性和有效性,幫助隨班就讀學生克服困難,獲得更大的進步。如教師針對隨班就讀的家長建立微信群,加強這部分學生的管理,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教育管理的過程中,教師要強調對學生耐心、愛心、責任心的“三心”教育原則,要讓家長和教師達成教育的共識,用科學的互動管理去提升教育的有效性,幫助隨班就讀學生變得更好。
教育離不開家庭,要讓家庭參與到學校的管理當中來,對于隨班就讀學生的教育,更要聯動家長,讓他們在強化立體影響的教育中,實現自身的最大進步。
總之,在農村隨班就讀學生的管理當中,教師要講求管理策略的科學性,要根據農村學校的實際來制定管理制度、實施科學引導,幫助學生在發展理論的指導下,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班級的各項活動,促進他們不斷進步,讓教師在創新思維的帶動下,提升對隨班就讀學生的管理水平,實現最科學、最有效的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