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麗芳
【摘? ?要】? 不少小學生都存在著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能力的提升與發展,因此,開展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教師也需了解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重要性。本文探討了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策略,并從培養自信、關注全體、引起醒悟、游戲活動等方面進行了闡述,幫助學生維持一個健康積極的學習心理,讓小學生能夠以更為自信、更為陽光的狀態去面對生活。
【關鍵詞】?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討
心理健康即指學生在生活中保持適當的安全感,對自己進行評價,不被外界環境所左右。面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教師必須對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重視,要了解小學生常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對這些心理問題做出疏通引導,培養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信,關注學生的學習,引導學生完成感悟。通過循循誘導策略,讓學生感受到愛的存在。教師要改革小學心理健康課堂教學現狀,培養學生的健全心理。
一、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理
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重視心理教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保障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加強心理教育已迫在眉睫,教師在教學時需著重培養學生的拼搏精神與生活藝術能力,要著力于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防治處理。教師自身也必須樹立完善的科學觀念,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伴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不少,家庭結構完成了巨大的變革,學生的學習負擔也相對較重。在很多家庭里,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生長在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環境中。如果出現各種不如意狀況,學生的心理也很有可能會受到打擊。學校需要幫助學生消除這些心理障礙,疏導其心理問題。在教學時,從學生的心理期望進行分析,在學習過程中適當地給學生經歷一些困難和挑戰,促使學生養成積極向上的學習品格,引導學生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面對困難,充滿自信地迎接生活的挑戰。教師應幫助學生制定具體的學習計劃,在目標制定方面則考慮學生基本的學習能力與學科教學的復雜程度,控制目標高低,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借以促進學生健全心理的發展。
二、關注心理教育全體
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具有一定的針對性與實效性,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學習發展情況培養學生的綜合心理素質,教會學生如何應對心理壓力,在教學時使學生保持一個良好的情緒,促使學生自主適應生活,培養學生的健全心理。
教師需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重要目標就是預防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完成學生綜合心理素養的提高。作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導者,教師不能夠無限地擴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應關注班級全體學生的心理狀況,避免個體問題而造成的傳染影響。教師要了解心理問題是每一位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必然會經歷的,包括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他們同樣會遇到某些心理問題。教師在教學時除了對班級的普通學生進行心理指導之外,還應該對班級里的這些優等生進行心理教育關懷。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在學習道路上及時了解自己的不良心理,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成長,讓學生擁有健全的心理素養。
三、喚醒學生的心理覺悟
如果學生一開始就故意擾亂課堂,那么他們也很有可能只是為了吸引教師與其他學生的注意力。教師需了解到學生特殊行為背后的心理需求,跟學生進行正面的溝通,調整現有的交流模式,幫助學生完成對溝通知識的理解。
教師要實時審視課堂上的心理輔導機會,避免惡意損害課堂現象的發生。對學生在學習生活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指導,使學生的各種心理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如果教師只是從舊有的角度去看待學生的學習行為,對學生的某些放任狀況給予漠視,那么學生也很有可能會在課堂上產生逆反心理,他們的內心需求沒有被教師察覺,這會繼續導致課堂的混亂問題。教師應結合心理教育以更為寬松的狀態去面對學生,正確理解學生的學習行為,注重心理課程調節的本身需求,發現學生在學習時的重點心理,不論對錯,與學生進行及時的溝通。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尊重學生的學習行為,讓學生了解教師對他們的關愛,構建一個互相理解的學習環境,喚醒學生的心理,健全學生的人格。
四、注重游戲與活動的心理體驗
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好玩、好動這一天性,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主要以游戲的方式開展的。教師應組織各種形式不同的游戲,如角色扮演游戲、素描表演游戲、故事講解游戲、猜謎語游戲。
這些游戲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較為緊密,在游戲參與過程中師生也能夠營造一個真誠的交流環境。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內心感受,創設特殊的學習情境。針對學生的心理問題設計教學方案,利用多彩活動鼓勵學生參與課堂,讓學生獲得心理上的安慰。同時教師也可以借助角色示范活動進行教學,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特色情境中去理解角色,處理情景中的各類事情,體驗角色的喜怒哀樂。這樣的真實情景體驗過程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與人相處的訣竅,正確處理自己的人際關系。在這些游戲活動進行完畢之后,教師還要開展一個總體的評價環節,讓參與游戲的學生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評價,說出自己在游戲過程中的優點與不足,形象地表達自己對于各種事物的看法,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溝通交流,通過心理暗示向學生提出正確的建議,讓學生維持一個健全的心理狀態。
心理素養已成為小學生所必須具備的素養之一,在新時代的教學要求下,教師需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先決條件。注重綜合型人才發展,從小學階段去保證心理健康教育。通過游戲教學活動、自主學習領悟、關注全體學生、培養學生自信等策略,展開小學階段的心理指導工作,建立更為健全的心理健康課程體系,完善小學階段的心理課程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有所得,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
【參考文獻】
[1]陳秀平.農村地區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策略[J].文存閱刊,2018(5).
[2]張自泰.當前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甘肅教育,2017(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