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日紅
【摘? ?要】? 在學生的成長歷程中,學校教育必不可少,家庭教育同樣不可缺失。猶如天平的兩端,任何一段失重,都會帶來教育的懸空。由此可見,只有家校同行、攜手相伴,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 家校教育;家校合作;學生
教育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更是一個常議常新的課題。在初中階段,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因為會給學生的一生帶來影響。不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都是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因此,教師必須積極促進家校協作,這樣才能讓學生朝著健康的方向穩步發展。
一、共同參與班級事務,落實班級民主管理
如何實現家校協作,發揮家庭教育的力量,是每個走上崗位的班主任都必須認真對待的課題。無數次實踐經驗告訴我們,教育永遠不是由一方完成的,更不只是教師單方面的責任,而是教師和家長共同協作下的結果。學生的成長,需要教師的扶持,更需要來自家長的支持。因此,為了更好地實現家校協作,教師不妨邀請家長共同管理班級事務,用更加民主的方式落實家校共育。
為了更好地促進家校合作,也為了家長更好地參與班級事務,教師不妨成立家長委員會。首先,從家長群體中選擇更有責任心、更熱心班級事務、更關心學生成長的家長,鼓勵其作為委員會的骨干成員。同時,為了避免出現部分家長只占名額不出力的現象,每學年還需要重新選舉,讓更有責任心、更有管理手段的家長充當委員會的核心人物,讓家長委員會真正發揮其作用。其次,設立委員會的職務,如主任、副主任、專職委員等,讓每個家長在委員會中找到自己真正適合的職位。比如,有的家長不擅長交流,但是為人細心,就可以負責后勤事務;有的家長擅長溝通,就可以作為宣傳委員;有的家長多才多藝,就可以作為文體委員。而主任以及副主任的人選,則由這些家長共同推選。
在班級管理過程中,為了提高其管理有效性,也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成長,班主任不妨鼓勵家長參與,為家長設立委員會,讓家長積極地出謀劃策,這樣既能發揮家長的教育力量,還能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
二、積極開展特色活動,加強家校溝通交流
在以往的教育中,家校合作的形式比較單一,以“家長會”為核心溝通途徑。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大部分家長對家長會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怨言。由于多數家長工作在身,并不能隨時隨地請假,如果家長會和上班時間起沖突,家長很難對此進行協調。久而久之,“家長會”成為了家長心頭的一道陰影,非但沒有起到溝通的效果,反而更加劇了家長和教師之間的矛盾沖突。因此,為了改善這一現象,教師不妨開展一些特色活動,鼓勵家長參與,加強家校交流。
首先,傳統的家長會,主要目的是為了向家長溝通、反饋學生的在校表現。既然如此,教師不妨改變交流形式,用茶話會替代傳統的家長會,這樣不僅能夠增加家庭的氛圍,還能夠改善家長和教師之間的關系,降低家長的抵觸心理,讓家長愿意打開心扉,和教師暢所欲言。除了這一類活動形式,教師還可以增加其他的特色活動,比如親子共讀,邀請家長和自己的孩子共讀一本書;再比如親子運動會,鼓勵家長和孩子一起跳繩,一起跑步,一起做運動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在開展這些特色活動時,教師一定要協調好學生家長的工作時間,盡量選擇節假日或者不忙的時間,這樣才更能提高家長參與的積極性。
可見,為了更好地促進家校聯合,教師必須重視家長的教育力量。傳統的家長會太過僵化、單一,并不能提高家長的參與率。如果可以開設一些特色活動,讓家長積極參與,家校合作才能真正成為現實。
三、邀請家長走進課堂,助力學生“泛在”學習
在傳統的學習模式中,學生在課堂上只能看到教師一人,對話也只能在雙方中間完成。但是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逐步深入,很多學校都在大力推進“泛在課程”的落實。所謂泛在課程,主要指的是以學校教育為核心,同時融入家長以及社會資源的課堂教學類型。“泛在課程”是家校融合的另一個創新型途徑,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泛在課程”是一種特色的授課形式。通過家長的參與,將彌補既有教學形式的不足,家長也會以自己豐富的經驗以及專業知識為課堂帶來全新的風景。參與授課家長的孩子,會因為家長的到來,變得更加自信,也會有更大的學習積極性。而其他聽課的學生,也會因為家長群體的參與,得到更加廣闊全面的知識。比如,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年級開展不同的“泛在課程”。針對七年級學生,教師可以開展剪紙藝術課程或者創意果盤課程;針對八年級學生,教師可以開展食品安全課程、生命教育課程;針對九年級學生,可以開展理財金融課程以及網絡安全課程等。通過這些課程形式,不僅強化了親子之間的溝通協作,也讓家校聯合成為了現實。
在新教育形勢背景下,“泛在課程”成為了實現家校聯合的一大核心途徑。通過“泛在課程”,家長可以真正走進課堂,和教師共同聯手,打造真正精彩的課堂。
總之,作為教師,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懂得和家長更好地溝通交流,用更加創新、科學的方式進行家校合作,聯手打造和諧的班級氛圍,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宋艷紅.積極心理學與初中班主任工作的融合[J].教書育人,2020(13):31.
[2]姜永吉.淺析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教育藝術[J].試題與研究,2020(1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