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核心素養在目前我國教育教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不僅要重視化學知識的傳授,更要重點強調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這樣才能培養出優質的、滿足社會需求的綜合型人才。2014年教育部為培育學生核心素養完成了高中化學教材的內容改革,新教材在內容上具有知識學習與情境創設相結合、欄目設計與核心素養相呼應的特點。據此,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要從多方面來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一是教師必須密切聯系實際、保持情境創設的時效性。二是細化教學內容、充分發揮教材欄目的作用,從而推動學生化學學習能力、化學信息能力的提升。三是采取問題深入式教學,引導學生用化學思維解決問題。四是制定教學設計整體規劃,實現教、學、評一體化,多角度、多方位地提升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 ?高中化學 ?教學內容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48-0085-02
前言
自2014年12月起,教育部為了適應當前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科技迅猛發展的現實要求、推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完成,全面啟動了針對2004年中國高中各學科教學課程標準的改革。高中化學在我國高等教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學生化學知識水平提升、化學能力運用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影響作用。對于目前高中化學教學來說,為了切實地增強學生的化學素養,需要從核心素養理念出發,選擇合適的方式來開展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以此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化學核心素養。實際上,高中化學核心素養在學生核心素養中占據重要地位,是增強學生化學能力與品質的關鍵,主要包括宏觀辨識、微觀探析、證據推理、模型認知、實驗探究、社會責任等內容,是學生知識技能與情感態度的集中體現,也是高中化學價值的具體表現。總之,在核心素養視角下,分析當下高中化學教材內容所體現出來的特點,并基于上述特點對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對深化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改革、培育21世紀需要的新型化學人才意義重大。
一、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教材內容分析
(一)知識學習與情境創設相結合
改革后的高中化學教材體現出明顯的知識學習與情境創設相結合的特點。教材將不同的化學知識分別劃歸至不同主題,而每一個主題在將具體化學知識鋪展過程中都附有一到兩個日常情境創設,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與深入思考能力。以“元素化學”相關內容為例,在介紹到海水中的化學元素儲量這一問題時,教材先是在前言部分展開單元式的教學設計線索,向學生介紹海水中氯元素和鈉元素的含量非常豐富。借此,教材進一步引出氯化鈉同樣也是化工領域不可缺少的一種重要原料,繼而展開氯化鈉通過特定的反應可以轉化生成氯氣、氫氧化鈉、碳酸鈉等物質的相關知識。與此配合,教材給出了早期人類從海水中獲取食鹽、現代化學工業以海水為原料獲取氫氧化鈉等情境創設,將教材上的化學知識與日常生活中的具體應用緊密結合。與傳統的教材鋪展相比,這種將知識學習與情境創設相結合的教材編排模式使得書本上的化學知識變得立體可感,化學不再是高高在上、枯燥難學的理論,而是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具有極強實用性和趣味性的知識,更有利于推動學生將化學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化學知識素養和化學能力素養,符合化學核心素養培育的需要。
(二)欄目設計與核心素養相呼應
改革后的教材在欄目設計上也與核心素養的培育需求緊緊呼應。2017年的新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將培育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化學信息能力等一并納入到了化學課程的教學目標當中,而這一目標恰恰與當前化學教材的設計相吻合。為了完成課程標準,化學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活動設計,分別以“觀察與思考”、“實踐探究”和“視野拓展”的方式呈現出來。以“氯氣的化學性質”為例,教材為了展現氯氣的分解過程與原理,在知識點后增加了電解飽和食鹽水實驗的觀察與思考任務,借助實驗觀察這一手段,將化學原理的學習與觀察思考能力的培養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在獲得化學知識增長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挖掘思考能力。再以二價鐵離子和三價鐵離子的關系為例,教材則在“實踐探究”模塊中設計了以鐵粉、氯化鐵溶液、氯化亞鐵溶液、新制氯水等為原料的鐵離子轉化反應,推動學生自主思考與探究,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與創造能力。這同樣體現了新高中教材在欄目設計上與核心素養的高匹配性。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內容優化
(一)密切聯系實際,保持情境創設的時效性
從革新后的化學教材中創設的情境來看,當前高中化學的教學目標正在逐漸向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方向轉變,力圖通過化學情境的創設,使學生將課堂知識與日常化學應用相結合,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在實踐中解決問題。但是,受制于篇幅、修訂等因素,教材在創設情境時往往會使用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語言,所列舉的情境也一般是人類社會長期沿用的、極少在短時間內發生變化的化工生產環節。同樣以“海水中的化學元素儲量”這一單元為例,盡管教材中將海水曬鹽等情境展現給了學生,但是這些情境已經被人類社會沿用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與近年來化學技術的新發展關聯度不大,也很難讓學生感知到化學知識能夠給人類的日常生活乃至整個社會發展帶來的巨大推動力。同時,這樣的情境內容盡管能夠拉近化學與生活之間的距離,但很難將最新的化學知識與化學技術普及給高中生,難以讓學生適應現代化學理論的高速發展,也不利于學生創造性和探索性的發揮。
因此,教師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密切聯系實際,保持情境創設的時效性,以彌補高中教材在情境創設方面的不足。同樣以“鐵離子的轉化”為例,教師可以將缺鐵性貧血的發生原理作為引入,先向學生介紹鐵元素在人體內大多以二價鐵離子的形式存在,因而易被人體吸收,再引導學生觀察日常生活中的補鐵劑主要成分,繼而介紹鐵離子在人體內發生的氧化還原反應,以達到學習鐵離子轉化原理的目的。如此一來,學生不僅能夠在更生動直觀的情境下掌握相關知識,還能夠將所學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從而受益終身。
(二)細化教學內容,充分發揮教材欄目作用
新編化學教材中,欄目設計已經成為推動學生化學核心素養形成的重要環節。為此,教師必須對欄目設計中的內容予以足夠的重視,深刻領悟欄目設計的目的,并以此為依據細化課堂教學內容,從而充分發揮各欄目在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當中的作用。
以“實踐探究”欄目為例,高中化學教材中的實踐探究盡管給出了實驗名稱與部分實驗材料,但是對于實驗步驟的細化、實驗報告的撰寫等并沒有明確的規定,因此,教師可以將欄目中提出的化學問題設計為更加具體的實驗報告、微型教案等,讓學生在參與化學實驗的同時予以填寫。例如,欄目中所提的問題是“氯氣在溶于水之后,能否與水反應,生成何種物質”,教師可以將此展開,以“提出化學問題——建立實驗假設——開展實踐探究——現象觀察與假設驗證——得出結論”的思路,讓學生分析整個實驗的經過,并整理實驗思路,獨立撰寫和展示實驗報告,從而實現幫助學生掌握化學研究思路與方法、自主探究思考的目的,完成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三)采取問題深入式教學,培養學生化學思維
高中化學要注重對學生化學思維的培養,在化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和鼓勵學生使用化學思維來解決化學問題。為了實現學生化學思維的有效培養,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應該采取問題深入式教學,通過問題的方式開展相關的化學課堂教學活動。依據教學目標,在向學生傳授化學基礎知識的時候,要將知識、技能、素質三者融合起來,利用不同化學問題相互結合的手段來增強化學問題之間的緊密性,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問題思維,同時也能夠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例如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的鐵、銅知識教學,教師可以先向學生講述鐵、銅的基礎知識,然后引入問題思考,如鐵、銅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是什么?讓學生思考這個問題,鼓勵學生運用現有的化學知識給出不同的答案,為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去查閱相關資料,并且讓同組內的學生相互之間進行探討,探討過后對各個學習組的觀點進行分享與評價。為了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鐵、銅的組成部分,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也可以運用學生相互協作的實驗探究方式,在實驗中讓學生借助各種實驗工具對鐵、銅等化學物質進行分離和提純,在整個實驗的過程中,學生能夠自己動手來認識和探究鐵、銅等化學物質,也能夠參與到各種不同的化學實驗中,從而獲得更加深刻的化學知識,有助于學生樹立良好的化學實驗探究意識。
(四)制定教學設計整體規劃,實現教、學、評一體化
教學評價應該貫穿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始終,將學生的表現作為化學教學評價的重要依據,通過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等方式,對學生的化學學習進度和能力展開綜合性評定,以此評估學生的核心素養水平。因此,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要制定教學設計的整體規劃,圍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結果等多方面采取相應的評價方式,主要包括提問與點評、練習作業、階段考試等,從而實現教、學、評一體化,推動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進一步發展與完善。例如教師在開展“弱電解質的電離”這一課堂教學的時候,可以在實驗探究活動中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評定,第一,學生是否對實驗探究具有高度的積極性?學生是否勇敢地表述了自己的見解?學生是否能夠通過實驗結果總結出微粒種類與微粒差異的原因。第二,學生能否解析物質類別與強弱電解質之間的關系?能夠借助具體實例對兩者的關系展開驗證。第三,在弱電解質符號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否準確地熟記和運用弱電解質的方程式。第四,學生在對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過程進行探究的時候,能否歸納出電離平衡對策顯著特征?能否從日常生活的視角來對這一平衡過程進行解讀。總而言之,基于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設計的整體規劃,通過對學生的具體表現進行評價,能夠準確地了解學生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核心素養的發展水平,從而為教師開展化學教學提供了改進與優化的良好依據,便于從不同方面來切實地增強學生的核心素養,實現化學課堂教育的總目標。
結語
當前,新編高中化學教材在內容鋪展上體現出了知識學習與情境創設相結合、欄目設計與核心素養相呼應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化學教師應當緊隨教材改革的步伐,密切聯系實際、保持情境創設的時效性,同時細化教學內容、充分發揮教材欄目的作用,推動學生化學學習能力、化學信息能力的提升。另外,化學教師也要善于利用問題深入式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鼓勵學生借助化學思維來解決各類化學問題,并且制定教學設計整體規劃,對學生的具體表現進行評價,以此實現教、學、評一體化,將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提升貫穿到整個化學課堂教學中,最終達成對高中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培育。
參考文獻:
[1]吳俊明.關于核心素養及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思考與疑問[J].化學教學.2016(11)
[2]吳星.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建構視角[J].化學教學.2017(02)
[3]核心素養研究課題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J].中國教育學刊.2016(10)
作者簡介:
陳瑞菊(1981-),女,漢族,福建漳州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主要從事中學化學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