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明 劉婷婷 譚振建



【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以及云計算的不斷發展,網絡移動教學成為現今傳授知識的新型途徑。網絡平臺打破了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幫助大學生更好地利用零碎時間理解課堂上遺漏和不解的知識點。本文探討了通信工程專業課程《寬帶接入技術》課程模式的改革思路,闡述了學習通網絡平臺下課程教學內容的實現方法。在實現通信工程專業工程論證背景下,不斷探索提高專業課程教學質量的新途徑。
【關鍵詞】移動教學 ?《寬帶接入技術》 ?教學模式 ?互聯網+
【基金項目】教改項目: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和實踐(201901256002)。
【中圖分類號】TN915.6-4;G71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48-0115-02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教育教學將面臨著教育方式不斷變化、教育評價多樣化的轉型。多種多樣的教學網絡平臺的誕生,為應用型本科通信專業開展課程教學的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信工程專業課程教學中引入翻轉課堂,借助學習通網絡平臺,對《寬帶接入技術》課程教學過程進行重新規劃,積極探索更加適合應用型本科學生特點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一、《寬帶接入技術》教學模式改革的必然性
《寬帶接入技術》是根據接入網技術和業務發展的需要,通過對接入網體系結構、接入技術的研究,全面掌握寬帶接入技術理論,加深對現代通信網絡的認識,提高通信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術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分組化、寬帶化以及無線多業務網絡平臺已經成為接入網發展的總體趨勢,課程的教學環節包括理論知識講授、網絡接入實驗和課程綜合設計等。盡管《寬帶接入技術》課程傳統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展示出“學做合一”,在課程教學的問卷調查中,學生往往感到不能準確掌握網絡的基本知識和抽象概念,認為寬帶接入技術課程是抽象的、不系統的,反映出學生對專業課的學習主動性差。
傳統教學中,學生主要以跟從教師幻燈片演示操作學習為主,教師的講學授課占據更多的時間,從教學調查數據看,傳統教學很難更好地激發學生對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在課堂上花大量時間去演示授課,在某些方面,還存在一定的重復現象,較少的互動性讓學生對知識的吸收能力大打折扣,從而無法保證教學效果,而課前、課后又沒有有效的途徑來輔助和驅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以致出現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差強人意的現象。
翻轉課堂是基于混合式學習理念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其主要通過重新調整課堂教學結構,將學習的主動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在翻轉課堂中,教師依托信息化教學平臺,提供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形式的學習資源,學生則課前完成對這些資源的學習,并自主規劃學習內容和學習節奏,在課堂上,教師將用大部分的時間用在和學生交流互動上,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教學指導,更好地為解決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提供了理論依據和解決途徑。
二、基于超星學習通的《寬帶接入技術》教學改革設計與實踐
1.基于超星學習通建立的教學新模式
針對目前《寬帶接入技術》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學習效率和動手解決實際網絡問題的能力,選擇了移動教學助手學習通App作為平臺,教師和學生都可在電腦端或手機端進入學習通并進行一定的操作,其教學新模式主要分為三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課前在線知識轉移和任務實現。本環節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任務下達、學習情況檢查、重點難點提煉。教師應在課前通過在線教學平臺發布學習任務書,并在平臺上設置預覽、自測、提醒的時間節點及訓練任務,以加強學生對教學平臺操作的熟練程度。教師應通過教學平臺監控學生的學習情況,觀察網絡學習中常見的問題和主要困難,分析相關數據記錄,確定學生是否按時完成了學習任務,從而確保他們能夠在實現類知識轉移之前完成。同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和地點靈活地學習。只要在指定的時間節點之前完成指定的時間,任務就足以實現個性化學習。
第二個環節:課中知識內化與課間任務執行。本環節教師的主要工作是對學生課前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點評,突出和解釋學生在自主學習后的共性問題、重點難點,同時對本期需要完成的任務實施過程進行監督、檢測和指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主要關注檢測實施和過程指導。教師和學生的身份被顛倒了,雖然老師是教學的帶頭人,但主體是學生。學生成為教學中的主角,學習的積極性會大大提高。在指導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在執行任務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指導。
第三個環節:在線知識鞏固和課后交流增強。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平臺,充分利用討論交流、調查統計等功能模塊,對一些高頻疑難點進行有效的互動,并及時給學生解答。對于學習接受能力差、學習進度相對滯后的學生,可以在教學平臺重復觀看學習資源,對于學習接受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在平臺上提供一些豐富的材料,拓寬部分學生的知識點。
2.教學內容的組織與調整
《寬帶接入技術》課程主要闡述寬帶接入的基本原理,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課堂講授注意采用啟發式教學,激勵學生思考。為了更好地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對課程內容進行一定的調整。利用網絡教學、投影、幻燈、錄相片、多媒體課件等教學手段,強化講課效果,通過案例分析,強化學生寬帶接入技術理論、思維方法的建立和應用,以課堂講為主網絡教學為輔,并以實驗課、課程設計等教學環節作為課程學習的補充,理論教學與實驗、課程設計結合,強化學生寬帶接入網的構建和工程分析能力的培養。
考核評定主要通過網絡課程學習考核、實驗考核、學習成績三個方面,通過網絡課程過程學習統計占30%;學生的合作動手實驗占10%;期末考試占60%。這種分數的配比大大增加了對過程的學習考核,同時很大地削弱了考試成績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考核。
3.教學效果分析與評價
通過教學實踐,根據初步結果統計和問卷調查,學生對《寬帶接入技術》課程的學習已經形成了一定的體系,并給予了極高的評價,新的教學模式不再是在課堂上枯燥乏味,引起昏昏欲睡的過程,同時是一個特殊的時間段,而且學生也可以通過超級星通遠程進行軟件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習新模式可以更好地學生一路積極參與,教學效果大大降低,達到了記憶的效果,可以反復聽。大多數學生認為,在網絡教學模式下他們可以靈活安排學習時間,并且他們可以自由地控制學習的地方和時間,這便大大增加了學習的靈活性。只有少數學生在學習網絡課程時仍然容易受到其他電子娛樂產品的干擾。總的來說,經過調查的學生大多數同意新的教學模式,并能積極參與和配合,從而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實踐能力。
三、結語
傳統的課堂教學重在教師備課,教師通過各種教學資源分析專業知識點,利用課后作業鞏固知識點,達到讓學生深刻掌握的效果。因此,教師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備課。同時,在課堂實施過程中,學生很容易被電子產品所干擾。將課程建設在電子平臺上,教學資源將會越來越豐富,同時也讓學生學習環境有了更大的改變,如果更好地利用學生的電子產品,教學效果將會有著很大的改變。由此可見,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超星學習通給《寬帶接入技術》的教學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學習平臺隨時隨地學習,既鞏固了課堂知識,增強了技能,又激發了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及時控制學生的學習,教學目標更具針對性,課程實施更靈活,授課教學更方便、更具時空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肖賢波,李會麗,杜琰,張春強.基于微課平臺建構微課與傳統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新模式[J].江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31).
[2]張鳳英,葛福鴻,李春燕.基于云班課和SPOC的《計算機網絡》教學設計與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9(6):70-72.
[3]賈先濤,馬江寶.基于微信平臺的微課設計與開發研究[J].新媒體與信息科技,2016(7).
[4]王昊翔.基于翻轉課堂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重構[J].計算機教育,2018(2):43-46.
[5]王雪梅,胡素君,李鵬.基于問題驅動和過程性評價的SPOC 教學實踐[J].計算機教育,2017(12):125-128.
作者簡介:
王志明(1967-),女,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現代通信與網絡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