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韓笑 金培生
摘 ?要:目的 探討整形外科研究生臨床帶教中人文關懷和溝通缺失問題,研究戴明循環(PDCA)循環如何提升整形外科學生臨床教學質量。方法 對在徐州醫科大學整形外科學生制定計劃(Plan)、實踐(Do)、評價(Check)、反饋與糾正(Action)的PDCA增進措施,以提升帶教水平。結果 2017—2019年間,對臨床帶教15名研究生和該科實習生進行考核,臨床教學效果指標的通過率均為100%。結論 PDCA循環途徑可以有效解決目前整形外科學生重實踐操作輕人文關懷的問題。
關鍵詞:整形外科 ?臨床教學 ?PDCA模式 ?人文關懷
中圖分類號:G72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0)10(b)-023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lack of humanistic care 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clinical teaching of plastic surgery postgraduates, and to study how the PDCA cycle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teaching of plastic surgery students. Methods ?PDCA promotion measures including plan, do, check and action were made for the students of plastic surgery in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Results ?from 2017—2019, 15 postgraduates and undergraduate interns were assessed, and the pass rate of clinical teaching effect indicators was 100%. Conclusion ?PDCA cycle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that plastic surgery students attach importance to practice and neglect humanistic care.
Key Words: Plastic surgery; Clinical teaching; PDCA model; Humanistic care
整形外科(Plastic Surgery)是外科學與美學的有機結合,通過手術來修復和重建體表組織器官形態和功能的一門學科。在整形外科的診療過程中患者多于主動地位,尤其是美容性求美對象,其就醫目的是通過手術達到矯正畸形或美容效果,而不是解決生理缺陷,所以在整形外科的治療中強調個性化。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在治療疾病時應考慮患者的心理需求。臨床上培養整形外科醫師除了普通外科需要的基該素質外,還更應該注重人文關懷和溝通能力的培養。目前整形外科教學上存在著教學形式單一、教師教學手段枯燥、書該和臨床不能合理結合等不足。因此整形外科教學急需探索一種適應整形外科發展的教學方法。
美國管理專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PDCA循環,由戴明采納、宣傳和擴大應用,所以又稱戴明環。PDCA循環主要在質量管理上形成穩定有效閉環,過程包括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簡稱PDCA循環模式。該文將就目前整形外科教學中人文關懷缺失問題探索PDCA模式的解決途徑。
1 ?當代臨床醫學生培養普遍問題
在臨床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過多地關注醫療過程(如疾病和病理知識、完善自身的醫學知識結構)但醫療的該質是患者,除了要精于專業技術,在與患者交流和溝通障礙中也應總結分析。臨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從自身出發,轉變觀念,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隨著社會的發展、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對醫療環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醫患關系已成為臨床實踐、醫療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醫學生溝通能力的有效途徑是提高課程質量,增強醫學生對病人人文關懷的認知,提高醫患溝通能力和處理醫患關系的能力,加強溝通技巧,提高相關課程的教育質量。
2 ?整形外科教學的特殊性及人文關懷教育的缺失
整形外科是一個相對年輕的臨床學科,專業手術看似簡單,實則千變萬化,它與多個專科融合交叉,甚至涉及到幾何、空間學和物理學等[1]。每位醫師面對相同的病例會有不同的手術方式。即使掌握的治療原則相同,經診醫師的審美方向、臨床經驗的不同將會帶來不一樣的治療效果。和傳統外科治療不同,比如胃腸外科,若病人的解剖位置無異,不僅診療原則相同,處理方法手術方式也相對固化,容易教學和訓練。整形外科診療原則容易掌握,但面對不同病患,治療方案和效果卻千差萬別。這就是我們說的手術操作的原則性和靈活性。整形外科手術包括體表的從頭到腳,其中許多病損是跨解剖位置的,所以在臨床上教學時千變萬化。
整形外科是外科學領域一個很特殊的分支學科,相關的理論知識繁雜,涉及的病種多且復雜,手術操作精細程度高,且要求醫者術者具有較高的審美能力。正是由于整形外科的這些特點,使整形外科醫生在學習過程中將涉及多學科知識,需要大量時間去理解、記憶和分析。擇期手術患者的可選擇性使病人對術后效果的要求更高,此外整形外科初級醫生常常缺少實踐機會,容易產生畏懼心理。
研究表明,整形美容求美者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如焦慮、抑郁或體像障礙等[2]。患者的治療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與術前患者的有效溝通和人文關懷密切相關,這就要求整形外科醫師應及時關注患者的情緒變化、必要時要進行干預。目前,整形外科臨床教學多側重專業知識的傳授和專業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人文精神的樹立。在臨床教學中,醫學生人文關懷意識的培養,僅僅依靠教師的言傳身教,缺乏理論體系和專業教材體系,往往因工作繁忙而被忽視。在醫學領域,人文關懷教學內容和模式應該得到認同,并值得探索[3]。
3 ?探索PDCA模式解決在整形外科教學問題的途徑
如何讓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到創造性和原則性和兼顧?我們可以參考戴明循環(Plan、Do、Check、Action,PDCA)。PDCA是一種循環增進式的管理模式,1950年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戴明所總結,P指“計劃”(Plan),D指“執行”(Do),C指“檢查”(Check),A指“行動(反饋與糾正)”(Action) [4]。在衛生系統領域,醫院管理者、感染控制委員會和質量部門都采用PDCA模式對醫務人員的手衛生進行有效管理。
在分析整形外科臨床帶教現存問題的基礎上我們擬采用PDCA模式在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進行教學探索。基該管理工作流程在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PLAN。在日常學習中,帶教教師通過具體病例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指導學生溝通和人文關懷。將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學習,強調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獨立攝取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互相溝通、交流、協作能力,增加邏輯性、空間感和審美能力。(2)DO。為學生列出學習計劃。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法律和自我保護意識不斷增強。組織研究生對患者各項信息的差別進行對比分析,進行以病例為基礎的學習,以提高研究生的觀察能力和溝通能力。(3)CHECK。對研究生每月進行一次考核,主要包括基該理論回顧、臨床技能操作和不同情況下病人溝通技巧。總結出現的問題并作具體記錄和整改方案。(4)ACTION。注重教學對象轉化醫學思維的培養,增強其將新近的科研成果向臨床應用的意識。最重要的是,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具有“授之以漁”的理念,讓學生在每一例病例中慢慢體會,逐漸掌握精髓,傳授學生無法從書該上直接學到的、多靠時間積累獲得的經驗,否則學生難以靈活掌握和運用。從2017—2019年間,整形外科共完成15名研究生和該科實習的臨床帶教工作,臨床教學效果指標的通過率均為100%,且人文關懷思維和溝通能力均顯著提高。
除了PDCA模式,若將醫學倫理學、醫患溝通等人文課程整合,引入國外醫學院設置的“醫生、病人與社會(PPS) ”課程[5],這些課程的病例中除了交代疾病特征,也考慮他們的生活環境、文化背景等社會心理因素聯合應用,PDCA模式將得到最大化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精簡、反復固化所學知識,教師有的放矢地完成教學計劃,為醫學生從入門就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和疾病觀打下堅實的基礎。
4 ?結語
目前國內整形外科教師團隊缺少人文關懷教育的教師隊伍,難以滿足人文教學需求。在充分人文關懷的基礎上,重視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態度,可以在臨床工作中極大地避免醫療事故的發生。高質量或典型的病例進行現場教學,從病史詢問、信息的分析、病人溝通環節入手,讓研究生自行完成、相互提問,先探索最合適病人的術式,再選擇有效科學的溝通方式。在此過程中,帶教老師應該全程記錄、分析和點評。不僅可以將教學任務圓滿地完成,還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一種臨床教學方法中比較好的教學形式。
參考文獻
[1] Behrend, R.,M.Mette,M.Partecke,et al.Heterogeneouslearning cultures in interprofessional education: a teacher training[J].GMS journal for medical education,2019,36(3):24.
[2] Simpkin, A.L., P.B. Dinardo, E. Pine et al. Reconciling technology andhumanistic care: Lessons from the next generation of physicians[J]. Medical Teacher, 2017,39(4):430-435.
[3] 張永波.智慧教育倫理觀的建構機理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20(3):49-55,92.
[4] 郝言清,宋健,邱才卿,等,PDCA循環在臨床牙周病學規培教學中的應用[J].全科口腔醫學雜志:電子版,2020,7(2):16-18.
[5] 岳梅,張葉江.混合式教學模式在現代醫學教學中的應用路徑研究[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0,12(6):47-49.
[6] 宗飛.冷療法在眼部整形美容術后處理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科技資訊,2017(22):221,223.
[7] 劉立錦.老年性上瞼松弛及瞼袋整形手術效果分析[J].科技資訊,2015(32):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