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宏
【摘? 要】數學小班化教學模式已成為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通過對數學小班化的現狀以及特點和不足之處進行概括,分析數學小班化的發展趨勢,提出完善數學小班化的教學策略,以達到實現小班化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模式;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0)32-0010-02
【Abstract】The small-class teaching model of mathematics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of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status quo, characteristics and shortcomings of small-class mathematics,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mall-class mathematics, and proposes a teaching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small-class mathematics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mall-class teaching.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mode; Teaching strategy
一、數學小班化教學現狀及研究中存在的特點
(一)數學小班化教學的現狀
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進步和改革,小班化的教學模式遍布各大中小學及高校,我國大部分地區都在緊跟小班教學模式改革。這種教學模式兼并傳統教學模式的特點和個性化教學的優勢,在縮減學生規模的基礎上,促進了小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及對知識點的全面把握。但是在一些欠發達及教育資源匱乏的地區,這種小班教學還未普及,即便實施小班化教學的地區,也未發揮個性化教學的作用。
(二)小班教學的特點
第一,關注度較高。在對數學小班化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中發現,相關文獻的檢索度較高,小班化教學模式受到了很多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小班教學的物化成果呈每年遞增的趨勢,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把關注點聚焦在小班教學的研究中。第二,研究視野較寬泛。無論是專家學者還是一線教師,對小學、初中、高中乃至大學的小班教學做了全面而系統的研究,他們在對小班教學的內涵及價值分析、研究策略、實施方案進行了廣泛的研究與探討。在立足于長遠的教學管理中,小班教學不應僅局限在學科教學中研究,還在各個領域內廣泛應用,使小班教學發揮了真正的意義和作用。
(三)研究的不足之處
第一,理念滲透有余而實踐探索不足。從文獻的數量和研究小學數學小班化教學模式的研究內容上來看,國內外的研究者在對小學小班化數學的研究相對較多也較為成熟;從實踐上來講,沒有廣泛的普及和應用,需要一定的時間以理論指導實踐。小學數學小班化作為一種常態化教學,研究內容較少,且較為表面化,不夠具體和全面。第二,微觀探索有余而理性思考不足。從研究人員的研究成果上來講,分為三個方面,首先是對數學小班化教學模式的價值層面進行了研究,缺乏對理論支撐實踐的系統化研究;其次研究側重于數學小班課堂結構的分析,缺乏對小班數學的課堂模式明確的構建以及合理規劃,缺乏客觀的思考;最后主要針對數學小班化教學的策略架構和具體途徑實施進行了探究,缺乏對整體的資源開發以及理性的思考。
二、數學小班化研究的意義
(一)數學小班化教學,轉變教學方式
教育是永恒不變的話題,在新課程的改革背景下,國家對教育事業的投入及人才的投入較大,教師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斷探索與創新,給學生帶來全新的教學模式。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不乏存在刻板,遵循固有的老套模式進行傳道授業解惑,而教師為了實現教學目標,不顧學生的感受一味按照自己的方式和思路授課,忽視了學生的想法。這樣雖然可以較快地完成教學內容和目標,但是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因此,數學小班化教學應運而生,小班化教學有利于小學生及時掌握授課內容,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可以較好地把握,給予學生一定的想象空間和創新意識,有利于提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揮。
(二)數學小班化教學,讓課堂更有效
在傳統的課堂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無法完全激發出來,學生的思維都是被教師的節奏所帶動,同樣缺少了課堂中的互動環節,課堂中彌漫著緊張的氛圍,教學效果不佳。數學小班化教學可通過小組的劃分進行學習,小班化教學不能按照學習成績來分組,否則不但起不到滿意的教學效果,還會挫敗學生的自信心。因此,小組的劃分可以按照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程度來劃分。
(三)數學小班化教學,實現因材施教
首先,小班化教學和小班教學的含義是有差異的。小班化教學需要教師關注到學生的個性化差異,由于每個個體的差異,每個人在數學課堂中接納的程度是不盡相同的,尤其是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要充分發掘孩子的潛力,不讓每個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教師要不斷武裝自己,實現學科中的創新。以通俗易懂和能引起孩子興趣的授課形式進行講解,使學生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寓教于樂,加深孩子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以提升孩子的數學成績。其次,關于小班化教學,一般控制在30人以內。座位不再按照傳統的排排坐的形式,而是分成幾個小組以圍成一個圈的形式坐在一起,這樣方便學生之間對數學問題的探討,加強了團隊合作意識,提升了學生之間的人際交往能力。
三、關于數學小班化教學的策略研究
(一)注重學生思維的拓展
小學生的思想較為活躍,想法也都很奇特,在數學小班化教學中,要提供給他們發揮想象的空間,發揮每個人的個性和特長。要讓學生成為學習實踐的主體,以學生為核心,聽取學生的想法,拓展他們的發散性思維,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以正確的方式方法進行引導,利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思維指導學生數學的學習,設計高效的教學方案以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讓他們體會到數學帶來的無窮魅力。
(二)合理選擇教材的內容
對于教師來講,數學小班化教學的一個重要的難點就是合理選擇教材的內容,小學生對于數學的理論內容理解能力有限,不能對原理等數學理論進行深入剖析。因此,教師要合理地選擇教材的內容,運用寓教于樂的方式,把數學知識融入生活情境中,這樣會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例如,在學習應用題的過程中,教師要選擇貼近學生生活情境進行教學模擬,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其中進行針對性學習。這樣既解決了學生學習應用題的重點難點,也會讓學生在遇到類似的應用題上迎刃而解,讓學生學會了舉一反三,提升了學習效率,這對于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意義。
(三)加強教學實踐環節
通過課堂中的理論知識讓學生學好數學是遠遠不夠的,要通過理論加實踐才會對數學的理論概念深入了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教師要有大局觀念和發散性思維,讓學生不僅要學好數學,更好地理解數學,在教學實踐中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無處不在,數學無處不有。如規定學生在家庭中擔當記賬管家,負責家里的一些開支,讓學生學會記賬,貼近數學的實踐內容。通過把數學知識點帶入生活實踐環節會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大大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
四、結語
數學小班化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現在仍處在不斷發展和創新的階段,需要通過不斷實踐與探索以發掘適合學生最佳的學習途徑,激發學生個性化潛能,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從而提升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農村教學點小班化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課題編號:GS[2018]GHB2302)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陳群英.一年級數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的幾種形式[J].小學教學參考,2010(03).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