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欣
【摘? 要】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在小學教育階段中的有效滲透,不僅高效地提高了小學生對數學知識學習的興趣,加深了小學生對數學知識掌握的程度,還提升了小學生參與數學課堂實踐教學活動的積極主動性,提升了小學數學課堂實踐教學活動的整體效率,推進了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發展進程。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教育;數學學科;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0)32-0162-02
【Abstract】With the effective penetration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primary education stage, not only has it effectively increased pupils interest in learning mathematics, and deepened their mastery of mathematics, but also enhanced their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 practice teaching activities. It improves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practical teaching activities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s,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an efficient mathematics classroom in primary schools.
【Keywords】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imary education; Mathematics; Teaching strategy
小學教育階段中的數學課堂實踐教學活動拓展了更多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途徑,使小學數學任課教師在展開課堂實踐教學活動時有了更多的選擇,這不僅對構建高效小學數學課堂將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而且對于小學數學任課教師來說,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也能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不斷提高小學數學的信息化發展,從而使小學數學在與信息技術相互融合的過程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一、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信息技術的意義
數學學科本身就是一門復雜、抽象且邏輯思維性極強的學科,這門學科的特點對于年齡普遍較低的小學生來說,在學習的過程中對很多知識的認知、理解和使用會有一定難度,而在小學數學任課教師的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若能將復雜、抽象且極具邏輯思維性的數學知識通過各種直觀的多媒體技術轉化為便于小學生認知、理解和使用的簡單化、形象化、直觀化的數學知識,這樣既能減輕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難度,又能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效率。具體來說,一方面,針對許多小學生覺得數學學科的課堂教學過程過于枯燥的情況,教師應該在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斷滲透的背景下,利用多媒體為學生營造生動有趣的學習氛圍,以此最大限度調動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主動性,進而提高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同一班級內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良莠不齊,這就需要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利用信息技術中分層教學的教學策略對本班內不同數學學習水平的學生展開針對性的數學教學活動,以此促進班級內部全體學生數學學習水平的提高。在小學數學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科學、充分地利用信息技術滲透小學數學教學,不僅可以有效解決實際小學數學課堂實踐教學中的各類問題,還能整體提高小學數學課堂實踐教學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并促進小學生數學基礎知識的不斷積累,從而加快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進程。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信息技術的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術為小學生營造數學情境教學
信息技術這門學科本身就屬于綜合性較強的技術門類,概括了世間包羅萬象的內容,其最基本的內容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比如文字、聲音、圖像、視頻等,這些最基本的信息技術的內容往往是通過最直觀的形象展現在我們面前。基于此,作為一線小學數學教學教師,我們就可以從信息技術這些最基本的內容入手,通過向學生直觀展現數學形象,為小學生營造數學基礎知識的情境教學,以此拉近小學生與小學數學課堂實踐教學活動的關系,激發小學生參與數學課堂實踐教學活動的興趣,并切實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實踐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小學數學一線教學教師在展開小學數學課堂實踐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最大限度利用上述信息技術的最基本的內容所具備的優勢,致力于數學基礎知識的情境營造,從而使小學數學課堂實踐教學活動最終達到一個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展開《走進新農村——位置與變換》這一課的講解時,除了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教學,任課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以本市的圖書館為中心調出周圍的地形圖,進而通過對圖書館周圍的顯著建筑物的標記,讓學生自主判斷或小組合作討論本市圖書館的八個方位分別是什么建筑物。這樣不僅能通過向學生展示熟悉的場景,提高他們課堂實踐教學活動的參與度,還能通過現實場景的再現引發學生的思考積極性,從而切實提高課堂實踐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二)利用信息技術為小學生豐富數學實踐活動
針對小學數學這一小學教育階段中的重點學科和關鍵性學科而言,其最終的教學目標就是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為小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科學習生涯打下夯實的數學知識基礎。小學數學學科相對于小學教育階段中的其他學科來說,數學實踐性操作需要各種復雜實物支撐,且課堂實施操作較為煩瑣,但其實踐性也不容忽視,因為數學學科本身的一個教學目的就是讓人們在學會數學知識后能更好地應用于日常實踐生活中,解決實際數學問題,盡管如此,小學數學學科的實踐教學活動相對于其他學科的實踐教學活動來說少之又少,像體育學科、音樂學科等。這樣長期發展下去,既不利于培養小學生合理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思維習慣,又不利于通過數學課堂的實踐教學,讓小學生到達一個學以致用的教學層面上。基于此,在小學數學的課堂實踐教學活動中,任課教師首先要對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方向有一個相對明確的教學目標,進而在充分挖掘信息技術各方面的功能的基礎上,將數學學科的理論教學內容與實踐教學內容充分結合起來,為小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應用數學知識的學習環境,進而使小學數學的課堂實踐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例如,在展開《布藝興趣小組——分數除法》這一課的講解時,任課教師可以先為小學生播放一段制作手工玩具的視頻,進而引導學生在該視頻中尋找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并通過小組合作展開求解過程,以此幫助手工藝人完成該手工玩具的制作過程。
三、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教育階段中的一線數學教學教師要多方面、全方位地把握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學數學學科教育教學面臨的各種機遇和挑戰,不斷深化小學數學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并利用信息技術背后的無限資源合理優化小學數學課堂實踐教學的內容和教學的形式,強化小學數學課堂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小學數學信息化教學的有效性和小學數學教育教學的質量。除此之外,還要利用信息技術的共享功能或“微課”功能,實時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能力,進而推動小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本文僅以小學教育階段中的數學學科的五四制青島版教材為例,對信息化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的策略做了簡單分析和探究,實際上如果從不同教材版本的小學數學學科出發,以及考慮到小學教育階段中不同年級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和學習水平,其教學策略并不僅限于以上幾個方面,基于此,對信息化背景下小學數學的教學策略仍有待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工作者做出進一步的考察和探究。
參考文獻:
[1]洪詩林.信息化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探究[J]. 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8(11).
[2]林永紅.信息化環境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數碼設計,2018(15).
[3]牛小林.信息化環境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教研版),2019(06).
[4]王興軍.信息化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探析[J].文理導航,2019(32).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