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風碰上了當代年輕人,會是怎樣的畫面?在這里,一場以“弘揚傳統戲曲文化”為主題的趣味運動會入場式給了我們答案。20多種戲曲被“搬進”了校園,學生們用自己的方式詮釋心目中戲曲的魅力。
一句詞、一聲腔,驀然回首一曲佳話千古絕唱;一臺戲,一抹裝,投足一段歷史厚重滄桑......
戲曲,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遺存最豐富、最具民族品格的藝術形式之一,集中華文化之大成,在世界藝術之林獨樹一幟。它積蓄和沉淀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和精華,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臺藝術樣式。經過漢、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約有三百六十多個種類,逐步形成了以“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五大戲曲劇種為核心的中華戲曲百花苑。
在活動籌備階段,學校把這20多種戲曲細致地分配到了初一初二年級的每一個班中,不僅僅是一種戲劇的名字,還有該戲劇的簡介和參考曲目。同學們圍繞被分配到的主題,展開了緊鑼密鼓的準備和排練。一班一戲,各有千秋,百花齊放。
學校負責人表示,傳統文化似乎離現在的孩子們越來越遠了,學校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讓他們關注和熱愛戲曲藝術,感受戲曲中那些能引起共鳴、撥動心弦的地方,讓大家都能夠擁抱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