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玉
(共和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青海共和 813099)
羊飼養期間,因受天氣或者圈舍環境方面所影響,羊患病幾率較高,且部分疾病有著較為強烈的擴散性,傳染到更多的羊,嚴重威脅著羊群的安全和飼養戶們的利益。故而,總結分析羊疾病有效預防和常見病可靠性防治的措施,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和價值。
因生物因素所致羊病,通常是以寄生蟲病、傳染病為主。寄生蟲病,因寄生蟲進入羊體內不斷吸取營養,導致病羊體弱,免疫力低下,誘發死亡;傳染病,即因細菌、病毒進入羊體內,傳染性極強,傳播速度極快,極易導致羊或者整個羊群死亡。
非生物因素,它與養殖方式科學合理性關系密切,多數疾病歸屬于產科疾病、外科疾病、內科疾病。內科病癥多半是胃部病癥,以瘤胃積食、前胃遲緩為主,因飼料營養搭配缺乏科學性,或者是不夠干凈,羊所吸收的營養將會不達標[1]。
注重日常管理的科學合理性,對羊病發生有著良好預防作用。飲食管理方面,因生長階段和性別的不同,將詳細的飼養計劃制定出來。比如,飼養羔羊期間需注意把控好草料實際供給量,確保維持好充足的營養狀態;居住管理方面,需注重干凈整潔的環境因素,逐步完善消毒制度,圍墻和地面每日均需做好消毒處理,把控好細菌滋生的根源;病羊若死亡原因不明,需及時焚燒處理,切勿隨意丟棄,避免病毒擴散開來。
羊飼養期間,圈舍需定期消毒,便于預防羊病。每年春夏為疾病高發時期,高濕熱環境極易有細菌滋生,故每日務必消毒;秋冬兩季因氣候干燥寒冷,則每周消毒一次,如果有病羊,需每日消毒一次;已患病羊,需及時隔離,用火堿做好圈舍消毒處理。
為更好地預防羊患病,檢疫檢測方面工作務必落實到位。外來羊進入到羊舍前期,需先進入隔離區進行隔離檢測,隔離檢測期滿后,確定其合格之后才可送進羊場;養殖場內需完善衛生防疫專項制度,結合具體情況,將羊群可靠性防疫方案確定下來,將疫苗接種的次數及時間均妥善安排好[2]。
淋雨或季節交替情況下,羊極易感冒。羊在感冒后,大部分均會伴有高熱、食欲不振、流鼻涕、咳嗽、眼結膜處充血等癥狀。治療期間,可選取利巴韋林2~4ml、大青葉4~8ml、安乃近10ml、復方氨基比林10ml等注射液,實施肌肉注射。如果病羊病情嚴重,還可口服一些抗生素,比如環丙沙星、青霉素、慶大霉素等,有效阻抗細菌疾病。
炭疽桿菌,它是羊炭疽病主要發生因素。可以說,羊炭疽病是急性的傳感病癥,病羊發病時伴有搖頭、跳躍、奔跑、倒地之后四肢呈游泳動作狀態,發病幾分鐘便會死亡。此疾病有著極高發病率,每年5~9月屬于高發期。每年春季,可為羊只頸部皮下注射0.5ml炭疽芽孢疫苗,有效期為1年。炭疽病癥高發地區,更加應當予以高度重視,做好預防工作。
新生羔羊常患羔羊痢疾,發病后伴有腹瀉、食欲不振、精神渙散相關癥狀,飼養戶需予以重視起來,結合發病實情對癥救治,不可拖延病情,以至于病羊死亡。應對羔羊痢疾,應以感染前期以預防為主,注射羊四聯疫苗,每只羊皮下注射1ml;感染后期以隔離治療為輔。母羊生產接種前期,衛生環境需確保整潔干凈,把控好細菌滋生源頭,降低羊羔的患病率,新生羊羔患上了羔羊痢疾,及時隔離,阻止擴散;隔離區域病羊治療,可為其服用胃蛋白酶或土霉素,藥量均為0.2~0.3g,2次/d,還可為其注射抗羔羊痢疾一種高免疫性質血清0.5~1.0ml[3]。
瘤胃積食,即急性的瘤胃擴張,胃部充滿食物,擴大了胃部容積和胃壁,胃中滯留大量食物,誘發了消化不良。通常伴有胃部蠕動慢、瘤胃堅硬、噯氣少等癥狀,健胃補液、消導下泄、酸中毒預防等均為最具有效性治療手段。可取液裝石蠟100ml、人工鹽50g、陳皮酊20ml、魚石脂1~3g,混入500ml水中,予以一次性的灌服,對酸中毒有良好緩解作用,若情況較為危急,還可選用2%石灰水實施洗胃治療;若病羊心臟衰弱現象明顯,則可選取10%濃度樟腦磺酸鈉或10%濃度安鈉,給予咖靜脈注射治療;病羊若有血液系統或呼吸系統衰竭癥狀,應給予2ml劑量尼可剎米,采取肌肉注射形式緩緩輸入值病羊體內,結合具體需求,可選取10%濃度200ml葡萄糖、10%濃度50ml氯化鈉這兩種注射液,給予病羊靜脈注射治療。
綜上所述,羊疾病的發生因素以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為主。為更好地預防羊疾病,就務必重視日常管理、圈舍清理、檢疫檢測各項工作。同時,做好羊感冒、羊炭疽病、羔羊痢疾、瘤胃積食等常見病針對性防治,為羊群飼養安全提供基礎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