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就《野生動物養殖是人類祖先的偉大創舉》一文給社會造成的不良影響深表歉意,同時撤銷蛙類養殖專業委員會。原來,2月17日第一財經獨家報道了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保護繁育與利用委員會蛙類養殖專業委員會微信公眾號發表的《野生動物養殖是人類祖先的偉大創舉》原創文章。該文章稱:“因一次疫情就全面‘禁野’將是武斷的,不科學、不理性。”“對于人類而言,對野生動物產品的需求從未停止,某種意義上說已經成為‘剛性需求’。”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決定,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媒體應堅定地向濫食野生動物陋習說“不”。一直以來,國人吃野生動物的“愛好”新聞似乎不斷。據報道,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貴州畢節一村民胡某賦閑在家無事可做,便用捕獵器非法捕獲了兩只野生果子貍改善口味。疫情暴發初期,某美女主播食用蝙蝠的視頻也曾被瘋狂傳播。如此種種,說明濫食野生動物的危害并不為大眾所知。比如蝙蝠,其身上攜帶幾百種病菌,可還是有人迷信喝“果蝠湯”。再如果子貍,在獵捕、運輸、飼養、宰殺、貯存、加工和食用過程中,極易傳播各類傳染病。可惜,這些常識往往被吸眼球、換口味的觀念打敗。
值得關注的是,國家對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已經有了堅定的決心。2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將審議關于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草案。此決定通過后,將在法律上對濫食野生動物陋習給予制約。
希望有更多的媒體關注野生動物生存環境。我們堅信,在宣傳方式、渠道多種多樣的今天,一定能盡快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還人類一個健康的生活環境。
(據《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