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舟辭
一節好的美術公開課應該是什么樣的呢?帶著好奇和疑問,我暑假隨工作室成員去了銀川學習觀摩,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教學現場展示課、說課、后續專家點評、小組交流等系列活動。四川德陽美術名師工作室提交的課例脫穎而出,他們的陳穎老師受邀進行現場展示范課《俏花旦》,經過大會評審委員會評審認定為一等獎。美術現場課展示說起來簡單,做起來不容易。這節課是將戲劇和美術結合起來的,當遙遠的傳統文化面對八九歲的孩子時,這堂課一定很有看點,我想知道的答案就在這堂課里找到了。
通過現場聆聽,讓我覺得真是不虛此行!這堂課給我留下的記憶很深刻,老師課堂上模仿花旦的手眼身法,老師和學生一起制作花旦的頭飾,老師被學生逗笑,老師講述家鄉的美食美景和鄉土文化,可以看出陳老師在整堂課中都傾注了極高的熱情,我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課后,我對本堂課進行了仔細的分析,驅使我在以后工作中努力探索,不斷進取。這次活動主要收獲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美術課要“新”
陳穎老師在銀川唐萊中學進行現場示范課,她先是播放川劇的音頻,有獨唱和伴唱的和聲,曲調高低起伏變化很大,濃濃的四川腔調,寧夏的小孩子哪聽過,立刻惹得笑場了,一個個東倒西歪的,我們聽課的老師也覺得讓這么小的孩子聽戲,而且是川劇,恐怕達不到想要的效果吧?孩子們并沒有像預想的那樣很快進入正題,我們都為陳穎老師捏把汗。不知她接下來如何控制課堂。只見陳老師不慌不忙,走到同學中,摸著幾個學生的頭,說:“同學們,你們聽川劇聽不懂吧!沒有關系,那是陳老師的家鄉戲,你們再看老師這樣裝扮起來,大家用眼睛來欣賞川戲吧!”于是,陳老師從講臺下拿出一個亮閃閃的漂亮的帶野雞翎子的頭飾戴在頭上,隨著戲劇的音律走下講臺,開始亮相了,一招一式模仿起戲曲里的人物,頭一偏,眼睛一挑,伸出了蘭花指,腰一挺,脖子一揚,腳下一立,一個亮相!學生這下可高興了,注意力都集中到老師頭上了,陳老師適時引出課題并板書:《俏花旦》。美術課現場情況由驚險變為驚喜,孩子們覺得這個老師真有趣兒!課堂上充滿了活力,開了一個好頭。
二、美術課要“美”
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一直面帶微笑,既隨時調整學生的情緒和注意力,又順著這條思路往下引,接著分析旦角的類型:老旦,花旦、刀馬旦,視頻播放花旦的面部妝容,用到了美術中的色彩搭配:雪白的臉兒,粉紅的兩腮,桃紅的眼影,斜插入鬢的眉毛和神采飛揚的雙眼,特別是頭飾的色彩。五顏六色的寶石花卉,在漆黑的頭發的映襯下,美極了。再仔細看,原來是老師用各種鉆石貼、彩紙、絨線團手工做出來的!同學們興致更高了,一雙雙眼睛閃閃發光,老師很大方地把頭飾取下來,問“哪位同學愿意表演一下俏花旦?”立刻有女生上前去試,都想戴一戴。可是,老師手上只有一頂,陳老師莞爾一笑,對同學們說:“那大家一起動手來做一做花旦的頭飾吧!一組一頂,不就都有了,就用你們帶來的材料,比如超輕彩泥、花草、彩紙、亮片、毛線等來做吧!”于是老師拿出了八幅花旦的屏風畫擺在教室四周,既可供學生實踐參考,也使教室里有了戲劇的氣氛。她和六個組的同學們一同設計,一同分析化妝,一同討論頭飾的粘貼、材料的運用。學生積極性非常高,分組合作也很愉快。不僅作品美,心里也美滋滋的。
三、美術課要“實”
教材突出藝術學習的價值,隱含學科知識技能,在低段年級更注重感性的積累和體驗,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為出發點,注重藝術能力發展和審美情趣的培養過程,循序漸進地傳授基礎知識,強調趣味性的美術學習,設計內容強化學習興趣,在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術文化基礎上,引導社會的進步與多元化的美術發展方向。陳老師也采取了小組合作、分工合作的方法,通過多種材料的設計運用,比如:上課中給孩子們準備了彩色亮片、花朵、草葉、卡紙、彩泥、布料、亮片、毛線等,學生在老師的啟發下,做出了六個美麗的頭飾,每組都各具特色,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戴在頭上,抖抖頭飾,扭扭腰身,學著老師,好像自己就是美麗的花旦一樣,眼睛亮閃閃的。
四、美術課要“趣”
川戲真是很有韻味的藝術形式,一清唱一念白,很奇特的感覺,對寧夏的孩子來說很新鮮,從未聽過,表情各式各樣的都有,老師已是意料之中,適時引導,化險為夷,又巧妙又有趣。在這節課上,孩子們學會了制作、合作、表達、展示,培養了創新思維,鍛煉了動手實踐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像一根絲線,巧妙地將班里學生聯在一起,使其體會了傳統文化的美感,美術的色彩元素,川劇旦角的獨特韻味,這一定是學生一生中記憶深刻的一節課。
五、美術課要“活”
短短的一節課,老師既要活用教材,又要調節好課堂節奏;既要了解孩子們的個性特點,深入他們的精神世界,又要掌握課堂上他們的表情和行為上的細微變化,使每個孩子的力量和可能性都發揮出來。老師對學生親切的微笑,能使學生心情愉悅,課堂氣氛和諧寬松;老師積極的鼓勵、耐心的輔導、殷切的期待,有利于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
陳老師把川劇的美的元素帶到課上,和學生一起邊做頭飾邊討論,并且,對于花旦的裝束,孩子們由陌生到好奇到動手畫臉妝制作頭飾,還戴在頭上愉快地展示,積極性是那么高,我們聽課的老師也被這濃濃的氣氛感染了。從陳穎老師身上看到了她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發揚,對自己本專業的挖掘和延伸拓展,對教材的把握,對學生的熱愛,這些都值得我今后學習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