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茂同
摘 要:新課標理念下,創新課堂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途徑,初中歷史也不例外。教學中教師結合新課標的要求和教學大綱,了解學生,根據課堂教學內容,改變策略,大膽創新方法,既能挖掘初中歷史學科更多的學習內容,也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歷史成績,改變初中歷史教學現狀。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創新方法
雖然隨著素質教育對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初中歷史也從之前被老師不重視、被學生應付的尷尬地位走了出來,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認識不是短期內就可以消除或者改變的,所以老師也好,學生也罷,對于初中歷史還是沒有從根本上認識其重要性,導致初中歷史教學方法缺少創新。下面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改變初中歷史教學現狀展開討論。
一、轉變觀念,提高對歷史教學的認識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生物等學科,一改往日的消極與尷尬,成了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知識內容,也成為學生升學考試考核的項目內容。就如初中歷史,它以自己的學科特點,既能讓學生在學習中了解中華五千年歷史文化的發展過程,對學生當下的生活、學習是一種借鑒、引導和促進,又能增長學生的見識、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思維,打開學生認識世界、認識人生的另一種模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人生目標,為學生成長、發展做好一定的鋪墊。所以,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老師一定要一改過去歷史無用、歷史教學不重要的應付心態,要認識到歷史教學對學生價值觀、人生觀的影響,對學生升學以及綜合素質的影響。教師要在教學中充分了解歷史學科的教學大綱,了解學生,認真備課,創新方法,徹底走出過去灌輸式的教學,使歷史教學激活學生的思維,打開學生的眼界,創新學生的學習方法,從而實現歷史教學的創新與改變,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創新、成績的提升。
二、巧用角色扮演,再現歷史情景
過去老師由于沒有認識到初中歷史的重要性,于是在教學中機械地采用講解的方式,照本宣科地給學生上課,往往學生聽著聽著就昏昏欲睡,教學效率可想而知。現在隨著時代的發展,素質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歷史等課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性,老師在教學中不能馬虎,應根據新課標要求,根據新時代學生的學習需要,構建新的模式,創新教學方法,使歷史課堂充滿趣味性,讓學生樂于學習,走進歷史故事,享受學習歷史的快樂。因此,初中歷史老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初中生好玩、好動的學習心理,結合歷史教學內容,讓學生對某歷史場景進行角色表演,再現歷史事件、情景,帶學生走進歷史,并通過人物的對話、性格等演繹,真切地感受歷史,加強學生對歷史事件與人物的理解,改變學生對歷史整體的認識。比如,在對“辛亥革命”這一段重要歷史事件教學時,要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且走進歷史,從事件的起因、過程、結果、影響等看清歷史,老師就可以讓學生分組表演,讓學生用角色演繹的方式靠近歷史人物,如孫中山、袁世凱、溥儀、蔡元培、梁啟超等,再現歷史情景,從武昌起義—袁世凱復辟帝制—共和革命等,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促進學生深入、全面、系統地了解這段歷史過程和細節,正確地理解革命,理解歷史的偉大意義,實現創新教學,促進歷史教學的發展。
三、融入新媒體,利用現代化手段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新媒體、現代化教學手段成了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更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要手段。其既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也豐富了課堂教學手段,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更加生動有趣,尤其是新媒體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老師為了豐富教學內容,活躍教學氣氛,讓學生感受到歷史學科內容的深厚、歷史發展的意義等,可以通過各種新媒體相關平臺,為學生搜集整理相關的教學信息,也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相關的歷史視頻,讓學生通過學習從不同角度思考歷史、認識歷史。比如,商鞅變法、赤壁之戰、淝水之戰、東晉建立等重大歷史事件,通過新媒體不同的分析角度,既能增強學生的理解,又能強化學生的記憶,同時也能拓展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從多個方面看問題的習慣。當然,為了使初中歷史課堂更有活力、趣味,老師也可以運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如投影儀、錄播平臺、一體機、多媒體等,通過圖像、圖形、聲音、動畫等,都能使課本上枯燥的歷史知識、故事、人物活過來。比如,在《鴉片戰爭》這一課講解過程中,老師就可以運用微課再現歷史場景,讓學生理解林則徐用石灰、海水銷煙的方法,體會林則徐銷煙的決心和愛國的情懷,從而實現有效的教學目的。
總之,在新時代的素質教育背景下,老師結合認識歷史教學的重要性,在教學中大但改革、創新,使初中歷史課堂活起來、動起來,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事件、人物,理解歷史的偉大意義,從而對歷史學習產生興趣。
參考文獻:
[1]趙彥喜.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有效培養的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6(80):16-21.
[2]柳玉祥.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西部素質教育,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