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成林
摘 要:德育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靈魂,它致力于對學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質的培養,體現著學校教育的基本目的,貫穿德、智、體、美教育實踐的各個方面,統領著整個學校教育。它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導向、動力和保證的作用。文章就提高小學德育工作的有效性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德育;有效性
學校的德育工作是培養人、造就人、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與健康成長的一項基礎性的工作。學校的教育工作必須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近年來,各地中小學校的德育工作得到了加強,也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高低,不僅對學校的教風、學風、校風有明顯的影響,更關系到學生的終身成長與社會的和諧安定。作為培養、塑造人的學校,必須高度重視學生德育工作的開展,不斷拓寬德育工作的渠道,并將其貫穿于教育的全過程。下面,我結合工作實際,談談加強小學德育工作的一些做法。
一、制定規章,創設環境
學校是學生接受知識、教育和成長最主要的場所,往往學校里的校園文化、教師以及同學都會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要想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那么就必須要為學校做好德育環境建設。例如,學校可以制定科學、嚴密的規章制度,借助規章制度來約束和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行為舉止,或者是通過讓學生背誦校訓的方式給學生制造一定的校園學習風氣,讓學生對學校產生一種可敬可謂的感覺。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利用校園建筑、黑板報、校園廣播等事物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或者是開展一些黑板報制作大賽、朗誦比賽等方式不斷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逐漸的提升自身的德育素養,以此使得學生能夠在舒適的學習環境中展開積極、有趣的學習。
二、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教師的人格對于年輕的心靈來說,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發展的陽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業中的一切。”(烏申斯基)這話的確發人深省。教師要做好學生靈魂的工程師,不僅需要豐富的知識,深廣的閱歷,更需要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氣質,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教師對共產黨的熱愛,對祖國的忠誠,將會成為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感染著學生們。要讓學生從與你的接觸中,總感到一股力量,有一種不怕挫折,百折不撓的精神。教師應該心地善良和為人正直,對別人熱情友好,大度寬容,做事光明磊落,決不茍且偏私。教師還應該有嚴謹的治學態度,一絲不茍的精神……。這一切都將形成一種巨大的潛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影響著學生們的成長。學生是老師的影子,老師的身上充滿了青春的朝氣,往往這個班的孩子也活潑可愛;老師工作疲疲沓沓,這個班的學生也會散散慢慢;老師待人熱情誠懇,這個班的孩子也往往尊敬師長,助人為樂;老師的板書一筆一畫,學生的作業往往也工工整整……"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在學生心靈這片土地上,要經常撒播真、善、美的種子,培養他們現代人應具有的高尚情操!
三、豐富形式,提升實效
德育是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探索和改進德育的方式,把德育貫穿到教學的全過程,從而提升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在如今的網絡信息時代,小學教學中的德育主要通過課堂上進行,但不應該僅僅局限在這個過程中,應該采用豐富的形式,真正將德育貫穿到小學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尋找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電影或者紀錄片,然后將電影在課堂上進行播放,讓學生觀看的同時接受德育,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思想素質。
在觀看影片之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談一談觀后感,并在課上與同學們進行交流,通過思維的碰撞,加深學生的印象,強化德育的效果,也可以采用征文競賽的形式,讓學生寫出觀后感,然后在班級內部進行評比,并且設置一定的獎勵措施,對優秀的文章予以獎勵,這樣既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可以提升德育的整體質量。另外,還可以通過其他活動,比如在演講比賽中,確定一個與德育相關的主題,給學生布置相關的作文題目等等,讓學生通過競賽或者作文的書寫,使自己的思想品質在日常教學活動中不斷地提升。
四、豐富活動,重在實踐
思想道德教育在小學生成長的道路上,占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縱觀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視品德教育,他們無不把德育置于一個特殊的崇高地位。清華大學的校訓中“厚德載物”就能充分說明這一點。
擺在首位,重在實踐具體地說,需要做到“三個結合”即:課堂教育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以人為本與法制教育相結合。就目前小學生課堂實際看,應當將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結合起來,因地制宜,注意培養學生興趣和習慣,提高其道德素養。
在學校廣泛開展有利于學生身心發展的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拉近距離,增進感情,獲得友誼。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小學生懂得怎樣與人和諧共處,能夠互相尊重、互相幫助、互相理解,從而形成良好的班風校風。例如,針對小學生的成長特點和安全性,教師可以相應的開展一些與“環保”“社區服務”或者是“訪孤兒院、敬老院”等工作。從而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直觀的體會到環衛工人每天清掃衛生的不易,使他們規范自己的行為,不再亂丟垃圾;而在訪孤兒院的時候還能讓學生明白自己有一個健全、完整的家庭是多么不易,以此更加珍惜眼下的幸福;在訪敬老院的時候,學生同樣也會明白老人家內心的孤獨,從而使之逐漸學會如何去愛護和關心家中的老人。
結語
學生的德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我們只有結合實際,創新工作思路,找準德育突破口,不斷拓展德育工作的渠道,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才能提高德育工作的效果,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李艷芬.淺析小學德育實效性教學的理念及方法[J].學周刊,2018(2).
[2]左小文.優化育人途徑增強德育實效[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7(12):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