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嘉成 何源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摘 要:中國會展旅游研究已經積累大量文獻,相關學者對會展旅游產業關系、發展方法、產品構建作出了較多探討,本文以知識圖譜的方式,通過CiteSpace軟件對CNKI中文期刊“會展旅游”相關737篇有效文獻進行分析,得出以下結論:第一,領域內主要研究人物有卞顯紅、黃震方、許峰、谷玉芬等,學者之間跨學科的合作研究比較缺乏;主要研究機構有沈陽師范大學、福建師范大學、遼寧對外經貿學院等;主要研究熱點有產業融合、發展對策、產品構建;第二,會展旅游的發展與城市經濟基礎、地區旅游資源密切相關。推動會展旅游發展,一方面要大力促進城市經濟發展,增加城市會展經濟活動;另一方面要不斷開拓旅游資源,構建符合會展活動特征的高品質、完善的“吃住行游購娛”服務體系。
關鍵詞:會展旅游;可視化;產業融合;城市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0)12(a)-050-04
中國會展研究在20世紀末興起,改革開放20年,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商品貿易需求擴大,各個行業生產方與生產方、生產方與買家之間的交易愿望直接催生了各種展會的出現,使得國內會展市場規模龐大,加之國外會展產業明顯的經濟效益,促使專家學者將目光聚焦于此,開始逐步深入研究會展行業,關于“會展旅游”的研究也隨之興起。
相關研究,主要聚焦在闡述和整理基礎理論,在描繪會展旅游熱潮的基礎上對不同區域會展旅游開發條件研究分析,提出發展模式。許峰認為會展旅游的含義與MICE (Meetings,Incentives,Conventions,and Exhibitions)的英文含義完全契合[1];王保倫將會展旅游定義為展覽和會議事件中,在展會場之外提供旅游業相關服務,并能獲得收益的經濟活動[2];王保倫、王蕊認為行業要素之間的交融,為會展旅游的產生構建了基礎[3];卞顯紅指出好的城市形象與豐富的旅游資源是發展會展旅游的吸引力基礎[4]。從發文時間來看,研究成果在2000年之后快速上升,發展迅猛。在CNKI關鍵詞欄檢索“會展旅游”,可以得到767篇相關文獻。總覽關鍵詞檢索結果中的文獻資料,較多學者對會展旅游研究狀況進行分析,如周春發、王春雷、鄭四渭等人。但這些研究綜述均來自筆者對行業研究狀況的主觀歸納總結,容易產生主體偏好帶來的視野遮蔽,使得中國“會展旅游”研究的整體概況難以把握。為進一步客觀反映中國會展旅游研究現狀,本文以文獻計量學方法和知識圖譜分析軟件對2000—2018年中國會展旅游研究文獻進行分析,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幫助學界厘清中國會展旅游研究的基本脈絡,發現主要的研究機構、研究派系、研究人員及其合作關系、研究領域熱點和前沿的基本輪廓。
知識圖譜是研究科學知識計量化分析的一種范式,是揭示科學知識及其活動規律的科學計量學從數學表達轉向圖形表達的產物,也是顯示科學知識地理分布的知識地圖轉向以圖像展現知識結構關系與演進規律的結果[5]。其運用已經出現在眾多的學科領域,主要是運用CiteSpace進行可視化分析[6]。本文使用CiteSpaceV作為分析工具,在CNKI期刊數據庫,關鍵詞欄下檢索“會展旅游”,得到767篇相關文獻,剔除報紙評論、會議通知等非研究性文獻30篇為研究數據,對其進行機構、作者、關鍵詞分析。
1 研究機構分析
在CiteSpace軟件中,將節點選擇為institution進行分析,得到圖1。從圖1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沈陽師范大學和福建師范大學發文數量領先,為會展旅游研究作出了主要貢獻。通過分析主要研究機構所在區域,發現位列前十的機構,有90%屬于中國東部地區,僅四川大學在中國西部,但也位于經濟快速崛起的天府之國成都市。所有區域,經濟發展水平都較好,物質基礎條件優越,會展產業需求旺盛,配套設施較好,如上海、廣東、成都;區域內旅游資源豐富,如桂林、成都、青島。兩者賦予了會展旅游強有力的吸引與推動作用,經濟發達、旅游資源豐富的城市與會展旅游研究聯系密切。
為更加詳細地了解前沿研究機構的主要研究內容,提取排名前五,發文數量10篇以上的研究機構發表的文獻資料,整理分析,得出表1。從表1研究主題可以看出,中國會展旅游研究主題多樣,研究對象主要針對機構周邊城市,實證研究內容豐富。
2 作者合作分析
在CiteSpace軟件中,將節點選擇為Author,提取標準設置為Top50,得到圖2。其中節點圖像越大、姓名圖像越大,則表明該作者發文數量越多,節點之間連線表示作者合作網絡。從圖2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卞顯紅目前在該領域發文數量最多,為5篇;其次是徐曉穎、谷玉芬、楊華,各有4篇;戚能杰、楊新征、黃震方等人各有3篇。存在合作研究關系的是卞顯紅、黃震方、葉文、林越英、許峰;楊新征、蘇珍、甄麗君;李華敏、呂建中??傮w來說,獨立研究學者為主,合作研究比較缺乏,跨地區、跨學校、跨學科的聯合研究還存在空缺。
圖2 作者分析
知識圖譜顯示,主要發文學者是卞顯紅和黃震方,他們聚焦會展旅游在中國的發展問題及對策,通過對南京市的實證研究,激起了后來眾多學者參與。王春雷通過評述國內會展旅游研究,初步探討會展業與旅游業融合的途徑[7];谷玉芬密切關注政府在會展旅游的作用問題[8];徐曉穎是當下對會展旅游作出較大學術貢獻者,關注會展旅游在長春、珠三角等特定區域的發展問題[9]。
3 研究熱點分析
在CiteSpace中,研究熱點是指中心性和頻次凸顯的關鍵節點。關鍵節點是圖譜中連接兩個以上不同聚類的關鍵詞[10]。探索其中的關系,可以幫助學界更加清晰地理解現有研究知識的熱點和演進脈絡。通過對737篇文獻數據進行關鍵詞共現分析,提取關鍵詞出現的年份及頻次信息,去除“會展旅游”發起關鍵詞,保留頻次大于5次的關鍵詞,得到關鍵詞在時間進程中的變化情況,見圖3;對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得到關鍵詞共現聚類圖,見圖4;以節點中心性為標準,統計關鍵詞,得到會展旅游研究領域中的具有較強影響力的關鍵詞列表,見表2。
3.1 關鍵詞在時間進程中的分析
關鍵詞是從論文標題、正文中提取的、對論文主題表達具有實質意義的詞,是對文獻內容的高度概況與提煉,通過分析連續時間切片內的關鍵詞詞頻轉變情況,有助于了解領域內研究熱點在各個時期的變化[11]。
根據圖3,中國會展旅游研究起步于2000年,在2000—2011年快速發展,期間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舉辦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引起了眾多學者的密切關注,使得會展旅游研究文獻快速增加,新興熱點關鍵詞頻現,探討角度和話題不斷的擴展和延伸。2012—2018年只有2014年、2016年形成總頻次大于5次的關鍵詞,高頻新興關鍵詞出現大幅降低,研究發展趨勢下降,熱點關鍵詞范圍縮小,探討內容逐漸聚焦產業融合。
進一步分析時間進程中的關鍵詞,中國會展旅游研究在發展過程中,始終保持著對“城市與會展旅游”的探索。關鍵詞共現中,有25個直接出現名稱的城市,如“上海、廣州、成都”等,占時間進程中關鍵詞總和的22%。大量城市名稱的出現,表明學界對城市與會展旅游發展關系特別關注,同時反映出會展旅游內涵的“城市”屬性。吳明遠以昆明為例,指出會展旅游在城市經濟發展中有明顯推動作用,2002昆明市會展旅游收入占旅游收入比重超過50%[12];徐曉穎以上海為例,認為會展活動的舉辦必須得到經濟和資金投入,所以舉行會展活動的區域都擁有明顯的區位優勢,經濟發達、旅游業發展良好的城市,會展旅游研究成果相對較多。
3.2 關鍵詞聚類分析
圖4中“十字型”邊框的關鍵詞是研究熱點之間轉化的重要轉折點,引導形成了本領域研究內容的主要話語體系。通過整理分析,會展旅游領域內存在5個主要的研究重點:會展旅游關鍵詞聚類下可以看到,衍生出的主要關鍵詞包括“城市形象、品牌定位、模式”等;會展業關鍵詞聚類下,衍生的主要關鍵詞為“會展經濟、產業融合、會展品牌”等;旅游業關鍵詞聚類下,衍生的主要關鍵詞為“城市、旅游企業、旅行社”等;SWOT分析關鍵詞聚類下,衍生的主要關鍵詞為“北京、大連、成都”等;發展關鍵詞聚類下,衍生的主要關鍵詞為“發展模式、現狀、營銷”等。聚類分析圖譜顯示,會展旅游關鍵詞聚類下形成的板塊與其他板塊的聯系主要由“會議”關鍵詞引發。由此可見,會展旅游的研究主要是針對會議產生的旅游活動進行剖析,對展覽產生的旅游活動研究還有所欠缺。
圖4 關鍵詞聚類
在表2中會展活動關鍵詞出現在2005年,共現頻率僅為9次,但其節點中介中心性卻是最高,其承前啟后的作用可見一斑,結合圖4可以看到,“會展活動”關鍵詞引發的內容包括“旅游產業、會展業、會展經濟、產業融合”等研究熱點,其處于關鍵詞可視化分析圖的三區交集處,在會展旅游研究中存在重要位置,值得學者關注;緊隨其后的重要關鍵詞分別為會展旅游、會議、會展業、旅游業、會展旅游業和產業融合,從中可以看到學界對于會展產業與旅游產業的區別聯系非常重視;“天津”作為重要節點關鍵詞出現,是會展旅游研究中實證分析的代表,結合表1不難發現,會展旅游與城市之間的互動研究是大量存在的,不同城市需要不同的會展旅游發展模式,體現出旅游資源的地區差異性與會展經濟的城市性結合的特點;“發展對策”是會展旅游研究的重要研究熱點之一,不論是特定城市的發展還是整體會展旅游產業的發展對策,諸多學者都給予特別的關注,如王保倫、卞顯紅、戚能杰等。
4 研究前沿
研究前沿是指該領域最具代表性和先進性的研究主題,在特定時期受到廣泛關注和研究。通過對研究前沿的分析,可以為研究人員提供所關注領域的研究動態,找到具有價值的研究方向和潛在研究領域。在CiteSpace中,可采用關鍵詞突現來分析該領域的研究前沿,突現強度表示的是該關鍵詞在一段時間內的突增情況,該時期突現強度越大的關鍵詞,越代表該領域的研究前沿。在關鍵詞突現分析下對737篇文獻進行分析,得到表3。
通過表3可以直觀地看到,11個關鍵詞代表的會展旅游領域的研究前沿,其中“發展模式”突現強度最大,“會展業”突現時間最早,“產業融合”是最近出現的突現詞。由此可以推導出,會展旅游的研究早期關注“會展業”的研究,中期關注“發展模式”的探討,近期以“產業融合”為探討方向。
進一步分析表3中11個突現的關鍵詞,可以將其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類型,從產業視角對會展旅游進行研究,包括“會展業、旅游業、旅游產業、會展旅游業、產業融合”5個關鍵詞,眾多學者都試圖從產業上厘清會展與旅游的關系及其有效的融合路徑。第二種類型,關于產品,即“旅游產品”,多數是把會展旅游作為旅游業的產品進行探討。第三種類型,關于發展方法,包括“對策、發展對策、發展模式、策略、廈門”5個關鍵詞,關注“會展旅游”以何種方式發展,“廈門”作為強突現的關鍵詞出現2007—2009年,一方面,結合圖1,與其為主要發文機構所在地有關;另一方面,“廈門”的出現也代表了中國會展旅游研究發展中,對城市實證分析的關注??傮w來說,會展旅游的研究前沿集中于對會展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方法和產品構建研究。
5 結語
會展旅游研究領域內諸多學者對其“產業關系、發展方法、產品構建”已經作出了較多探討,使得會展旅游研究不斷發展并形成其領域內的話語體系。本文通過知識圖譜的方式,清晰地展示了“會展旅游”研究領域的基本輪廓,為學界進一步研究“會展旅游”提供探索方向。在CiteSpace中,對CNKI中文期刊關鍵詞“會展旅游”相關737篇有效文獻進行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中國“會展旅游”研究熱點方面,整體研究聚焦在會展旅游“城市發展模式、會展活動、產業關系、產品設計”。會展活動作為會展業的表現形式,具有強烈的城市屬性,研究城市的發展模式、發展方法有利于促進會展活動與旅游活動的高效銜接,同時會展旅游產品的設計開發要充分考慮目標用戶的“會展人群”屬性,把握會展業和旅游業交融的行業特征。
(2)中國“會展旅游”研究前沿方面,“產業融合、發展方法、產品構建”代表了該領域目前的研究前沿。長期以來諸多學者都試圖明晰會展產業與旅游產業在“會展旅游”中哪一方居于主導地位,但是目前來看,通過分析“產業融合”機理,為會展旅游發展提供合理對策,為會展旅游產品設計與開發構建有效的理論基礎,這一研究方向更具前沿意識。
(3)城市與會展旅游研究互動關系密切。文獻計量分析中,排名前五的研究機構樣本選擇均屬于經濟發展較好或旅游業發達的城市,如成都。會展旅游研究將聚焦城市特點,分析會展活動與旅游資源的交融機理,建立、完善推動城市經濟高效發展的會展旅游知識體系。
(4)中國“會展旅游”研究學者方面,領域內主要的人物有“卞顯紅、黃震方、許峰、楊華、谷玉芬、楊新征、戚能杰、徐曉穎”等人。相關學者基本是獨立研究,跨學科、跨地區的合作研究還很缺乏。此外,目前還沒有長期持續活躍于會展旅游研究領域的學者。
(5)中國“會展旅游”研究機構方面,排名前列的“會展旅游”研究機構均位于經濟發達、旅游資源豐富的大城市區域,配套設施相對完善、物質基礎優越,其研究目標多針對機構周邊城市,如福建師范大學對福州、廈門的研究。
參考文獻
許峰.會展旅游的概念內涵與市場開發[J].旅游學刊,2002(04): 56-59.
王保倫.會展旅游發展模式之探討[J].旅游學刊,2003(01):35-39.
王保倫,王蕊.會展旅游產業鏈的本質分析[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05):76-80.
卞顯紅,黃震方.關于發展會展旅游的初步研究——以南京市為例[J].華東經濟管理,2001(04):29-31.
陳悅,劉則淵.悄然興起的科學知識圖譜[J].科學學研究,2005 (02):149-154.
李杰,陳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視化[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6.
王春雷.國內會展旅游研究述評[J].桂林旅游高等??茖W校學報,2004(06):77-81+86.
谷玉芬.試論政府在發展會展旅游中的定位[J].商業研究,2004 (15):173-175.
徐曉穎.大連東港會展商務區的發展對策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7(18):489+491.
楊麗娟,張璇.知識圖譜視野下的中國旅游人類學研究現狀的可視化分析——基于CITESPACE軟件和CNKI數據庫[J].旅游研究,2016,8(03):20-27.
劉則淵,陳悅,侯海燕,等.科學知識圖譜:方法與應用[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8.
吳明遠,葉文,王鳳蘭.會展經濟與會展旅游思索[J].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03):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