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雪艷
(威海市衛生學校,山東 威海 264400)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黨中央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加強對疫情防控的統一領導[1]。《教育部關于2020年春季學期延期開學的通知》[2]要求各類學校加強寒假期間對學生學習、生活的指導,同時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簡稱疫情)期間,“居家不返校、停課不停學”,家長與學生共處時間增多,這是難得的家校共育好時機。學校將“123 策略”( 即“1 座橋、2 扇門、3 分享”)應用于家校合作中,嘗試不一樣的合作方式,讓學生度過不尋常的假期。
我國家校合作研究專家馬忠虎認為,家校合作是指對學生最具影響的兩個社會機構—家庭和學校之間形成合力,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校在教育學生時得到更多來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長在教育子女時也能得到更多來自學校方面的指導[3]。
中職學校學生大多因上不了高中而考取職業學校,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又處于青春期。疫情期間學生較長時間待在家中,容易產生煩躁情緒,易與父母發生沖突。如何做好中職學校學生居家學習指導、綜合素養提升工作是每位教師、家長應該關注的問題。在這個特殊時期,更需要家校合作,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而努力。
隨著信息技術發展,微信、QQ已成為人們普遍使用的一種溝通方式。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學生不能返校,家長亦不能到校,為了能隨時了解學生身心健康狀況,學校建立了微信公眾號,每個班級都創建了微信群、QQ群,學生、家長、教師可以在高架橋上暢通無阻地駕駛,信息傳遞無阻礙,隨時隨地皆能溝通。
3.2.1 打開心門,關愛健康,理性戰疫 疫情期間,網絡上充斥著大量信息,每天死亡人數不斷上漲,各地啟動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所有人居家不出門。十七八歲的中職生缺乏對網絡信息的辨別、分析能力,會不同程度地產生恐慌心理。另外,活潑好動的他們對突然的這種封閉式生活很不適應,容易產生煩躁、焦慮、緊張等情緒,從而影響著學生身心健康。
2020年1月28日,教育部發出通知,要求進一步發揮教育系統學科和人才優勢,面向廣大高校師生和人民群眾開展疫情相關心理危機干預工作[4]。我校高度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學校1 479名學生開展“疫情期間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心理健康狀況良好的占70.10%,24.88%的有點小困惑,3.34%的困惑很多,1.67%的認為困惑影響到了日常生活。在情緒狀態上,選擇冷靜的占52.64%,選擇擔心的占14.31%,選擇緊張的占6.42%,選擇害怕的占1.47%。有72.11%的學生選擇不需要心理疏導,10.10%的選擇有些需要,4.21%的選擇非常需要。
針對調查情況,我校充分發揮護理專業優勢,依托校心理咨詢室,成立“疫路心防”心理健康小組,吸納班主任進入小組。班主任是各班的心理健康組長,要密切關注學生心理動態,進行普遍性和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家長、學生同看關于宣講疫情的10個知識講座,宣傳新冠肺炎知識及正確的防治方法,不信謠、不傳謠,理性面對疫情。學校開通專業心理咨詢室電話,對焦慮程度高的學生,采用深呼吸法、音樂療法、放松療法等給予疏導,班主任及時與學生溝通,傾聽學生心聲。
3.2.2 開通技門,專業教育,密切關系 疫情暴發以來,無數醫護人員逆行武漢,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他們沖鋒在抗疫最前線,他們與時間賽跑,把病魔從病人身上趕走,他們是這個時代的英雄。2020年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提出,廣大醫務工作者堅韌不拔、頑強拼搏、無私奉獻,展現了醫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展現了新時代醫務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感動了中國,感動了世界[5]。對于護理專業學生來說,這是進行專業教育最生動的教科書,學校將已參加工作的十多位護理專業畢業生援鄂感人事跡通過微信推送給學生,給了學生、家長很大的震撼,很多學生紛紛表示將來也要像這些白衣戰士一樣,用所學專業知識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但也有少部分學生、家長表示對將來從事這種危險工作的擔憂。為此,臨床教學科推送《自我防護篇》小視頻,包括七步洗手法、正確戴口罩、正確穿防護服方面內容,介紹常見傳染病的傳播途徑。讓學生明白只要采取正確的方法,就會減小被傳染的可能性,緩解職業恐慌感。
護理專業技能要求高,要求學生有較強的操作能力。疫情下學生不能返校進行實訓操作練習,臨床教學科特推出“白天天使后備軍、護理技能大練兵”“家長支持同參與”活動,護理專業教師制作并推出《心肺復蘇》《正確測量體溫》《右踝關節扭傷》相關操作視頻,學生、家長同臺比拼,通過技能同練,增進親子關系,促進家校和諧發展。
經反饋,所有家長及學生認為這項活動很有意義,家長很積極、認真地投入這些活動,為了練好心肺復蘇,很多學生、家長自己做了道具,有板有眼。在學習《右踝關節扭傷》視頻時,很多家長改變了之前的錯誤做法,掌握了正確的扭傷后處理措施。如扭傷早期先用冰敷,不能熱敷,短期內注意休息,不能負重等。通過技能同練,學生、家長更深刻地了解了護理這個職業,家長支持學生,學生熱愛專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注重家教,注重家風[6]。良好的家風家教有利于維護家庭的長期穩定,為子女成長創建良好的環境,有利于提高子女道德認知[7]。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8]。學會做人是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務,也是家庭教育最根本、最有效的職能。對于這種教育,最有效的途徑就是以日常生活展開教育[8]。為此,學校推出疫情期間“家教好故事”“成長點滴事”“教育好經驗”三分享活動,家校聯手、協同育人。
班主任選出班上品學兼優的學生代表,讓家長以語音和文字形式講述家教好故事;開展“分享成長點滴事、說出你的心里話”活動,每位學生、家長分享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通過書信、錄音等形式表達出來,如果涉及隱私,可以不發布,但雙方要寫出自己的感想。
教師以“每日一句話”“教育過程的優秀學生成長案例”形式進行教育好經驗分享,傳播正能量。
疫情期間,學生、家長居家抗疫,雖不能到校,但溝通無阻礙、聯系更密切,網絡高架橋暢通無阻,“心門”“技門”的開放,讓學生、家長學會理性抗疫,學會如何正確防護、正確測量體溫、正確進行心肺復蘇及踝關節扭傷的處理。最讓人欣慰的是如果在外遇到心跳呼吸驟停的病人,90%以上的家長、學生會選擇在醫護人員到達之前抓緊“黃金四分鐘”,為其實施心肺復蘇,提高病人救治幾率。“123策略”要求家校勠力同心,理性抗疫。迄今為止,我校每一名師生都安康無恙,愿我們每一個人都健康平安,祈愿我們的祖國早日戰勝疫情,讓師生重歸校園溫暖的懷抱。
但此策略若要長期堅持下去,需要教育部門發揮統籌、協調和組織作用,促使教師與家長密切配合,共同構建家校合作新機制。同時,還要增強全社會的教育意識,開發教育資源,拓展育人空間,在更廣泛的關系網絡中密切家校聯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