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和偉 楊潔 李樺春
(廣東茂名幼兒師范專科學校 廣東 茂名 525000)
高校公共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主要包括道德情感的滲透教育、意志品質的間接培養及社會行為的正向引導三方面的內容;具有目標上的整體性,內容上的多樣性。實施過程中的潛在性、持續性,效果的隱蔽性、難觀測性等特點。本文在分析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的內容時,堅持以體育課程目標的五大領域及三個維度教學目標中的德育目標(情感態度及價值觀教育,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為依據,挖掘體育教學中較為突出的德育因素,結合運動項目特點,從道德情感、意志品質及社會(適應)行為三個方面對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內容進行綜合分析。遵循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提出加強公共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具體策略。即,注重完善公共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目標設計,不斷增強體育教師德育滲透的責任擔當,深入挖掘公共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因素,著力豐富公共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方法,科學評價公共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教育效果等。
德育的內容是十分廣泛的,存在于體育教學中的德育因素也非常豐富,不僅僅局限于某些固定內容,需要不斷深入為挖掘并加以應用。首先,集體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情感是一種強大的凝聚力,是社會主義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其次,責任感教育。責任感是一種傳統美德,責任感的培養也是我國德育的核心內容之一。所謂責任就是具有承擔能力的社會成員份內應做的事、應承擔的過失,以及在長期實踐活動中形成的自覺意識和品格。再次,意志品質的間接培養。青年時期的毛澤東在《體育之研究》中指出,“夫體育之主旨,武勇也。武勇之目,若猛烈,若不畏,若敢為,若耐久,皆意志之事”深刻揭示了體育教學對意志品質培養的重要作用。最后,社會行為的正向引導。范意識的教育,是培養優秀道德品質的基礎。滲透規范意識,抓住時機進行教育,培育學生良好行為規范,形成有組織有紀律的氛圍,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同時有利于提高學生組織性、紀律性。
經過問卷統計、數據整理分析后,了解到目前在高校公共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方面的總體情況如下。
調查顯示,25.5%的大學生認為 “大學體育課只是大學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13.5%的大學生認為“在體育課上只學習運動技術、技能”;55.5%的大學生認為“在體育課上不僅學習運動技能,還能提升思想修養,規范道德行為”,僅有 5.5%的大學生認為“大學體育課無關緊要”。數據顯示,大部分學生認為高校公共體育課可以起到德育教育的作用,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在體育的氛圍中快樂的學習,無形的提高。
調查結果顯示,一般高校都設置了足球、籃球、排球三大球類,乒乓球、羽毛球、網球三小球類,健美操、跆拳道、游泳等常規體育項目,有些學校開展健身健美、攀巖、輪滑、花樣跳繩等。這些項目為豐富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內容提供了有利條件。
調查顯示,體育教師對教學中德育滲透比較重視。對“您在體育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的實際狀況如何”這一問題的調查結果表明,體育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適當地滲透德育內容”的比例最高,占55.6%,23.4%的體育教師 “經常將德育內容作為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仍有21%的體育教師“以傳授技能為主,偶爾涉及德育內容”。
調查顯示,70.8%的體育教師能夠提高自身素質,樹立榜樣,身正為范”;70.2%的體育教師 “在與學生溝通交流的過程中進行引導”;65.6%的體育教師“在教室理論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55.5%的體育教師“結合育人目標,不斷豐富體育活動內容”;38.8%的體育教師“對一些學生的不規范行為適時地指導和教育”;18.8%的體育教師“樹立榜樣的力量。
打鐵還需自身硬,育人首先要育己。在體育教學中加強德育滲透的重要前提是體育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修養,立德樹人。教書育人,是每一位教師的職責所在。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和技能,還應該以其自身的德才學識、人格品質,形成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發揮體育教師無可替代的示范引領作用。
在體育教學中加強德育滲透,要求體育教師增強育人的自覺性,挖掘德育滲透因素,要求體育教師提高德育滲透意識,完成體育教學任務的同時,主動探索一切教學活動的德育價值,應著重在以下方面下功夫。其一,注重體育課堂的組織與管理在體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深入挖掘其中蘊含的豐富德育滲透因素,通過教學的組織與管理加強對體育學習集體的道德規范與行為教育;其二,在體育基礎理論知識介紹與講解方面,強調所涉及具體項目的精神內涵,發展歷史,挖掘其道德意蘊,進而對大學生思想意識方面進行引導;其三,善于在日常訓練活動中挖掘德育因素,在活動中加強德育價值的引導。
當前,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目標,要求體育教學做到傳授體育知識、技能與培養學生能力并重,以及做到提高知識能力與發展健全人格相協調。所以,在進行體育教學設計時,體育教師要樹立全面育人的教育觀念,關注學生知識、技能、個性品質、能力和行為等方面的全面發展。在體育教學中,德育目標的實現,常常以一種隱性狀態出現,滲透在平時學習與練習的過程和方法運用之中,在知識與技能的建構情境中顯現、發展和形成,體現在師生交流、合作在知識、探究之中。它主要是通過一系列身體技能練習逐漸習得的。因此,體育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拓展課程資源,拓展教學空間。
體育教師深刻理解德育滲透特點、內容,明確德育目標后,就需要不斷探索、創新,掌握豐富的德育滲透方法,并運用到體育教學實踐中。第一,語言感染法。在對大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的過程中,則還需要體育教師以更加生動、更具啟發性和感染力的語言表達;第二,典型示范法。如,在日常體育訓練中,讓其他學生能在直觀印象與情境的刺激下,引發內心思考,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促進對大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和道德行為的引導;第三,互動教學法。重視互動式教學理念的融入,在師生互動中啟發誘導,及時施教;第四,環境熏陶法。良好的體育教學環境也是體育教學中的重要影響因素,對大學生具有一定的暗示作用,經常在不知不覺中對學生產生各種潛移默化的影響;第五,行為強化法。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正反兩方面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行為強化。
對于一個完整有效的體育教學過程而言,教學評價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一方面,應該重視對學生情感、意志、品格及個性發展方面的評價,并將其學習過程中的表現與學習結果結合起來進行評價。例如,在集體項目的學習評價中,通過反饋信息得知交往與合作方面評價不佳,就會促使學生在平時的分組練習過程中有意識地加強和組員之間的交流與配合,逐步提高學生群體的集體主義觀念和團隊合作能力。另一方面,對體育教師進行整體體育教學評價時,要高度重視德育滲透方面的評價,包括他們對實施德育滲透的態度、挖掘德育因素、滲透德育的能力、科學方式方法的運用和對學生產生的實際效果等方面的綜合評價。例如,體育教師可以通過反饋信息,來協調教學程序、改進德育滲透的方法、做出正確的決策,使德育滲透向著既定的教學目標前進。這對提高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實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發現,當前高校公共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仍然存在若干問題。如:公共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公共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實效與預期存在差距,公共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具體方法有待創新,公共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教學評價不夠全面。存在這些問題的原因在于:高校體育教學管理中對德育滲透重視不夠,體育教師有重技能傳授輕德育滲透的觀念,大學生的身心特點與德育形式之間存在矛盾等。一方面,高校公共體育部門應提高對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重視,貫徹全面育人的教學理念,倡導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具體實施。另一方面,作為體育教學的直接組織者和管理者,體育教師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的前提下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其言行無時無刻不影響著大學生的成長過程。
然而,無論是高校公共體育部門的管理者還是體育教師,都應該充分認識公共體育教學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資源,不斷加強公共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真正發揮公共體育教學的德育價值,達到預期的德育目標,進而促進新時期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中體育教學總體目標的全面實現。即,不僅重視體育技能、體能目標,還要關注情意表現、心理健康及社會適應等目標,最終實現大學生的身心健康與全面發展。
高校公共體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研究已經揚帆起航,新時代的當代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體育課是大學生健康發展的必修課,大學校修煉品德也是社會規范的必然要求,充分發揮體育教學滲透德育內容的主陣地作用,社會美好的明天可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