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登科
(1.湘南學院 湖南 郴州 423099;2.廣州大學研究生院 廣東 廣州 510006)
運用SWOT分析法對將微課、微信、慕課、體育類APP有效結合融入到羽毛球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的優勢、劣勢、機遇和挑戰進行系統分析和總結,尋找出互聯網+資源的優勢,理清各要素之間的層次關系,為體育課程教學開拓新的路徑,并提出相應的推廣的對策,為高校教學改革、應用型人才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養成貢獻力量。
本論文以“‘互聯網+’在我國高校羽毛球課堂教學的現狀”為研究對象。
(1)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內容和目的需要,在圖書館電子閱覽室輸入高校體育羽毛球課堂、羽毛球與互聯網+結合應用等關鍵字進行搜索大量相關文獻并收集了有關報告、文件等數據資料,并進行歸納總結。
(2)SWOT 分析法。
SWOT是一種重要的結構化和系統化的分析方法,可以分析實際情況所面臨的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情景分析方法的SWOT分析(也稱為Dows矩陣)于20世紀80年代初由舊金山大學的管理學教授Verrick提出。
(3)邏輯分析法。
通過閱讀大量我國互聯網+在我國高校羽毛球課堂教學的相關文獻,對其現狀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整理,用邏輯分析法來總結分析我國高校體育互聯網+羽毛球課堂的內外部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因素。
(1)學習方式靈活化。
互聯網學習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情況自主學習。互聯網+教學以在線輔導和面授相結合,易于將羽毛球技術要領分解進行教學,與一般教學相比,更注重學生的主動性和互動性,拉進教師與學生距離,增加了師生的交流機會和范圍。
(2)資源利用最優化。
互聯網+體育課堂是遠程教育的現代化表現,以網絡技術為基礎,結合各院校優秀教育資源,將院校最優秀的教師、各位優秀羽毛球運動員的最好的教學成果傳播到四面八方,學生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擁有網絡及一定的操作能力均可學習。也可通過視頻、可穿戴設備對自身的羽毛球動作學習、鍛煉數據進行實時監控。在羽毛球課中使用微課教學能夠以一種形象化、具體化的方式將羽毛球動作要領展現,有效的利用資源。
(3)教學形式個性化。
羽毛球教學要根據學生特點和需求進行,相比于傳統的高校羽毛球統一式的大班教學,統一講解不利于學生掌握技術要領。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優劣勢選擇不同的互聯網+的教學形式,有利于形成多元化,個性化的教學形式,通過視頻對這項動作要領進行知識點和動作講解與示范,學生可以慢慢理解和消化,不懂的問題、不會的技術動作可以通過反復觀看視頻認真的領會相關動作的要點,快速掌握羽毛球的技術動作,提高其水平,也更有利于羽毛球的技術指導。
(4)學習效率最大化。
這樣的授課方式能夠把抽象晦澀的羽毛球動作要領通過動作示范給學生,讓學生能夠清楚地理解其中內涵,吸引學生積極參與羽毛球微課學習學習效率顯著提高。
(5)理論知識具體化。
互聯網+羽毛球課堂可以將抽象的理論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學生通過觀看微課視頻反復琢磨相應的知識點和相關的動作,從而提升了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師也可以根據授課內容,分步驟、有條理的講解動作技巧,清晰地告訴學生在何時需要作出怎樣的動作,如何進行預判等,讓學生對羽毛球運動的整個過程有一個清晰地認識和理解,從而快速地掌握羽毛球的相關技能。
(1)集體觀念差。
高校體育教學,也需要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而且在互聯網+教學中,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如果只通過微信、抖音、中羽在線、愛羽客或等工具進行羽毛球技戰術的交流,所建立的關系就只是一種虛擬的人際交往的環境,之間的交流形式從直接走向間接、由多樣化走向單一化,沒有高校同學之間的直接交往,群體意識會逐漸淡漠,溝通能力,集體觀念和團結協作的精神差,不利于人的社會化。
(2)理論教學互聯網應用的缺乏。
羽毛球是一項易學難精,具有技巧性的運動,羽毛球的發力方式與人體本能發力方式不同。實踐證明,若對發力的技巧上掌握充分,能有四兩撥千斤的優勢,受過專業發力訓練的兒童,能比體格強健的普通成年人擊球更有力。因此力學特點的講解是羽毛球理論教學中的重點內容,目前對于羽毛球力學相關理論的缺失,高校羽毛球教師對于互聯網與羽毛球理論結合缺乏,不利于羽毛球的發展。
(1)優化教育資源。
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發展,現代羽毛球課堂的教學內容需要不斷優化。傳統羽毛球教學很難做到,互聯網+教育資源可以隨時更新和補充,及時地反映出最新的科研成果,并把這些新資源運用到實際中來。
(2)資源共享。
在互聯網+高校羽毛球課堂中進行資源共享,羽毛球課程資源共享,通過各種鏈接,公眾號可以為學習者提供選擇機會。互聯網+資源的共享,這個資源庫可為學習者提供多種學習的便利,擴大學習者的知識面。教學中難點問題解答的共享,可以通過互聯網所遇到的羽毛球相關問題,當羽毛球專業人士解答了,其他有相同問題的學習者在通過評論,詢問等可以進行參考。
(3)個性化的發展。
現代人注重的是個性化發展,學校培養人才的標準,注重在學生階段培養學生的個人興趣是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互聯網+羽毛球課堂的教育學習方式靈活,可選擇資源充分,為個人興趣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發展空間。可以根據自己在羽毛球技戰術上的優劣勢去選擇自己想學的內容,去實現自己的發展目標。
(4)體育運動傳播迅速。
互聯網的運用有利于對校園各種體育賽事組織和報道的線上傳播,不僅僅對高校羽毛球的教學,也可激發學生參與高校羽毛球等體育比賽,可以更方便快捷的報名,大力宣傳比賽報道,有助于更多的學生獲取信息和參與比賽。
(5)利于課后展開訓練。
教師可以在課后布置家庭作業,在課中布置一些訓練內容,讓學生可以通過微信等一些運動軟件,運用拍攝照片,錄制視頻等方式進行打卡“PK”,教師通過班級群可以點評、糾正,可以有效的展開課外訓練,激發學生的訓練熱情;不少大學生在課下有健身的愛好,對于這種習慣,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展開妥善的引導,在班級內建立相關的群,定期分享一些同體育相關的知識內容,并對學生的實際訓練情況展開切實的引導,更好的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1)難以在高校層面落實。
面對互聯網+與羽毛球課堂教學的轉變,學校還沒有充分準備時,人工智能技術難以落到實處。第一,有些學校基礎設施不完善,當前眾多學校在數字校園建設中或還沒開始建設數字校園,許多軟硬件設備并不能滿足羽毛球教學技術的引進;第二,教師缺乏對互聯網+教學課堂的應用,高校本就因為互聯網+應用性人才的匱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發展,而面對互聯網+浪潮的來襲,高校并無專業教師去應對這一浪潮;第三,無成熟經驗可借鑒,目前互聯網+在羽毛球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在高校教育領域較少。
(2)高校教師面臨“理論型”的危機。
互聯網上出現不少“理論型”的教練,他們能深入淺出的將羽毛球的動作要領解釋清楚,在網絡上也深受羽毛球愛好者的喜愛,甚至實戰水平高的羽毛球愛好者也樂于向他們請教。
(3)教師缺乏足夠的重視。
對于教學內容,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有部分的教師的重視程度還有待提升,出現這種情況,一是由于教師本身原因,有資歷的教師對網絡技術的應用不夠熟練,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表現的不夠積極;二是由于教師對于網絡的認識,比較局限,對于互聯網+和體育課堂的結合不夠完善,在上課的時候比較被動,使整體的教學質量不高。
(4)學生的參與熱情不高。
高校的教學形式相對比較輕松,在學習的過程中,相比于高中階段,沒有那么緊張,尤其是在高校體育訓練的過程中,老師運用互聯網+教學的時候,可能會布置一些線下的課后作業,在沒有老師的監督情況下,可能會偷工減料,整體的教學質量得不到保障,對于體育課,有些學生認為是一種“娛樂”,在互聯網+的基礎上進行的體育課,無法正確態度對待,認識比較狹隘,學生的參與熱情不高。
(5)整體的氛圍有待提升。
體育課與其他課相比具有特殊性,在引入互聯網教學技術后,教師如果不根據實際的授課內容,適當改變教學氛圍,學生會面臨單一的學習環境,學習興趣會出現下降,就會影響體育課程的教學質量。所以,體育教師在通過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提高體育課的整體氛圍。
互聯網+在羽毛球教學的應用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我國互聯網+在羽毛球教學的應用目前屬于SO機遇類的發展趨勢,要利用優勢,克服劣勢,抓住機遇,回避威脅,實現優勢,機遇結合。政府部門要完善教育部門服務,引導職能,創設適合高校羽毛球互聯網+融合,創新高校體育教育、管理模式,高校羽毛球教與學服務發展的環境。提高學校領導的重視程度,加強場館設施的建設,保障基本場地設施,提高場館設施利用率,引進羽毛球互聯網+專業高水平教師,加強對現有教師的培訓,提高教學水平,加強教師執教能力,對于那些專業化的動作,借助互聯網上的內容進行輔助教學,可以為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示范。
對于其他項目,可以搜集優秀運動員的訓練視頻、教學視頻,幫助學生對該項目的訓練要點進行準確的掌握,也可以對動作技術展開剖析,利用動圖、慢放等,展開多樣化和多維化的教學引導,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運動,加大對學生課外活動進行指導,學生自身要提高對社會認知、適應能力,奠定社會生活所需的體育技能基礎。互聯網+教學模式教學將多元化發展,對高校體育教學的積極的影響更大,在有切實可行的教學對策,可以進一步深化學生的終身體育的意識,為社會輸送更多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