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河海實驗小學 江蘇 常州 213000)
根據我國《教育報》的一項關于中小學生課下體育鍛煉的現狀調查分析發現:在國內約有55%的中小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小于60min/d,約80%的學生在家中從未參加過體育鍛煉。所以,為了增強孩子體質,實現兒童及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我國教育部頒布了《關于加強我國中小學生體育鍛煉的指導意見》,并通過實施“陽光體育鍛煉”等手段,以確保廣大學生能夠積極參加體育活動。在我國小學體育教學中,單靠在校每周的幾節體育課,是無法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的。對此,為小學生布置體育家庭作業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特點。目前國內很多小學都全面實施體育家庭作業制度,確保學生能夠加強日常的體育鍛煉,為逐步增強學生體質發揮積極作用。當然,體育教師布置家庭作業的過程中,也需要讓學生掌握一些簡單、有效的鍛煉技巧和運動方法,確保體育課堂教學實現一定地拓展和延伸,這對于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精神帶來很大的幫助。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若要培養小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則需要從低學段學生開始進行引導,這為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的終身鍛煉意識等具有重大作用。對此,我們在了解小學低學段體育家庭作業布置的過程中,還是需要體現出作業布置的意義和價值,并將其目的性凸顯出來。
按照教材大綱要求,對低年級學生布置與課本內容相符的家庭作業。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每節課的時間只有短短的45min,所以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的課堂內容有限,無法讓學生更全面地掌握體育鍛煉的技能和理論知識。所以,體育教師需要按照低年級學生的具體情況,并結合實際大綱要求,有計劃、有目的地布置體育家庭作業。并且,對體育家庭作用的具體要求、鍛煉內容及運動時間等進行清晰地界定和說明。例如,當低年級學生在參加單人跳繩項目時,體育教師需要在課后幾分鐘安排家庭作業。然后給學生明確具體的提示和要求:訓練方式可以選擇單獨跳繩,也可以與家人或小朋友一起跳繩。對此,這不但能夠培養學生的鍛煉興趣,而且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情感互動,增強集體精神等。
興趣是提高學生學習動力的一個重要積極因素,若學生每天重復做某一運動,久而久之則會失去激情,導致厭煩心理的出現。對此,教師在布置體育家庭作業的過程中,一定要確保作業形式豐富多樣,例如可以安排學生養成晨跑的好習慣,同時也可以參加登山、跳繩等運動項目,由此能夠讓學生感受到體育鍛煉的樂趣,增強其運動的積極性。
對低年級學生布置簡單有效的家庭作業。對于很多小學體育教學來說,其對應的體育特色項目是不一樣的,一些是武術,一些是長跑,一些是籃球等。對此,教師需要結合學校的體育教學特色,并按照校本教材大綱對低年級學生設計一些與特色項目相關的家庭作業,要求學生在家進行重復訓練和學習。不過,也可以將一些學校編制的運動項目在家庭中全面推廣,督促學生在家中與小伙伴一起訓練或單獨訓練,由此能夠確保體育鍛煉的規范性和持續性。同時,也需要注重豐富學生的體育文化知識,引導學生多多觀看一些與體育比賽相關的視頻。例如,在學習籃球、排球等運行項目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與排球或籃球相關的訓練內容,同時也需要督促學生查閱相關治療,觀看國內外的籃球或排球比賽,以便于讓學生更全面地了解比賽規則,了解我國籃球和排球的發展歷史,久而久之,這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也能夠豐富其體育文化知識,為增強學生的體育鍛煉積極性發揮重要作用。
對于家庭體育訓練項目來說,還是比較多的,例如爬樓梯、跳繩、打羽毛球、放風箏、游泳、跳皮筋、投擲等等。對此,家長在節假日、雙休日的時候,可以抽出一些時間與孩子一起做運動。如果一些經濟條件不錯的家庭,也可以到健身館進行鍛煉,對于這種體育家庭作業來說,是比較有趣的,不但能夠達到增強孩子體質的效果,而且也能夠培養親子感情,有利于家庭的和諧和穩定。對此,在布置體育家庭作業的過程中,教師不可過于局限于增強學生的運動素質,還需要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索能力和創新能力等。對此,一定要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需求及個體差異性等進行個性化地設計。由于小學低年級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且注意力極易分散,對此,在布置家庭作業方面,一定要體現出游戲化、多元化等特點,由此能夠避免在某一項目中投入過長的時間,避免學生產生厭學心理等。具體來說,小學低學段的體育家庭作業類型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這一類家庭作業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學生的課堂知識,利用課下鍛煉而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例如:廣播操、籃球、乒乓球等。當學生通過課堂學習之后,需要放學回家與家長一起練習,以便于學生在家長的引導和監督下進行訓練,由此能夠增強自身的動作技巧,從而不斷地提升其身體素質。另外,這一類作業在完成的過程中,能夠結合家庭條件進行選擇,從而凸顯出“家庭”這一重要要素。對此,教師不妨多設計一些靜力性的訓練項目,以便于增強動作的靈敏性和柔韌性。例如最常見的有:原地跑步、立定跳遠等。
這一類作業一般適用于非技評的運動項目,由此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相關規定,每一位小學生在家中一定要保質保量地完成體育家庭作業。根據具體的情況來看,我們需要結合學生的個人體質進行差異化地設計家庭作業,在布置作業前一定要進行預測和統計,以便于對優等生、中等生、差等生進行因地制宜地安排,確保優等生能夠的成績保持穩定,中等生能夠得到有序地提高,差等生能夠增強學習自信心。
對于自創類家庭作業來說,包括兩類,即:自創游戲與自制器材。對于前者來說,其是指使學生具備運動的主動性,督促學生在家中能夠參加一些自創類的鍛煉項目,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其活學活用,進而能夠拓展小學生的體育課堂內容,促使其教學知識更加豐富。對于后者來說,則是指我們在課堂教學中針對性地引導學生通過廢紙、廢瓶等制作一些與體育活動相關的器材,為順利地完成體育家庭作業做鋪墊,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技能,增強體育器材的多樣性等發揮重要作用。例如,引導學生將沙土裝到飲料瓶中制作成啞鈴,以便于能夠增強肢體力量,用廢紙制作成紙球進行投球訓練等。
盡管體育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技能,不過,也需要豐富學生的體育理論知識。教師在布置家庭作業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引導。比如,在課前引導學生搜集一些與體育明星相關的資料和新聞、了解一些與奧運會相關的比賽、學習一些與體育保健知識相關的內容等,同時需要樹立學習榜樣,由此能夠增強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拓展學生的視野,陶冶其情操。另外,在上課時,教師需要多提問、多引導,讓學生能夠將自己觀看的體育視頻或體育節目等詳細地表達出來,鼓勵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和交流,由此不但能夠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相關知識和技能,并且也有利于學生高效地完成體育家庭作業。
一般來說,對于小學生的文化課作業量來說,通常不宜超過40分鐘,對此,體育家庭作業量一般控制在10-15min內為最佳,否則會引起學生注意力渙散,導致學生出現厭學情緒。
在參加體育家庭作業時,一定要注意一些要點,例如:飯前飯后不易進行劇烈運動,運動期間或運動后不易大量飲水;家庭運動環境一定要保持整潔和衛生;加強運動鍛煉的安全意識,確保低年級學生在參加體育鍛煉時必須要在家長的監護和指導下進行;向學生介紹一些處理運動損傷的簡單技巧和方法,增強體育家庭作業的安全性。
教師布置的家庭作業需要學生認真地完成,若得不到一個及時、有效地反饋,則會導致教學質量大打折扣。對此,若要真正地凸顯出體育家庭作業的功能,則需要教師對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進行了解和評價。例如在家庭體育作業本上要求家長簽字,或在課堂上用少許時間檢查學生的完成情況等。另外,也能夠在課堂體育活動中進行評價和檢查。
一直以來,單足立是幼兒及小學體育教學中的一項核心內容,是鍛煉學生身體協調性的一個重要的體育訓練項目。那么,該如何引導學生更好地訓練和參與呢?這個問題引起了不少教師的探究。其實,通過調查發現,當學生對某一項體育項目產生興趣時,往往會對其運動器材、鍛煉方式等非常關注,所以,教師在布置體育家庭作業的過程中,不妨結合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等進行設計,這必然能夠引起學生的廣泛關注。例如,丟沙包是一個很常見的運動活動,教師若要培養學生丟沙包的興趣,不妨鼓勵學生動手制作一個沙包,然后在課堂上為學生展示丟沙包的方法和技巧,當學生掌握到相關的方法之后,教師則安排學生進行課下訓練,由此能夠激發學生的鍛煉興趣,增強其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由于低年級小學生的體質各有不同,在參加體育鍛煉的時候,他們適合的運動項目也是不一樣的。比如“跳繩”、“丟沙包”等通??简灥氖切W生的耐力。所以,在為每一位小學生設計體育家庭作業的時候,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體質、愛好等進行針對性地設計和布置,比如一些男同學喜愛籃球運動,而一些女同學喜愛“踢毽子”等,教師無須限制學生的運動項目,也無需特意硬性要求。這樣學生在做家庭作業的時候,必然會興趣十足,也能夠與家長更好地互動和合作,以便于增強家庭作業質量。
對于一些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在完成體育家庭作業的過程中,一定要掌握更多的運動技巧、學習更多的體育運動知識,促使課堂課外的教學資源相融合。由此來看,體育家庭作業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的體質,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是一個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學生良好生活習慣的一個重要途徑,為實現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穩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