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 內江 641100)
時代的發展衍生了人們對于綜合性人才的需求,近幾年,隨著我國高校教育改革的推進,在原有高校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們的核心素養就成為了現階段高校教育改革的目標之一,如何在高校教育的基礎上,通過多樣化的教育學科幫助學生們養成正確的核心素養,以此提升學生們的綜合素質,為其后續步入社會添加競爭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其中,高校體育教學作為現階段高校教育過程中“德智體美勞”理念下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通過開展科學、適量的體育教育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就成為了近幾年高校教育工作者們研究的重點。
隨著高校教育改革的推進,培養學生們的核心素養已然成為了未來我國教育領域發展“課程思政”的主要內容,體育作為我國高校教育階段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緊握“課程思政”的核心理念,逐步實現對原有高校體育的完善、改革就成為了最近幾年備受人們關注的問題。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識到了體育對學生成長以及核心素養養成的重要性,緊握體育課程的特征,充分發揮體育教學對大學生心理、身體等多方面的積極影響,才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展開屬于自己的人生。
結合上述研究,作者擬以內江職院工科類學生的200名學生為例,通過問卷調查、平臺統計等多多方面的綜合研究,以期探究在現階段高校學生在體育教學與核心素養養成之間存在的不足,以期為后續相關優化路徑的研究奠定基礎。
本研究選擇作者所在的內江職院工科類專業,針對本類型專業學生共計200名,發放200份,有效問卷198份,并在回收調查問卷后對問卷中所涉及的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形成的調查報告。
通過上述問卷調查報告可以發現,就目前而言,高校體育教育中存在的影響學生核心素養養成的問題大都來源于下述三個方面:
首先,便是受固有的體育教育思維影響,高校體育課程在內容設計層面大都比較單一,影響了在實際體育教育環節學生們核心素養的養成,同時也限制了創新思維在實際高校體育教育中的落實,比較常見的就是高校在體育課程構建環節存在一定的滯后等問題,致使學生們所接受的內容與實踐脫節問題比較嚴重。例如,縱觀以往內江職院的體育教學而言,其課程內容的組成大都比較單一,不僅內容僅停留在球類項目、田徑等基礎項目,同時教課的方式也比較傳統,部分體育設施和場地有待建設與完善。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忽視了大學生們對于高校體育課的實際需求、降低了學生們對于高校體育課程的參與興趣,同時影響了這一教學環節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
其次,便是源于部分學生的心理素質以及身體承受能力等多方面的不足,影響了學生們對于體育活動的參與程度,限制了學生在體育教學中核心素養的養成。隨著學生生活水平的提升,學生的生活習慣也發生了很大程度的轉變,尤其是電子設備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應用的增多,越來越多的學生會選擇玩游戲、刷微博來消磨時間,不僅沒有養成健康的鍛煉習慣,同時長時間使用手機、電腦玩游戲及觀看影視作品,導致學生生活不規律,也導致越來越多的學生身體逐漸呈現出亞健康的狀態,迫使其無法主動的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無法在體育活動中獲取滿足感和愉悅感,更無法通過體育教學養成核心素養;
第三,便是源于學生對于高校體育課程重視程度的不足,造成部分學生形成了喜歡體育而不喜歡體育課的怪圈,從而影響這一環節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比如,就內江職院工科類的學生而言,調查顯示很多學生參與體育課程的目標僅僅是為了獲得學分,而不是因為熱愛體育活動;在教師指導學生練習動作要領時,能不動就不動,主動參與學習意識不強。很多學生從主觀上就這些思維的存在就導致在實際的體育課程開展過程中很大一部分學生都只是應付了事,沒有切實的融入到體育學習過程中去,更無法實現對核心素養的養成。
通過上述對內江職院工科類學生體育教學養成核心素養過程中問題的研究,作者認為在未來內江職院的體育教學過程中,如果想要通過體育教學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目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針對性的予以改革:
學生們的身體素質情況作為大學體育課程開展的基礎,在未來如果想要實現在體育教學中養成核心素養,教師就應關注學生們的實際身體情況,轉變原有教育過程中“一刀切”的問題,科學的制定不同的體育教學方案,讓不同身體素質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體育教學過程中來,提升學生們對于體育教學的參與程度,為后續實現體育教學中的核心素養養成奠定基礎。比如,就這一環節,教師在每個學期都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身體素質指標的測評,監控學生們實際的身體數據,同時科學的完善體育教學方案,以此實現幫助學生在體育教學中養成核心素養的目標。與此同時,高校也應堅持“體育育人”的理論方針,將高校體育教育的側重回歸到項目本身對學生們身體、心理的影響上來,結合不同體育活動項目的不同特征,通過這些特征為切入點讓體育充分發揮其自身的育人作用,通過體育活動的魅力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比如,就這一環節,教師也可以將原有的體育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在原有教學方案的基礎上做出改良,將“教學相長”的理念滲透到實際的課程設計中去,通過課堂上教師和學生們的互動,增加學生和教師對體育中蘊含的核心素養的理解,為后續升華體育教育的核心素質養成效能打下基礎。
對于內江職院來說,教育的目標不僅僅是為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核心價值、掌握專業的技能,同時也需要通過大學階段的教育幫助學生們更好的契合未來社會的發展需求,所以,在未來體育教學養成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教師也應著眼于未來社會發展對于學生們的切實需求,針對性的開展不同的體育教學方式,鍛煉學生們的身體、心理素質,使其能夠更好的面對未來社會可能會存在的挑戰,實現“教育先育人”的高校教育發展目標。比如,就目前的高校學生群體而言,大部分學生群體都是家長的心頭肉,“以自我為中心”的特征呈上升趨勢,這種家庭及個人成長環境會致使現階段的學生心理抗壓能力、身體素質等方面存在較為明顯的不足,所以,在未來的高校體育課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針對這一部分群體的心理抗壓能力、身體素質等進行針對性的提升,通過基礎訓練、鞏固練習、素質拓展等循序漸進的體育課程內容,針對性的鍛煉學生們的心理、身體素質同時引導學生們在體育課堂中獲得核心素質的提升。
結合以往的高校體育教學經驗,作者認為,在實際的體育教學過程中融入德育教育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們培養更強的組織性、紀律性,同時也能夠引導學生養成系統的集體主義精神及愛國主義精神,使其能夠更好的面對未來社會工作中可能會存在的艱難、困苦,為其后續步入社會奠定基礎。比如,就這一環節,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們的實際情況,適量的將德育教育融合到高校體育課程的素質拓展訓練內容中去,通過模擬“攻防”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們通過團隊體育對抗項目,在體育活動中逐步培養集體主義精神,以此實現對學生們核心素養的提升;與此同時,體育教師自身也具備了先天性優勢:親和力強、幽默風趣、情商高、易與學生打成一片。體育教師可以結合發揮自身優勢,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形式新穎,學生接受度高,效果好,這也是較其他傳統學科所具有的獨特優勢。
隨著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推進,在培養學生健康行為的基礎上提升學生們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是目前高校體育工作者們關注的重點問題之一。所以,作者認為在未來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過程中,首先,教師一方面應開展適度的體育訓練,幫助學生們養成健康的運動習慣,體育鍛煉應逐漸成為學生們的生活習慣,滲透到學生們日常生活中的點滴中去,才能夠凸顯體育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養成的目標;其次,就這一體育課程中,教師也需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適量的開展能力拓展訓練,錘煉學生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幫幫助學生們突破自身的能力底線,激發學生們的潛力,確保學生們能夠通過體育課程的開展養成更強的抗壓、抗失敗能力;最后,教師在實際的課程開展過程中,應將結合學生課上課下的綜合情況,及時的觀察學生在運動中可能會積攢的負面情緒或心理變化,并對其進行及時的心理疏導及建議,使其能夠更好的面對自身能力水平方面存在的不足,進而實現能力的提升。通過以上三點,以此實現在體育教育中對學生的健康行為的培養和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綜上所述,體育教學作為近幾年高校教育改革過程中備受關注的重點學科之一,通過對傳統體育教學內容的改革使其迸發出新的時代活力已然成為了未來高校體育發展的必然方向,由此,本文以內江職院工科學生為例進行了研究,發掘原有課程中存在的不足,同時針對性的提出了相應的優化舉措,希望能夠對未來體育教學養成學生核心素養做出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