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云巧
(樂亭縣第三實驗小學 河北 唐山 063600)
小學階段由于學生的年紀較小,因而對于學習的目標并不是非常明確,在學習過程中進取意識也不是非常強,尤其是體育學科。受到考試理念的影響,從小學開始,學生和家長都只注重孩子的文化課成績,對于體育運動并不重視,加之體育鍛煉對學生的耐力和意志品質要求較高,從小被保護得非常好的小學生對于這門課程并不感興趣,也不愿意吃這份苦。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對小學生開展必要的激勵和引導,這是激勵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開展的初衷,也是進一步提升小學生學習參與性的一種重要方法。
激勵是激發(fā)人的意識和行為的一個心理學過程,是在管理學上最為常用的一種管理方式。激勵就是通過外部手段,以有效喚醒個人主觀進取意識的教育措施。激勵教育既包括正向的行為規(guī)范化引導,又包括對其實施必要的懲戒性措施,激勵極易產生群組效應,整個團隊的奮斗意識都會顯著增強,而身處其中的個人也會更加積極的奮斗以實現個人目標。
激勵教學在小學體育中的應用意義是多方面的:首先,從學生層面來講,激勵教育的開展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教育可以誘發(fā)學生心底的內在驅動力,使學生不畏艱難,奮勇爭先。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激勵教育,可以有效扭轉學生參與意識不強的問題,提升學生的拼搏進取興趣;其次,從教師層面來講,激勵教育的開展能夠使教學組織更加融洽。傳統的以教帶學學習模式,雖然在一定層面上可以教會學生更多東西,但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很強的應付心理,動作僵硬、肢體不協調等問題非常突出,而對于一些耐力型運動,學生更是避之不及。激勵教學的開展不需要教師再去反復督促,學生們自覺的就努力表現,希望可以得到更多贊許和嘉獎,體育教學真正實現了高效迅捷,而且學生的學習自信也能進一步增強;第三,從教學本身而講,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運動意識。體育本身并不是強調對學生開展定量要求,而是鼓勵學生們積極運動,健康生活。激勵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有效開展,可以使學生的運動意識顯著增強,他們不會再帶著任務心態(tài)而學習,而是可以從運動中收獲更多樂趣,從而指導他們樹立健康的運動理念,使身心全面發(fā)展。
對小學生開展有效激勵的方式和方法其實是非常多樣的,結合體育教學的特征,對小學生開展激勵教學可以從以下幾種方法入手。
師生交流是課堂教學開展的主要形式,除了圍繞教學內容開展有效的講解分析之外,教師更需要通過評價性語言來對學生實現有效激勵。如有的學生本身體育成績就非常好,教師在對他們開展言語評價的時候,首先要肯定他們的成績優(yōu)異,接著表揚他積極幫助同學,小組帶隊能力非常強。這樣一些激勵性語言的運用,使學生從心底更加愿意參與團隊活動,團隊的整體成績也會進一步提升。針對團隊中一些成績稍弱的同學,教師也需要給予言語關照,如某某進步很大,技術方面已經非常成熟,繼續(xù)加強速度訓練,你將更加出色。這些言語激勵比單純的強調讓學生們開展增量訓練的效果更為顯著,他們自覺的就會參與其中。
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用統一標準要求學生,而是可以結合學生的個人情況,對體育成績進行追蹤記錄,以方便對學生開展有效的對比性激勵。以跳繩訓練為例,在對基本技法進行講解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逐個觀察和記錄學生的跳繩狀況,如能夠不間斷連續(xù)跳繩的數量;一分鐘速跳能夠完成的個數等。教師可以把學生的這些成績進行統計和連續(xù)追蹤,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的時候,不是簡單表揚某個學生達標了,某個學生沒有達標,而是可以以小明之前一分鐘才跳25個,現在已經可以跳到45個,繼續(xù)努力,爭取下次突破50個。這樣的具體性目標,可以對學生起到很好的激勵作用。
在對學生開展激勵的過程中,除了面向個體之外,還需要面向團體有效展開。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團體性質的比賽,如排球賽、羽毛球賽、拔河比賽等,通過不同類型的比賽或者游戲,使學生團隊內部擰成一股勁,與其他小組開展對抗和競爭,以游戲的勝負或分數的高低激發(fā)學生的拼搏意識。在對學生開展競爭性激勵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在小組編排方面做好安排,讓每個小組的整體水平相當,不能使小組間的實力差距太多,這樣容易打消實力較弱小組的積極性。同時除了小組內部每個人都需要足夠賣力之外,教師要對他們開展戰(zhàn)略戰(zhàn)術方面的指導,以拔河為例力氣大的同學組建小組未必會贏,相反力氣不是非常大,但是大家重心都很低,而且施力方向在一條水平線,整體的實力也不容小覷。
激勵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其中一個核心環(huán)節(jié)就是對學生內心拼搏意識的喚醒和激發(fā),因此在開展激勵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宜采用單一的模式,而是要結合教學需要,通過有效的情境創(chuàng)設、目標引導、效果追蹤、個性化評價,使激勵教學真正可以獲得學生的認可。
在體育教學的過程,教師不宜單純的對學生開展直接激勵,這樣會因為過于刻意,而使學生對教師的激勵性語言失去興趣,同時過于直接且頻繁的激勵也難以在學生心底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激勵教學的開展可以與情境教學相結合,入情入境,增強激勵教學的可信度,同時更能起到顯著的激勵效果。
以羽毛球教學為例,教師可以按照先交學生顛球,訓練手部腕力和接球準確度,這個時候由各自自主控制球,教師先不要著急激勵學生,而是不斷給學生提升要求,顛球高度控制、方向控制都要求學生們穩(wěn)一些。當學生們顛球逐步熟練之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五人一組,輪換互打接球,這個時候學生的實力會有一些懸殊,教師則可以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開展激勵,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激勵方法。實力較強的個人采用言語激勵,實力較弱的個人采取對比性激勵,不同小組之間展開競爭性激勵,使整個訓練的氣氛更加高漲。
對學生開展激勵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學生的訓練情況,為其設定不同的訓練目標,目標越貼近學生的心理預期,學生的潛力越能得到很好的挖掘。激勵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必須首先要認真分析學生的整體水平,例如有的學生雖然在速度和靈敏度有所欠缺,但是在耐力和柔韌性方面有很大的可提升空間,因此,教師在為學生設定訓練目標,開展激勵的過程中必須做到適度。
除了分組訓練外,在體育課堂上還可以引入分層教學。以跳繩教學為例,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為每個層次的學生分別設立訓練目標。教師可以提前將目標為大家展現出來,給他們奔頭,當學生們達到訓練目標之后,心理上會更加喜悅。對訓練目標的制定不要太過于模糊化,而是要直觀簡潔,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的思維模式較為單一,明確訓練目標且接近心理預期之后,他們就會全心投入訓練過程之中。
小學階段學生的爭強好勝心理比較強,這也是激勵教學開展的一個重要前提,因此在對學生開展激勵教學的過程中,要做到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相結合,面向全部學生開展均等的激勵策略。如在教學之初,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制訂明確的獎勵規(guī)則:學生當堂課表現很好,可以給予小印章獎勵,訓練過程中消極懈怠則需要扣除相應小印章;當學生的小印章達到十個,可以去老師那里換取一張小獎狀;再累積十個又可以換取一張小獎狀。攢夠兩張小獎狀,學生可以自行決定是要獎狀,還是跟老師換取一件小禮物做獎品。
這種比較清晰的獎勵規(guī)則對于小學生而言是激勵更是約束,這樣無論哪節(jié)課學生們都想好好表現,在訓練的過程中學生更加愿意積極參與,整體的教學訓練質量可以顯著提升。對小學生不宜開展過度的物質獎勵,主要還是以精神獎勵為主比較好,物質獎勵過多會使他們訓練的心理較為浮躁,而且偏向于物質化,對學生開展印章、言語等精神性獎勵,則可以使學生的愉悅心理維持很長一段時間。
激勵教學的開展包含賞識,更融入了教師對學生發(fā)展的諸多期待。小學階段學生的可塑性非常強,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要對學生采取一刀切,要尊重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個性化特征,通過有效的激勵教學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fā)展。例如,有的學生不喜歡由教師來為他們制定游戲規(guī)則,每次自己心里都有一套小九九,針對這類學生教師不要強迫他接受教師的思路,而是可以先讓他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再對其開展拓展完善。
比如,在教學中有個男生體育成績其實本身很好,但是訓練意識非常差,每次都喜歡跟大家唱反調,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專門找他談心,試著了解他心底的想法,既要引導學生參與團體體育訓練,又要對學生開展必要的心理干預,使其可以更好的融入群體,激勵教學不僅面向學生的體能發(fā)展,更需要兼顧他們的社交、協作等多個方面,以激勵為手段,促進小學生身心的健康均衡發(fā)展。
小學階段學生的個性天真爛漫,其中不乏有些學生進取心理不強,還有的學生過于活潑調皮,在教學中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揣摩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對其開展有效的語言激勵、對比性激勵、競爭性激勵。同時激勵教學的過程中,不宜采用單一方法,而是要結合不同情境采取不同措施,為學生制定不同的訓練目標,促進學生不斷向前發(fā)展,兼顧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使激勵效果不斷強化,以正確的獎勵,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