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晉江市實驗幼兒園 林凌華
主題式活動區是圍繞某一主題創設密切關聯的各個活動區,是引導幼兒開展自選自主的區域活動。活動區是依據主題目標而設置內容和投放材料的,各活動區之間是密切聯系、構成整體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充分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精神,倡導幼兒自主游戲和自主學習,為區域活動的創設和開展提供了重要指導。
日前,我園開展了主題式區域活動的專題研討,將主題活動與區域活動進行優化整合,關注幼兒的興趣、需要和自主活動,深入貫徹《指南》精神,推進幼兒園課程改革。現結合小班區域活動案例,談談對主題式活動區創設的幾點思考。
小班幼兒以形象思維為主,感知事物是直觀具體的,學習特點是在直觀的情境中表現的。為此,針對小班幼兒的特點而創設的主題式活動區必須圍繞主題進行情境化的創設,我考慮將主題目標進行分解,巧妙設置區域游戲情境,以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致,增強活動的趣味性。
如小班主題活動“我喜歡的車”涵蓋著以下幾個目標:認識常見的車輛,知道車輛給人們帶來了方便;愿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發現,進一步感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特征,并分類制作等。分析以上目標所涵蓋的領域,可以設置如下富有情境的游戲區域。
教師事先將區域環境進行規劃,創設成幼兒熟悉的公園場景,并以圖片進行標示;幼兒扮演話務員、隨車導游、乘客,教師則利用話筒、小旗、車的圖片等輔助物引導幼兒進入角色進行聽說游戲。
教師提供數字卡片與玩具小汽車,幼兒玩“開車進車庫”時可以創設“取號”場景,然后憑號將車子停進對應號數的車庫,或是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作為汽車號碼牌,然后再找相應的車庫形狀去停車也是幼兒喜愛的一種玩法。
在美工區設置停車場情境,收集各種低結構材料如牙膏盒、藥盒子、瓶蓋、橡皮泥等,讓幼兒有自主選擇的廣度,運用拓印、粘貼、剪折等美術表現形式制作出各種形狀的車。在不斷地操作組合中,幼兒根據自身的社會知識經驗自發生成了“功能車”的制作,教師也適時投入了相應的標志,如“119”“120”“+”;幼兒將自己制作好的車進行標志性的裝飾,繼而又拓展了為自己的愛車制作“奔馳”“寶馬”等汽車品牌標識等,最后開進車場進行認識比較。
幼兒既可選用花片、積塑來拼插車,也可與同伴一起用易拉罐、輕泡墊圍合“十字路口”“停車場”等。
在表演區布置馬路場景,投放各種紙箱彩繪成火車、汽車、摩托車等造型的道具與直道、彎道、圓盤等踩板,幼兒自主選擇汽車造型道具,隨音樂節奏的變化在場地上表演“開車走道”的聽音樂游戲。
由此,小班幼兒能夠充滿興趣、自主積極地選擇區域活動,開展富有情境的游戲活動,體驗自主活動的快樂,有效達成活動目標。
在區域活動中提供與主題相關的有層次、可操作的材料,能讓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積累相關的知識經驗,從而提升主題目標的實現價值。
以“娃娃家”主題式區域活動的材料投放來說,我們經常會看到在活動區內的炒煮臺投放的蔬果成品種類繁多、顏色鮮亮;衣柜內的衣物數量也不少。但是幼兒的參與只是局限于將提供的蔬果玩具放進炒鍋翻炒,或是擺弄娃娃衣服等,無實質性的教育作用和發展平臺。
結合幼兒現有的生活經驗,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嘗試將“娃娃家”的區域環境進行重整優化,規劃出套房式的游戲功能區,開設了“小段娃娃家”主題區域式游戲課程。根據教學活動的需要,我們在“娃娃家”套房內設置出廚房、臥室、書房和洗衣間等功能區。
雖然廚房提供的還是瓜果蔬菜,但這些瓜果蔬菜不再只是模擬擺設而已,而是賦予其可操作、可發展幼兒多種能力的半結構材料,比如在漢堡上改裝了拉鏈,在蘿卜頭上釘上暗扣,選擇直絨布分開制作香蕉肉和皮等等。以此類推,將提供給幼兒玩的材料進行精心構思、巧妙設計,盡量讓材料具有可塑性,創設可以邊玩邊動手制作的平臺,既能讓幼兒在瓜果蔬菜的外形特征上加深認識,又發展了其動手能力。
臥室里的世界也是豐富多彩的,在與幼兒回憶自己家的套房結構時,又生成了更衣室這一功能區,材料更加多元化,有娃娃的套頭衣服、拉鏈手包、系鞋帶的鞋子;還提供了一面美容鏡,再放入首飾盒、耳環、頭飾、發卡等。女孩子們常常聚在更衣室里樂不思蜀,幼兒整理歸類的能力拓展也因為衣柜的細心標識、首飾盒的巧妙設計發揮了功不可沒的作用。
書房里的圖書可以與廚房主題相對應,投放一些制作瓜果的書籍、設置制作平臺與超輕泥、橡皮泥等美工素材,讓幼兒通過閱讀制作圖畫書增長自制技能及想象空間,在畫面與實物建立聯系的過程中獲得樂趣,使得其閱讀能力大大提高;再引導幼兒將制作好的作品成果送到廚房進行游戲的延伸,使得幼兒的滿足感得以提升。
這里不得不提的是洗衣間的設置對于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他們對于洗洗涮涮的事情期待已久,當發現洗衣間有洗衣盆、搓衣板、晾衣架、夾子等用具時,就迫不及待地融入其中了——孩子們將一件件衣服用力地搓、擰,而掛、扣、拉、扯等技能也在不亦樂乎的游戲活動中逐步養成!
材料是小班幼兒自主參與區域活動的重要載體,多元化的材料不限制玩法,鼓勵幼兒多種選擇和組合,支持幼兒多種探究和多樣玩法,有利于增強幼兒活動中的操作性。
小班幼兒在主題式活動區中有著不同的個性展示和興趣愛好,設置個別化的展示空間既有利于主題下不同活動區作品的展示,又有利于區域中不同幼兒作品的展示,能夠促進幼兒積極地參與活動,增強與材料、同伴的互動影響。
和美工區的繪畫、手工作品展示一樣,在語言區和數學區可圍繞著主題開展來制作主題故事情境小圖書,以繪畫或是對開展過程中的資料圖片進行剪裁再利用,制作出相應的主題作品書,布置醒目的懸掛區,供下次主題區域活動時進行資源共享,或是進一步的制作升華。
主題墻也是創設展示的一種表現形式,是幼兒學習成果的直接展現,它直觀地展現了幼兒在某個主題活動中的學習成果。以小班主題活動“我喜歡的車”為例,在主題墻上巧妙地留出一方孩子作品展示的空白地,合理創設規劃展示區,可以有美工區幼兒制作好的各式各樣的車,也可以讓幼兒對車的停靠進行車位編號,還可以拓展主題墻面,變靜態的展示為動態的游戲活動——當幼兒展示制作好的立體車時,便開心地玩上了開車游戲,玩得不亦樂乎,但隨之馬路上的混亂導致幼兒不得不停下游戲思考對策,從而生成了“設計交通標志”這一個主題內容,于是,立體主題展示墻面上又增添了幼兒自己制作的交通標志,豐富了主題活動展示的內容。
通過幼兒與主題墻的交流和互動,我們發現展示區域發揮的教育功效不僅僅是擺設觀賞而已,更是提升了幼兒的活動興趣,并從中獲得諸多教育價值。
總之,依據《指南》精神創設主題式活動區應著重考慮情境化、多元化和個別化的問題,以進一步增強幼兒活動的趣味性、操作性和互動性,才能更好地關注、尊重和支持幼兒的游戲意愿,提供給幼兒自愿合作與交往的機會,促使幼兒樂意探索和操作、敢于表達和表現,在區域活動中獲得自主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