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設置勞動教育課程成為中小學的必然選擇。哈爾濱市雷鋒小學校挖掘雷鋒特色,開發“勤勞雷鋒”勞動課程,以培養學生自理能力為主要目標,在各個年級實施不同層次和類型的勞動教育。同時,學校積極參與哈爾濱市教育局、南崗區教育局聯合組織的遠程種植活動,將種植活動列為學校“勤勞雷鋒”課程中種植實踐類課程的主要內容。種植活動內涵豐富,是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生命教育、科普教育的良好素材。學校以種植活動為切入點,開發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內容豐富的“種植課程”,以點帶面,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種植科普課堂:學知識激發愛國之情。遠程種植活動中的茄子、辣椒、番茄等,學生們看似對其很熟悉,其實也有很多“小問號”:“朝天椒和小辣椒的區別是什么?”“怎樣區別小番茄和大番茄的植株?”“水稻是什么?十三億人都吃大米,要種多少水稻?”了解到學生們心中的疑問,學校開設了“種植科普課堂”。科學老師結合這些問題,給學生們制作相關PPT或推薦一些科普小視頻。學生在“種植科普課堂”中,了解這些植物的特點,掌握相應的科普知識;了解到我國農業的發展,認識了“水稻大王”袁隆平,并為祖國農業發展的成就而自豪,激發愛國之情。
種植指導課堂:知方法提高種植能力。相較于科普知識,對于種植,學生們最關心的問題還是“自己的小苗怎樣培育”。土壤保持怎樣的濕度,多長時間施一次肥,小苗長到什么時候可以掐尖摘心……針對這一系列問題,綜合實踐老師們分不同類別查找資料,在綜合實踐課中講解和教授種植方法。老師們以不同的形式向學生講授栽種和管理植物的方法,耐心解答學生們在種植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此外,學校還通過種植管理微信群、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將農科院專家傳授的種植方法、技術等提供給廣大師生,校長也親自對各班學生進行指導和答疑。
種植創意課堂:巧手展示勞動創造之美。美術老師發揮學科特長,在美術課堂開發了“勤勞小雷鋒,巧手繪豐收”的種植創意課堂,指導學生們利用各種材料制作與果蔬有關的藝術品,深受學生喜愛。宋琪老師的“茄子蛋殼畫”利用了每家都有的雞蛋殼,設計十分巧妙;肖琳老師的“皺紋紙做水稻”漂亮、精致。學校還通過班級種植群向同學們推出了南崗區其他兄弟學校們的微課:折紙、彩泥、水果拼盤……學生們在實踐中不亦樂乎地創造著。他們的心思巧妙,創意新奇,作品更是妙趣橫生。
種植美食課堂:延伸實踐弘揚傳統美德。種植的成果是我們熟悉的食材。學校結合“勤勞雷鋒”勞動課程,將種植成果與“美食烹飪”類課程整合,推出了“巧燜米飯”“番茄炒蛋”“自制香辣剁椒”等美食課堂,讓學生們利用居家學習的時間感受烹飪的樂趣。最受歡迎的是東北家常菜“肉末茄子”,學生們研究它的制作工藝,希望能用自己的“高超廚藝”為長輩奉上一道美食。端午節學校開設包粽子“美食課堂”,學生們為家人包粽子的認真勁和喜悅感,讓每一位雷鋒教育人感到欣慰,敬老愛幼的中華傳統美德已經植根于學生的內心深處。
種植展示課堂:評價激發勞動的內驅力。遠程種植活動為學生提供了科學觀察、勞動實踐的機會,也使他們在種植勞動中收獲了美好和成長。當學生們靜心欣賞種植的成果時,成就感溢于言表。學校通過多種線上方式為學生提供展示平臺,同伴們互相欣賞評價,互相學習借鑒,激發了熱愛種植、熱愛勞動的感情。學校還以學年為單位,定期在微信公眾號中進行階段性展示,及時向家長和社會反饋學生們的種植成果。
“勤勞雷鋒,快樂種植”。雷鋒小學的全體師生互幫互助,同心協力,以種植活動帶動課程深入發展。在遠程種植的隊伍中,雷鋒小學還是一名新兵,在勞動教育的征途上,學校邊學邊研究。學校全體教師愿在種植課程的開發中凝聚智慧,碰撞思維,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帶領勤勞的“雷鋒娃”在種植課程中快樂成長、幸福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