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 廣東 中山 528402)
就舞蹈啦啦操來說,是一項新興體育運動項目,其發展速度非常快,有著多樣化的特點,動感活力等,是“積極向上、自信樂觀”精神的客觀呈現,不斷出現在社會體育、大學校園中,深受大眾喜愛。隨之,我國相關部門對此也引起了高度重視,頒布了相關規范性文件,即《全國啦啦操規定套路》,舞蹈啦啦操已被分為不同等級,即一、二、三級舞蹈啦啦操,分別為花球、街舞、爵士,其能量消耗數值各不相同,比如,心率、總能量消耗、耗氧量,對其進行全面、深入研究,利于為科學健身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隨之,研究者從不同角度入手對舞蹈啦啦操能耗測定進行了深入探討。
以“耗氧量、代謝當量”為例,在研究中,發現一級舞蹈啦啦操(花球)耗氧量數值為21.66ml/分鐘/kg,最大耗氧量可以達到30.01ml/分鐘/kg,代謝當量數值為6.19MET,最大可以達到8.57。就代謝當量來說,是指運動過程中,耗氧量、安靜耗氧量二者的具體比值,也就是說,耗氧量、代謝當量二者存在某種關系,低強度活動的代謝當量不會大于3MET,極限強度運動代謝當量則不會小于9MET。就一級舞蹈啦啦操 (花球)來說,其代謝當量處于3-7MET之間,大約占到整套花球舞蹈啦啦操的一半,如果占到40%,說明花球舞蹈啦啦操已屬于中高強度的體育運動。根據耗氧量以及代謝當量波動情況,發現一級舞蹈啦啦操(花球)在這兩方面都呈現上升趨勢。
以“心率”為例,在能耗測定過程中,發現整套街舞啦啦操平均心率每分鐘達到117.98次,最大每分鐘可以達到141.43次,一旦超過120次,說明為中高強度運動。在研究中發現,二級啦啦操(街舞)屬于中低強度。就其心率來說,處于波動變化狀態,剛開始,處于上升趨勢,35秒之后,心率大都為每分鐘120次,這也正好符合人體生理變化規律,心率變化和啦啦操動作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全身各部位都參與到運動中,注重各部位動作的有機融合,要具有隨意性特點。就三級舞蹈啦啦操(爵士)來說,以“耗氧量、代謝當量”為例,在分析過程中,發現可以將其變化分為三個階段,即上升-平穩-波段上升,總的來說,二者都處于上升趨勢,在上升段中還會出現兩個峰值。就其代謝變化來說,在能耗測定過程中,發現和啦啦操動作緊密相連,其動作持續而流暢,可以很好地將參賽者身體線條、曲線完美展現出來,動作必須和音樂同步。隨著動作幅度增大,消耗的總量也在不斷增加,尤其是重心下降與下肢運動方面。
近年來,隨著健美操和舞蹈啦啦操運動人員數量的上升,我國對于相關專業的理論及技術性研究逐漸深入,越來越多的案例數據表明現階段運動員的體能訓練存在一定缺陷和弊端。許多運動員對于訓練項目和身體鍛煉的認知都無限趨向于完成目標,而意識不到身體能力和運動素養的進步。舞蹈啦啦操無論是力量、速度、耐力、反應力還是身體柔韌性,每個項目的訓練都有一定的標準。這實際上是不科學的,只是作為最為有效率的訓練標準制定計劃的。普通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與專業的國家隊隊員相比較而言,更加需要量身制定的訓練計劃,明確自身能力上限和問題所在。對于一些動作協調訓練、高強度力量訓練來說,過度的訓練量反而會導致身體超負荷,受到傷害。體育運動并不能直接增強身體素質,這只是一種形式和途徑,使其變強的是身體在經過鍛煉后肌肉撕裂再恢復的過程。因此,任何訓練一旦缺少適當的休息階段,效果往往適得其反。體能訓練是必要的,但運動員必須清楚了解自身所需要的體能訓練的量和強度,不能一味地接受指導,按照計劃執行流程。對舞蹈啦啦操隊員而言,個別動作的完成度可以依靠整體舞蹈的流暢度來彌補,動作協調可以根據自身的反應力來完善表演效果,在大標準的限制下,根據運動員自身需求和問題改進訓練計劃,制定屬于自己的小規則,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放傳統訓練對運動員能力的束縛,激發其潛力,突出優勢,減少優勢和能力不同導致的水平差異,使整個隊伍的舞蹈啦啦操更加協調、一體化。再者,從訓練模式和訓練方法的角度看,不僅要考慮到自身能力,還要考慮到外部影響下的挑戰訓練,與隊員的配合、場地的環境、教練的評價以及觀眾的影響等等,這些都是在訓練中需要彌補的。尤其是運動員自身心態很容易受到外部環境影響而無法發揮真正實力,使得在正式表演中不能保持常態,注意力不集中、呼吸紊亂、心神不寧等情況都會使得能耗增加,容易出現失誤。
根據《全國啦啦操規定套路》相關要求,不同級別的舞蹈啦啦操生理反應并不相同,二級舞蹈啦啦操(街舞)的能耗是最高的,一級舞蹈啦啦操(花球)消耗最低。站在運動角度來說,運動強度最大的是一級舞蹈啦啦操(花球),運動強度最小的是二級舞蹈啦啦操(街舞)。如果各級啦啦操時間相同,可以這樣進行分類,即一級:街舞;二級:爵士;三級:花球。如果時間不相同,以當下套路為基點,需要適當降低一級舞蹈啦啦操(花球)的運動強度,將其調整為中等運動強度,動作的增減要結合動作變化中人體具體能耗為中心。
以“一級舞蹈啦啦操(花球)為例,在編排過程中,編排人員要全面、客觀分析一系列動作變中能耗數值變化情況,進行合理化編排,在自主創編過程中,編排人員需要全方位準確把握自身的身體素質,把控好動作難易程度以及動作幅度,確保順利完成整套運動。對于20歲左右的青少年來說,可以選擇難度較大、能耗較大的動作,有效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對于初學者來說,在練習過程中,盡可能選擇一些間位移較多、重心有起伏變化的動作,便于自身快速、準確掌握重要的運動要領。如果是二級舞蹈啦啦操 (街舞),動作隨意性特別大,動作變化過程中人體能量消耗增長幅度并不是特別明顯。在編排過程中,編排人員必須全方位客觀分析相關動作,比如,軀干動作、踢腿動作,對于青少年來說,可以適當增加運動強度,可以有效提高其心肺功能,具有強健體魄的重要作用。如果是三級舞蹈啦啦操(爵士),在編排過程中,編排人員可以適當增加一些軀干幅度、下肢踢腿運動,增強運動的強度,促使動作技術、運動強度、能量消耗三者有機融合,提高自身成績。
舞蹈啦啦操運動員的訓練必須要注重全面發展,這里的全面并不是多項達標,而是運動員自身能力和素養全面發展,在體能訓練的基礎上找到自身的不足,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體能訓練。與教練進行意見交流,分析進步空間,改正訓練方法,調整訓練計劃,使其運動時具備積極的心態和良好的狀態,實現全面發展。
考慮到運動員的個人素質,訓練課程的設置不一定需要統一,要根據運動員平時的能耗和耐力來規劃訓練計劃,根據運動員的表現和實際情況合理安排上課時間和訓練內容。尤其是針對一些特長優勢明顯的學生,不僅要將其潛能激發,還要重視與隊員的配合訓練,帶動隊員進步,提升整體的協調性。
舞蹈啦啦操的一些特殊動作極度依靠運動員的肢體力量,無論是上肢力量、下肢力量還是核心肌肉力量,一些動作的完成度要想達到標準的同時保持后續舞蹈動作連貫,就必須加強力量訓練,并且是不單純的力量訓練,會融入速度、柔韌性等素質的訓練,以確保身體和肌肉在運動中不會受到傷害,一些特定技巧和姿勢也能夠有效減少完成動作所花費的力氣,降低運動能耗;一些符合運動員自身能力提升的訓練,則需要進一步進行能力評估,做到動與靜的完美結合。
在實際訓練過程中,訓練的負荷量和強度與實際訓練成果并不一定成正比,換而言之,如果訓練負荷量和強度過大,很可能會對運動員的體能產生負面影響。因此,訓練力度必須要建立起運動員的真實體能現狀基礎上,一定要確保運動員完成訓練動作的質量。
心理健康是指個體正常活躍的心理狀態,具有與環境保持良好的心理適應能力,反映了人類心理系統自身的高水平。高水平運動員之所以能夠取得優異的運動成績,不僅僅因具有高超運動技術,還與長期訓練所磨煉出的強大的心理素質有關。實際上,教練員只注重運動員的技、戰術訓練,不重視心理訓練。那么運動員在訓練時和正式場合時就會無法找到狀態,缺少比賽的真實感,心理會呈現一個極端壓抑或高度緊張的狀態,做動作耗費的心力是平常訓練的2-3倍,持續的高壓下,一旦出現失誤,運動員更加無法調整狀態,嚴重影響其成績。這種遺憾的結果會像印章一樣刻在運動員的心理,對個人體育事業的發展和日常生活都會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心理素質訓練也是極其重要的。尤其是舞蹈啦啦操作為一個整體的運動項目,個人發揮會影響集體榮譽,強化心理健康教育,是舞蹈啦啦操之類的健身運動所必備的。忽視心理訓練,單一追逐優異的運動成績,會使很多高水平運動員身心健康極端不平衡,運動員運動能力逐漸下降。
如果不遵循科學、健康的訓練原則,始終保持高強度的訓練,將運動員的職業生涯堵在唯一一次比賽上是不可取的,選手的損失慘重,前途不可挽回。不僅心理上出現問題,而且會導致身體傷痛無法恢復。高水平優秀啦啦操運動員心理特征包含:高超的運動表象能力、高度的自信心、高度的注意力控制能力、高度的參賽欲望等。啦啦操運動員在日常訓練工作中和在比賽前熱身候場時能充分運用高超的運動表象能力,進行成套動作的演練,節省體力且非常有利比賽成套的流暢順利完成。本次比賽聚集全球各國啦啦操精英的賽事,熱身候場訓練時運動員會和競賽對手近距離接觸,當發現對手的運動技能或整體編排優秀,會產生一種內心空虛感,但擁有高度的自信心,會使啦啦操運動員帶來一種獨特強大的氣場,且會使得運動員的運動能力發揮得更加出色,不被周圍的客觀環境所影響。如何正確應對正式場合中所產生的負面情況和心理問題,是強化心理素質的關鍵,遇到實力較弱的對手,要保持良好的心態,不驕不躁,找到狀態,完美完成動作;遇到實力強大的對手,則要分析自身優勢和缺陷,制定戰略,激發斗志,保持信心,盡全力做到最好。
總而言之,由于各方面因素影響,舞蹈啦啦操的能耗各不相同,動作難易程度也各不相同,不同群體需要根據自身各方面情況,選擇適宜的舞蹈啦啦操級別,有效鍛煉身體,結合各級舞蹈啦啦操難易程度以及能耗情況,合理編排動作,運動過程中充分展現各類舞蹈啦啦操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