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嘉興高級中學 楊興美
仿寫題:追求精細獲高分
文 嘉興高級中學 楊興美
仿寫題對語言表達有較高的要求,如語言連貫、用詞精當、語言生動形象,有的甚至要體現思維的創新性。這種高要求使仿寫題成為錘煉語言的“戰場”,換句話說,仿寫題要獲得高分,必須在語言上精耕細作。
下面以一道仿寫題為例展開分析。
挽聯,是哀悼死者、治喪祭祀時專用的對聯。它是對逝者的哀悼,也是對生者的慰勉,有其社會性,也有其時代的代表性。通過高中階段的學習,我們了解了許多古今中外的偉大人物,請選擇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位,為他(她)寫一副挽聯。
【示例】霍金先生挽聯:
碩望推中外,四度空間,怏怏病體乘風去
大成邁古今,太虛黑洞,赫赫英名為史留
人物:_________________
挽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細加工點一:形式
仿寫時,基本要求是仿寫的句子與示例句式一樣。具體到這類對聯式仿寫題,除了句式與示例一樣外,在形式上還要求上下聯字數相等、結構相同,對應的詞語詞性一致、語意相關,平仄大體和諧。
典型錯解1上下聯詞語結構不對仗
人物:魯迅
挽聯:
俯首做牛馬,棄醫從文,嘔心瀝血為人民
橫眉千夫指,辛辣諷刺,錚錚鐵骨不折腰
這副挽聯與示例字數相同,內容凸顯了魯迅以筆為刀,渴求在針砭時弊中喚醒國人、拯救國人民族精神的形象。
不足之處是,上下聯對應位置的詞語結構不一致。比如“做牛馬”與“千夫指”、“棄醫從文”與“辛辣諷刺”、“嘔心瀝血”與“錚錚鐵骨”,都存在結構不對仗的問題。
此外,內容上只表達了對魯迅先生的贊頌,沒有體現挽聯“對逝者的哀悼”這一要求。
【修改后】
俯首做牛馬,棄醫從文,昔日何人敢吶喊
橫眉指千夫,諷疾砭弊,今朝文壇念彷徨
精細加工點二:內容
除了形式符合仿寫要求,還要注意仿寫的內容。挽聯的內容本身就具有特殊性,即題目中指出的“它是對逝者的哀悼,也是對生者的慰勉,有其社會性,也有其時代的代表性”。也就是說,在內容上,逝者的精神品質、取得的成就、給后人帶來的影響等需要得到體現。
典型錯解2內容沒有體現挽聯特點
人物:諸葛亮
挽聯:
談笑風生間,羽扇綸巾,無屑偽面君子三尺劍
受命危難前,烽火狼煙,不懼萬馬千軍九里連
從形式看,這副挽聯基本符合示例,詞性對仗整體較為工整,如“羽扇綸巾”對“烽火狼煙”,“無屑偽面君子”對“不懼萬馬千軍”,“三尺”對“九里”等。唯一不足的是,上下聯的第3句示例是7個字,該挽聯是9個字。由于題目沒有明確要求字數必須與示例一樣,這一點不同不會影響得分,不過,這類對聯式仿寫最好還是要做到字數與示例一致。
內容上,這副挽聯對諸葛亮的臨危不懼、智慧謀略、風流儒雅都有很好的體現,但是,沒有體現對逝者的哀悼。
示例中給霍金先生的挽聯,除了寫出他在物理學領域的偉大成就和產生的深遠影響,“怏怏病體乘風去”“赫赫英名為史留”這兩句還將贊頌和悼念之情融于文字之中,既讓人整體了解逝者,更可以從中獲得精神的感召和思想的啟迪。
【修改后】
談笑風生間,羽扇綸巾,天妒七星終俱滅
受命危難前,空城絕唱,名留八陣惜難見
典型錯解3內容存在知識性差錯
人物:鄧小平
挽聯:
開國一總理,治理新國,開辟一國強盛
平凡小漁村,總理規劃,造就深圳繁華
在形式上,這副挽聯的上下聯中“開國一總理”和“平凡小漁村”、“治理新國”和“總理規劃”都存在詞語結構不對仗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內容出現了知識性差錯。挽聯寫出了改革開放下中國取得的可喜發展,但是,開國總理是周恩來,不是鄧小平,這種錯誤是非常嚴重的。同時,內容上也沒有體現“對逝者的哀悼”這一要求。
【修改后】
政績顯南北,改革初成,名垂青史英雄逝
名聲赫中外,建國正興,流芳百世萬民知
總體來看,同學們在仿寫時,能夠選擇恰當的人物,整體用詞合理。但是,仿寫是一項精細的工作。句式結構的準確、用詞的精妙、內容的精準等無法一蹴而就,都需要在擬寫初稿后進行深加工。同學們不僅要在平時不斷進行“擬寫—修改”的訓練,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在考場上,也要耐心雕琢語言,才能獲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