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江蘇 蘇州 215009)
田徑運動是高職院校體育課程中的主要活動項目,也是一類健康的運動項目,可促進人體新陳代謝,也可間接提升人體的免疫力,對于學生而言,是再適合不過的運動。雖然,參與田徑運動的好處多,但是損傷也由此而來,這是一個必須關注且重視的問題,只有做到了全方位的預防,才可確保學生安全有效的達到運動目的,也由此奠定了本次研究的價值和意義。
田徑運動,屬于一類較為激烈、運動幅度較大的運動,高職院校學生自然容易在田徑運動中產生各類損傷,我們將其進行了整理與劃分,且涉及徑賽類項目、田賽類項目,可歸納總結為以下幾點:
擦傷、刺傷的產生,與粗糙物質的接觸和摩擦有著緊密關聯,學生肌膚大多嫩滑,容易被擦傷和刺傷,進而導致破皮與流血,一般見于學生跑步過程中的意外摔倒,摔倒過程中,學生不能掌握平衡且不能迅速做出支撐反應,所以會造成肌膚與粗糙地面的強烈摩擦,輕者會出現破皮或小血點,重者會出現大面積破皮和出血,這個時候往往需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和相應的包扎。而刺傷,也大多與運動中的意外摔倒相關,但大多是被地面的尖銳物質或身旁的尖刺植物刺傷,當然,也不排除被釘鞋踩傷、標槍刺傷等情況,這種損傷,大多在皮膚表面造成小的創口,但是損傷往往會很深入,也需立即就醫,嚴重的時候,會對學生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需要格外關注。值得一提的是,為了避免傷口感染并加重病情,應當盡可能的不用手直接觸碰傷口,第一時間就醫是最合理的做法,如果個人行動力有限,還需在其他學生的幫扶下進入醫務室接受細致處理。
肌肉拉傷,指的是身體肌肉收縮強烈或拉長過度造成的肌肉損傷,嚴重的話會造成斷裂,一般表現為肌肉疼痛、壓痛、腫脹或發硬,甚至出現功能障礙等問題。而韌帶拉傷與肌肉拉傷有很多相通之處,也是由于韌帶過度拉長、收縮造成的一種損傷,與肌肉拉傷的外在表現并無太大差異,但是需要及時處理,處理不當極易造成慢性疾病,還可能遺留功能性障礙,直接影響今后的運動和練習。肌肉拉傷后與韌帶拉傷后,都不能再進行激烈的田徑運動,需要長期靜養直至恢復。值得注意的是,韌帶拉傷常見于膝關節、踝關節,所以需要高職院校學生格外關注并做好防護。
在田徑運動中,關節扭傷現象很是普遍與常見,一點輕微的扭傷一般會被學生忽略,有時是一種誤判,極易造成傷勢的再次惡化,需要高職院校學生切勿大意,一旦在田徑運動中發生扭傷,就需要立即就醫。關節扭傷一般多見于踝關節、肩關節及腰部,多與身體失衡、運動力度過大有關。通常情況下的外側副韌帶扭傷,多由于腳內翻導致,一旦發生這種問題,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患足持重能力,后果是出現跛行、足踝腫脹壓痛等問題。嚴重的時候,踝關節韌帶會被完全撕裂,這個時候的疼痛感會嚴重加劇,會帶來一系列更嚴重問題,如扭傷部位的腫脹更加突出與明顯,甚至會出現皮下淤血現象,這些現象均表明學生的關節扭傷已經甚是嚴重,還需立即停下運動并就醫。
骨折是田徑運動中學生受到的最嚴重的傷害,多與激烈運動和防護失當有關。雖說在日常田徑運動中,學生發生骨折的現象并不算多見,但是一旦產生這種損傷,都是嚴重的,比肌肉、韌帶損傷的靜養時間都要長,一般都需要打石膏進行治療。骨折一般見于四肢、脊柱,以脊柱的骨折最為嚴重,甚至會影響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所以說,做好運動防護、展開合理運動是非常有必要的。
雖說在田徑運動中受傷是常見的現象,但是造成損傷的原因卻千差萬別,還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可歸納總結為以下幾點:
對于運動細胞活躍且年輕氣盛的高職院校學生而言,很容易忽略和不重視運動防范,總認為自己不會輕易受傷,這是一種常見的思路,在經常運動的學生身上體現的更為明顯,正是由于這些錯誤觀念的存在,才導致學生只關注運動過程、輕視了身體承受能力,容易滋生大意、馬虎、不重視等風險因子,所以說容易在田徑運動中受傷。當然,這與課堂中教師安全教育未落實到位、灌輸到位也存在一定關聯,才會間接造成學生防范意識不足,過于急切的與盲目的展開教學,只會本末倒置、弊大于益,需要相關教師懂得這一點。
要知道,為了保護自己不在田徑運動中受傷,均會在開始運動之前進行熱身活動,只為將全身肌肉、神經系統、內臟器官等充分調動起來,有一個對運動的適應過程,也可立即為靜態到動態的一個過渡階段,對于學生而言可以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但是日常運動中,仍舊可見進行了運動前的熱身活動卻在運動中受傷的情況,可將其緣由總結為運動前熱身活動不充分、不規范,如熱身時間過短、熱身活動量大等等,熱身運動進行的好與壞、差與優,都直接關乎學生在運動中的表現及承受能力,如果熱身未充分、未規范,則會降低或消除熱身活動的真實價值和功效,才會讓學生身體處于不適合運動狀態,所以才會容易出現各類損傷。
運動技術出現錯誤,如未及時糾正,很容易造成身體的不同部位出現不同的損傷,主要是因為錯誤的運動技術不符合人體力學和身體結構特點,是一種損耗身體機能、身體能量的錯誤運動方式如中長跑運動中膝關節反復屈伸,髖脛束因此不斷地前后滑動,與股骨外踝之間發生反復摩擦,極易導致膝外側特通征候群。這類錯誤的運動方式,在不同種類的田徑運動中均為常見,長此以往,必然會增加身體損傷幾率。除此之外,學生的身心素質差也是導致身體在田徑運動中產生各類損傷的間接因素,或緊張、或恐懼、或咳嗽、或感冒等,都會更容易影響學生的注意力、反應速度、敏銳度、洞察力等等,所以更容易受傷。
運動負荷過大與教師的教學與指導脫不開關系,教師如果不能對學生的運動能力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很容易在運動量設計和把握上出現差錯和誤判,容易給學生運動造成強烈負擔,從而超出學生身體承受范圍,也就最終產生了身體上的損傷。如果再加上時間緊迫、任務艱巨,一時情急之下學生更易做出超出身體承受范圍之外的動作,身體必然出現損傷。除此之外,專項運動中的操之過急與過分的將注意力集中在某一個部位的訓練,也會導致身體出現損傷,需要竭力避免才好。另外,學生對自身能力沒有清晰認知和盲目的與人攀比,都會滋生不服輸、不放棄的心態,本是好事,但是不服輸、不放棄的勁頭一旦過于強烈,很容易導致學生盲目、錯誤的加大運動量,也會造成物極必反的結果,身體出現損傷也就不難理解。
高職院校學生身體出現損傷與教學、訓練、比賽組織、安排不當也存在關聯。如投擲項目的教學與比賽組織與安排在狹窄地帶,明顯是不合理的,對學生身體產生損傷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很容易造成學生身體出現損傷。有時身體損傷風險還會波及四周圍觀的學生,這即是組織與安排不當的典型表現,還需教師全面統籌、科學布局,才可保障學生的身體不受損傷。
這里的教學環境與條件,涉及教學場地的寬闊與否、整潔與否,也涉及運動器材的質量好與差、天氣狀況的優于劣,這些都是造成高職院校學生田徑運動出現損傷的潛在風險。如,運動器材長期未檢查、保修和更換,很容易在質量方面出現重大問題,尤其是一些具有重量感、危險性的運動器材,很容易在學生使用過程中發生故障并給學生身體造成或輕或重的損傷。又如,在下雨天氣,盲目展開田徑運動,不僅會對學生視野造成干擾,還會讓學生躲避運動風險的能力大幅度降低,學生身體自然容易受到各類損傷。諸如此類的問題、現象還有很多,還需提高警惕,方可減少學生身體出現損傷的頻率。
以上內容,我們闡述了高職院校學生田徑運動損傷的產生原因,基于對這些原因的探查與了解,制定出預防田徑運動損傷的預防措施,具體包含以下幾點:
面對高職院校學生身體防護意識的淡薄問題,相關教師與教練還需全面的落實安全教育。向學生講述在田徑運動中做好安全防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要給對自身能力、身體素質盲目自信的學生敲響警鐘,打破這部分學生的僥幸心理、美好幻想,讓“人人都可能會受傷”理念深入人心,切實轉變學生以往的保守、錯誤運動態度及觀念,以此來加強對身體防護的關注和重視,也借此機會培養及增強學生的防范意識。這個過程中,教師切勿將教學任務的完成看的比安全教育落實還要重要,切勿將錯誤的教學觀念帶入教學中,循序漸進的對學生運動展開幫扶與指導,進而讓學生秉持著合理運動、健康運動的理念投身運動活動中,利于高職院校學生在保障身體安全的基礎上收獲更多快樂。
田徑運動對學生體能、身體靈活度有著較高的要求。為了避免不充分、不規范熱身運動的出現及降低實際防護功效的問題出現,教師應當認可與科學的開展運動前的熱身活動,在經驗不足的時候,可借鑒與汲取網絡視頻資料中的經驗,也可翻閱相關書籍,從而將熱身活動的活動量、時間拿捏的恰到好處。此外,為確保學生有興趣參與熱身活動并提高熱身功效,可組織與安排更符合學生“口味”的熱身活動,可添加一些游戲設計,進而調動學生參與熱身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此外,教師還應結合教學內容、學生身體狀況合理定制熱身難度、熱身主題和熱身時間,確保學生不被熱身運動消耗大量體力,確保學生通過熱身活動充分激活身體各項機能,利于學生在田徑運動中表現的更優異、身體更健康。
運動技術差錯與身體損傷問題的關聯性,還需相關教師與教練清晰認識,并有意識的加強技術傳授方面的指導和訓練,要在學生不理解時,進行親自示范,讓學生真正理解與掌握運動的合理技巧。這個過程中,還要有意識的加強技術方面的訓練,并在訓練中敏銳洞察學生的表現,對學生出現的錯誤技術演練,要及時喊停并進行糾正和指導,直到學生的動作標準、技能合乎標準。另外,教師要多向學生講述人體結構與力學方面知識,使得學生樹立合理實施正確運動技術的態度和觀念,也以此來增強學生運動自信心。在此基礎上,為有效增強學生的身心素質,減少身心素質較差導致的身體損傷事件,還需制定并實施因材施教科學方案,建立在對學生運動能力、內在感想了解基礎上,與學生多互動、交流的同時,多鼓勵、夸贊學生,給予學生自信,并要多肯定學生的努力成果,更要在學生群體中傳播及滲透“失敗是成功之母”的理念,進而增強學生的抗擊打能力、不屈不撓的精神,使得學生身心素質得到有效增強,進而減少在田徑運動中的損傷。
面對因為運動負荷過大造成的學生身體損傷問題,教師應當擺脫以個人為中心的教學思維,將更多的注意力轉移到學生身上,探求學生真正的運動能力與承受水平,進而設計貼合學生運動水平的運動量、運動力度,進而讓學生真正受益。除此之外,要在統一運動負荷基礎上,細化運動負荷的要求與標準,充分滿足每一位學生的需求并實現針對化教學,使得每位學生的運動負荷控制在合理范疇內,不對學生身體造成過重的壓力和負擔,進而保護學生身體不受損傷。另外,還要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分層,可結合運動能力進行分層,也可結合身體素質進行分層,總之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循序漸進的增加運動負荷,要知道“一口吃不成胖子”,還需秉持耐心慢慢來,進而為學生身體健康及安全提供保障。
從以上論述中我們得知,不合理的教學、訓練、比賽會增加學生受傷概率,為此,教師必須將教學、訓練、比賽安排妥當與合理。想要達成這一目標,就需要教師根據學生近期表現及狀態,進行相對應的教學、訓練與比賽,如在學生鞏固運動成果后組織與開展比賽活動、在學生精力充沛的時候展開訓練,而非在學生疲憊的時候展開訓練、在學生頭腦清晰、思維靈活的時候展開教學,而非在學生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展開教學等等,一切都應圍繞學生而展開,實現勞逸結合、避免身體過度消耗和勞損。另外,還需在教學、訓練、比賽前考察對學生身體造成損傷的潛在風險,根據風險類型進行相對應解決,確保最終組織與安排合情、合理,進而為學生身體安全提供全方位保障。
良好的運動環境與條件,可有效提高學生運動安全,因此,教師要嚴格審查教學環境與條件,確保學生運動高效且安全。包括對教學場地的考察,查看運動區域是否干凈、整潔,是否有異物存在,一旦發現,要立即處理和合理安置,進而確保學生在運動中不被干擾、確保學生身體健康與安全。除此之外,還需考察運動的天氣狀況,面對陰天嚴重、下雨、打雷等惡劣天氣,可考慮在室內進行運動或教學。另外,還要定期對學生的運動器材進行檢查,查驗是否存在損壞風險,一旦發現要立即丟棄并購置新的運動器材。做好這些工作,可確保學生運動隱患持續減少,可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安全、更可靠的運動環境,利于學生安心的進行運動。
從以上論述中我們得知,高職院校學生田徑運動損傷十分常見,有輕微的損傷,也有十分嚴重的損傷,造成這些損傷的原因有很多,還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除了在日常運動中做好安全教育、熱身活動合理實施、運動技術傳授、教學工作妥當安排、教學環境與條件嚴格審查外,還需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加強醫務監督、重視運動恢復,切勿只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生運動前期工作中,以此來給學生提供更全方面的身體安全保障。關注學生心理變化,只為增強學生運動信心,擺脫負面情緒的干擾與影響,利于學生集中精神與意識投身田徑運動中,利于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洞察力、反映速度等等,可確保學生不發生身體損傷,即使產生了身體損傷風險,也利于學生及時躲避,從而保障身體處在安全范疇中。加強醫務監督,主要是為了加強病情診斷結果的精準性,從而實施更具科學的救治方案,利于學生身體的盡快恢復。重視運動恢復,主要是給予一些身體受到損傷學生的一些特殊幫助,在身體快要恢復如初的階段,有必要讓這部分學生進行一些簡單動作鍛煉,還可配合一些中醫按摩手法、針灸手法進行調理,從而加快學生身體快速康復。
值得一提的是,相關教師的思想覺悟、教學觀念還需與時俱進。要知道,他們是學生運動中的引導者、指揮者,對于學生的影響是至深、至遠的,所以才更需要教師加強個人建設、提高綜合素質。這個階段中,高職院校也需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力度、考核力度、獎懲力度,調動教師學習與上進的主動性、積極性,進而加強校園師資力量,使得學生接受更科學、完善與合理的教學,進而為學生運動安全、身體健康提供全方位保障。
綜上所述,田徑訓練中的運動損傷較為常見,為避免學生免受身體傷害,還需高校與相關教師關注與重視此類問題,并從日常教學出發,結合學生身體實際狀況落實貼合的訓練方案,實現因材施教、寓教于樂,只要探求并落實運動損傷的預防辦法,相信會改善田徑運動損傷現狀,利于培養出更合格的體育人才,我們對此抱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