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體育部 北京 100872)
2020年春節期間,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下文簡稱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國迅速蔓延,造成大范圍傳染爆發,導致幾乎全數企業停工、學校停學,對全球經濟、教育等發展都造成了極大的損失。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傳染性極強,會給學校造成巨大的困難,因此教育部決定推遲開學時間,并鼓勵各地利用互聯網為學生提供學習支持,保證“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而體育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督促青少年進行體育鍛煉,提高身體機能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疫情期間,學校積極響應教育部號召,廣泛開展體育課線上教學,教學場域由學校轉移至家庭,學校體育借助家庭環境展開,在此背景下,居家鍛煉、居家健身被發掘出來,成為一種新的風尚,被越來越多人所關注,“客廳馬拉松”、“家庭運動會”等也應運而生。
早在1998年日本就提出了學校體育要向家庭和社區延伸,形成開放的體育教育網絡,為青少年、社區居民和家庭成員共同參與體育活動創造良好的運動環境。體育教育不僅是學校教育的一部分,還存在于家庭教育、社區教育等多方面元素中。一方面,在家校合作互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深層次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訴求,能夠成為學校教育改革的不竭動力。特別是在學校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往往是以集體性的動作練習為主,難免會疏忽個體的獨立性發展,不能照顧到每一位學生的興趣愛好,這就需要家庭體育的介入,通過父母激發孩子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滿足孩子對所熱愛運動項目的追求。在這一過程中,建立家庭與學校之間的聯系,家長及時將孩子的信息反饋給老師,老師也能在第一時間給予孩子更多的關注,或者適當改變校本課程的教學方式。另一方面,家校體育合作的開展不僅有助于學校體育的變革,還能充分帶動家庭體育的發展。學生將在學校獲取的運動知識及運動技能帶回家教給父母,指導父母進行一定程度的體育鍛煉,從而為營造和諧的家庭體育氛圍奠定基礎。
構建體育教學家校合作的發展模式,能夠打破青少年參與體育運動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形成從學校到家庭的無縫銜接,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時期,學校體育或許只能滿足基本的運動需求,而當青少年從學校回到家中、社區后,卻可以進行多元化的練習,以滿足自我的運動需求;同時體育教學家校合作是一種拓展體育校本課程發展的新形式,它有助于強化家庭與學校之間的聯系,因為通常在課外時間,學生與家人在一起的時間較多,更多的是接受來自家庭教育的熏陶,教師無法充分了解學生在校外的學習及運動情況,這就導致信息不對稱,課程內容的設置及課后作業的布置對學生缺乏吸引力,學生敷衍于事,從而形成一種惡性的循環。而強化家庭與學校之間的聯系,能夠使得體育老師在第一時間了解到學生的課余情況,從而針對學生的情況對課程設置進行一定的改變,充分做到因材施教,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家庭和學校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飾演著不同的角色,分化于獨立的個體之間,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許多家長缺乏對學校教育方式、教育理念的認知,缺乏對自我角色定位的思考,同時對于家校合作的意識比較淡薄,沒有認識到這種合作的重要性。從家庭方面來看,家長與老師之間的溝通往往停留于表面,僅限于對孩子近況的了解,鮮有涉及孩子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等。從學校方面來看,部分教師缺乏對家長的認知,認為家長不懂教育,不愿與家長共同承擔學生的教育問題。而體育教學家校合作的開展有助于教師與家長提升雙方作為教育者的自覺與反思,推動家校教育觀念與教學方法的改進與更新,家長主動參與到學校教育的管理中,老師積極與家長溝通孩子的身心狀況。同時還有助于家長完善自我社會角色的定位,不僅是孩子生活意義上的看護者,更是孩子啟蒙運動的引領者,印證了那句:“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體育老師。”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許多家庭對于家校合作的意識比較淡薄,沒有認識到這種合作的重要性。從家庭方面來看,部分家長缺乏參與學校管理及學校教育的意識,對學校教書育人的理解過于片面化,忽視了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也沒有了解到作為家長有責任與義務去參與到孩子的學校教育中。特別是在此次疫情期間的體育課程中,作者通過觀察發現,家長對于孩子參與在線體育課程的態度比較平淡,參與性也不高,只有當老師要求家長與孩子共同完成一個動作或一項任務時,才勉強參與其中。歸根結底,是家長對家校體育共育意識的淡薄,沒有將家庭體育當回事,簡單的認為體育課是在學校上的,在家里就應該以文化課為主。作者認為家庭體育與學校體育并不是兩個獨立的個體,二者還可以進行一定程度的融合,即學生將在學校習得的體育知識與技能帶到居家鍛煉中,并指導父母進行體育鍛煉,這也是“家校體育合作”的最表層含義。
現代體育發展中,家庭體育對孩子的影響不言而喻,現役亞洲足球第一人,孫興慜就表示,他的成功離不開父親的栽培與陪伴,在他小時候父親就陪同他一起訓練,經常觀看他的比賽并提出問題,父親對于足球的理念與堅持也一直影響著他,直到現在依舊是他所秉持的足球觀。或許個例不具有說服性,但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往往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父母的言行舉止皆會影響孩子的思想行為,還有人說,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體育老師”。
學校與家庭應該樹立起“家長是學校的同路人和合作者”這樣的理念,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時期,學校及家長應該更加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讓孩子在保證學習之于充分參與到體育活動中。這種理念的建立,一方面,既尊重家長,又引領家長,讓家長學會溝通、關心,明確家長角色的重要性,并不只是負責孩子的衣食住行,還要更多地與孩子進行身體、心靈上的互動,當好孩子的“第一任體育老師”。另一方面,家長需要摒棄對學校完全依賴的心理,主動參與到學校的教育管理中,與學校達成聯手共識,保證家校合作方式的科學合理性。
恩格斯曾經指出:“就個別人說,他的行動的一切動力,都一定要通過他的頭腦,一定要轉變為他的愿望的動力,才能使他行動起來”。學生亦是如此,只有讓其感受到參與體育運動的快樂,才能充分激發其對于體育運動的興趣與熱愛,從而自發地去參與體育運動,形成自主參與的意識。體育在線教育更要遵循這個原理,特別是在中小學階段,學生對于體育運動還沒有明確的興趣表現,激發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興趣就是該階段最重要的任務,而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體育在線課程的內容設置受到家庭場域約束,很多運動項目不能全面開展,這就導致體育課程的內容具有局限性,如果再不輔以一定趣味性的游戲或比賽,那么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的參與性將大打折扣,因此加強在線體育課程內容的趣味性,是現階段體育在線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
同時在教案的設計上,盡量引導家長參與其中,比如,家長和孩子共同完成一個具有難度的動作或是一項任務,“雙人拱橋”、“雙人飛行”、“親子斜板擊掌”等;或是家長與孩子競爭比賽,設置不同的目標分數,看誰最先完成,“龜兔賽跑”、“鱷魚爬”、“猩猩跳”等。這樣既可以讓孩子在參與運動中感到快樂,又可以營造良好的家庭體育氛圍,促使家庭親子關系更加和諧、親密。
中國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程度首屈一指,但是在引導孩子參與體育、愛好體育這件事情上,尚且還需要喚起更多的共識與行動。在青少年參與體育運動的問題上,多半家長還存在缺少陪伴、鼓勵的現象,不久前在北京舉行的一項高中足球賽事上,看臺上只有不到10名學生家長。一名家長表示,從小到大,孩子幾乎就是在沒有觀眾的比賽中成長起來的。因此,在體育教育中,父母的重視、鼓勵與引導不可或缺,讓孩子養成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也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這不僅是給孩子一個健康的體格,更是培養孩子擁有一個健康的人格。同時在家校體育合作的過程中,家長也應從“旁觀者”的身份轉變為“參與者”,更多地去參與到學校教育地管理中,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記錄并反饋給老師,從而實現社會角色的轉變。
隨著互聯網信息化的飛速發展,線上交流變得越來越方便,學生在學校犯錯時,老師可以在第一時間與家長取得溝通,從而引導學生做出改變,這在現代教育發展中是一項重要的家校合作方式——以網絡形式為主,這種方式為家校合作提供了便利。但同時這種方式也有一定的弊端,網絡畢竟屬于一種虛擬的環境,不如面對面交流中所表露出來的真實情感具有說服力,久而久之會使家庭與學校之間產生距離感,不利于家校合作的開展。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學校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基本都是在網絡上進行,老師在家長群中布置作業,家長帶領孩子完成作業并反饋給老師,這種模式在短期內是沒有問題的,但長此以往對學生、家長及老師都會產生一定的負作用:學生不配合、家長不積極、老師不認真等。因此,學校應該通過開展形式各樣、途徑多元化的信息交流方式,為家校合作提供信息技術的支持,如,充分利用微博、朋友圈、微信、校訊通等網絡資源,使其成為家校合作的新橋梁。
在現代化教育中,不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獎懲制度的設立都是為了促進青少年更好的去學習,在成長過程中少走一些彎路。在體育在線教育中,合理的設置一些分級梯度獎勵,會增強學生參與體育課堂的積極性與依附性,當學生完成一個動作或是一項任務時,教師會對其進行一定的獎勵,或是口頭表揚,或是獎狀表揚,或是小物品獎勵。在作者參與的班級中,任課教師會對足球顛球超過10個、50個及100個的學生予以不同的獎勵,超過10個口頭表揚、超過50予以球星卡的獎勵、超過100個會獎勵一個足球。當然不只是獎勵,適當的懲罰也不可或缺,對在課程中不遵守課堂紀律或不按時完成課后作業的學生,輕則口頭批評,重則停課停訓,再與家長進行溝通。通過這樣的方法,不僅能增強學生參與體育課堂的積極性,還能進一步促進體育在線教育的發展。
學校體育的發展需要依靠學校、家庭、社區共生之合力,學校體育聯手家庭體育的發展機制是學校體育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促進家庭體育進一步發展的力量源泉。受新冠肺炎影響,學校體育的發展勢必會有一段跌宕的起伏,學生在防疫期間的身體狀況遠不及之前,在這種形勢下,家校體育合作的必要性就呼之欲出,改變傳統的家校合作方式,建構以學生為本的合作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同時在教學內容的拓展上更加多元化,增加一定的趣味性,保證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強調家長的重要作用及所需承擔的角色責任,突出家庭體育在學校體育中的重要地位,從而真正意義上的實現家校在體育層面的合作,進而推動家庭體育、學校體育在我國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