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想晴,趙寶林,錢 楓,駱莉莉,王曉閣,劉麗敏
(安徽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安徽 蕪湖 241000)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化技術已融入人們的生活、學習及工作中,網絡信息技術與教育緊密結合,有效提高了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教學資源信息化有利于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多層次及全方位的立體信息環境,通過相關教學資源的學習,可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優質教學資源建設是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因此,如何設計優質的教學資源及運行機制,已成為現階段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熱點。
培養具有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高水平技能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1]。現階段多數學生對學習缺少積極性和主動性,習慣灌輸式教育,僅對理論知識進行死記硬背,而實際的應用能力和深度思考能力較差。中藥傳統技能教學是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藥傳統技能大賽的基礎上,以培養學生的崗位職業素質為目的,將中藥鑒定、中藥炮制與中藥調劑等各自獨立的課程進行串聯,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與技能體系[2],使學生逐步掌握中藥崗位群相關的工作流程。中藥傳統技能大賽包括中藥性狀與真偽鑒別、中藥顯微鑒別、中藥調劑與中藥炮制賽項,涉及中藥材的來源、性狀、顯微、理化鑒別等眾多環節,知識點較為繁雜,學習起來枯燥乏味,難以掌握。將教學內容建設成數字化教學資源,能夠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需求,便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數字化教學資源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有效途徑[3],教師可將數字化教學資源用于組織課堂教學,學生也可使用移動設備進行課前、課后自學鞏固知識,現有的網絡教學平臺打破了時間、空間對原有學習的限制,使學生能隨時隨地進行學習。教師可以利用教學資源的多樣化,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基金項目:安徽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2019年校級重點教研項目(2019jyxm05);安徽省特色專業教學資源庫項目(2019zyk03);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實訓中心項目(2019xqsxzx02);安徽省高校學科(專業)拔尖人才學術資助項目(gxbjZD68);安徽省質量工程重大教學研究項目(2018jyxm0230);安徽省質量工程基層教研室示范項目(2018jyssf019)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資源建設。因此,在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資源的整合,利用信息化技術進行中藥傳統技能教學資源建設,將瑣碎復雜的知識點數字化,對教學資源進行序化與整合,用于線上線下的教學,使技能大賽成果惠及每名學生,提高教學質量,達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目的。
中藥傳統技能教學資源以中藥傳統技能大賽為基礎,將中藥學、中藥鑒定技術、中藥調劑技術、中藥炮制技術及中醫藥基礎理論知識進行有機結合。圍繞中藥鑒定工、中藥炮制工、中藥調劑員等崗位[4]的能力要求,梳理知識點,確定教學資源的內容;利用信息化技術建立中藥鑒定教學資源(包括中藥性狀鑒別、真偽鑒別、顯微鑒別教學資源及微視頻教學資源)、中藥調劑教學資源、中藥炮制教學資源和中藥傳統技能等級考核試題庫等,方便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組織課堂教學,對中藥傳統技能課程教學起到輔助作用,同時為大賽訓練提供較為全面的資源。
3.1.1 中藥性狀鑒別教學資源建設 梳理總結350味中藥材及飲片的基源、藥用部位、鑒別要點及功效,并配以相應的圖片(包括個藥、飲片及主要鑒別特征照片),形成中藥性狀及功效教學資源,并按照大賽要求形成檢索目錄,方便學生線上線下隨時學習。
3.1.2 中藥真偽鑒別教學資源建設 梳理總結80味藥材的鑒別要點,歸納各藥材的特殊及經驗鑒別方法,如水試、火試等;搜集偽劣中藥材圖片,總結常見偽劣品與正品之間的鑒別要點;形成中藥真偽鑒別教學資源,并按照大賽要求形成檢索目錄,方便學生線上線下隨時學習。
3.1.3 中藥顯微鑒別教學資源建設 梳理總結35味中藥粉末的特征及鑒別要點,按照藥用部位進行分類,歸納總結各藥材的主要鑒別點,并配以相應的特征圖片及粉末簡圖;歸納總結顯微實驗操作方法(如顯微制片操作、顯微鏡正確操作、酒精燈的正確使用等),配以演示視頻;形成中藥顯微鑒別教學資源,并按照大賽要求形成檢索目錄,方便學生線上線下隨時學習。
3.1.4 中藥鑒定微視頻教學資源建設 對藥材的來源、產地、采收、加工、性狀鑒別、真偽鑒別、理化鑒別等繁雜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選取藥材生產環境、采收加工過程、名貴藥材鑒別、易混藥材鑒別、經驗鑒別方法等要點,將知識點碎片化[5],制作成3~5分鐘左右的微視頻。這不僅將枯燥乏味的知識點變得生動有趣,易于學生掌握藥材的鑒別要點,且滿足了學生線上線下學習的需求,便于其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提高了課堂效率。
3.2.1 中藥飲片調配環節視頻建設 將中飲片的調配過程拍攝成視頻,配合字幕進行詳細介紹,對調配的流程、動作、時間、計量誤差,調配后的裝袋、復核、發藥、清場等環節做出明確演示;結合大賽要求將戥稱的結構介紹、持戥及對戥的方式等形成演示視頻,對調配中的注意事項進行重點介紹,并比較錯誤與正確操作方式的區別,指出改正措施。可以讓學生重復觀看中藥飲片調配環節視頻,邊看邊練,掌握每個環節的操作要點,減少了教師的重復演示,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與效率。
3.2.2 中藥審方題庫建設 對中藥審方中處方前記、處方后記、飲片名稱、劑量、用法、用藥禁忌等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以試題形式建立中藥審方習題庫,并配以答案和試題解析,加強了審方考核知識的記憶,提高了學生的審方能力。
梳理總結炒黃、炒焦、炒炭、麩炒、砂炒、蛤粉炒、酒炙、醋炙、鹽炙、蜜炙等炮制方法的操作要求,明確火候及輔料用量,歸納總結39種飲片規格炮制后的成品特征,搜集炮制品圖片,與生品比較,形成中藥炮制教學資源;將炮制過程拍成視頻,對炮制用具準備、藥材準備、操作過程進行演示,就正確與錯誤的操作方式進行比較。
按照中藥傳統技能大賽要求,以大賽規定的中藥材及中藥飲片為素材,制定中藥技能等級考核試題庫,考核內容包括中藥性狀與真偽鑒別、中藥顯微鑒別、中藥調劑和中藥炮制等項目,試題包括操作和筆試兩部分內容,具體題型參照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各項考核單獨進行,定期舉行,學生根據情況報名,學生取得各項成績以最高分計算,待總分達到一定的分數時,頒發中藥傳統技能二、四、六級證書。學生進行藥材識別與真偽品辨別中得分積累到一定分數,授予“中藥鑒別能手”稱號。
要求教師積極認真學習“互聯網+”時代的信息技術知識,從視頻的錄制及編輯、文字剪輯、PPT制作及網絡教學平臺的應用入手,提升教師信息化素養、課程教學的質量與效果。
以雨課堂、云班課、超星等網絡教學智能教學平臺為載體,將中藥傳統技能教學資源用于線上線下教學,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對學習的限制,真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中藥傳統技能競賽的內容和要求融入日常教學,使技能大賽常態化管理,達到“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訓”,不斷提升中藥傳統技能課程的教學質量。
中藥傳統技能教學資源以中藥傳統技能大賽為基礎進行建設,與大賽要求與內容契合,有利于提升訓練水平,提高技能大賽成績。此外,教學資源還可以在行業、企業和社會學習者中進行推廣,通過網絡平臺下載教學資源,參與課程學習。
網絡教學平臺的出現代表著我國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進入“互聯網+黑板+移動終端”階段,這一改變,使“教與學”變得更加智慧[6]。中藥傳統技能教學資源的建設,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突破和創新,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中藥傳統技能課程的建設。通過現有的網絡教學平臺,將中藥傳統技能教學資源應用于課前、課中及課后的教學及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訓練,課堂教學和大賽訓練質量得到明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顯著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顯著提升。隨著中藥傳統技能教學資源日趨合理與完善,將在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