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寧,張圣敏,劉俊紅,周 靜,王 新
(滄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北 滄州 061001)
隨著大規模在線開放網絡課程的興起,職業教育信息化是適應當今教育改革和信息技術創新應用的必然趨勢,但總體來看職業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還亟待提升。在此背景下,高職口腔醫學教學模式也在悄然變革,在對接國家教學標準的基礎上,也需要結合實際開展教學,本課程組針對高職口腔頜面外科學課程采用了混合式教學模式,是基于在線課程平臺及傳統課堂同時進行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整個教學過程可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部分[1-3]。課前:教師通過網絡平臺為學生提供線上學習資源、測試題,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可根據網上測評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課中:針對課前反饋將授課內容精簡,在教學中可靈活融入多種方法,例如任務驅動、病例分析、小組學習、翻轉課堂等,明顯增加課堂互動,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課后:課后線上平臺的使用主要是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補充和拓展,通過課后作業、小測驗、病例討論等形式實現,進一步鞏固和優化教學效果。在整個混合式教學過程中,可以發現課前預習很重要,不論課堂采用何種教學方法,都不能忽視學生的課前預習。但經過對學生的分析及調查發現,無引導性的盲目自學效果是沒有任何保證的,因此應注重提高學生課前預習質量。筆者選擇導學案作為串聯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輔助工具,有效保障了混合式教學的整體質量。
“導學案”一詞源于江蘇溧水區東廬中學的“講學稿”,有人認為它是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4]。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導學案實質上是將學生的學習重心前移,重點在課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將課中、課后教學活動串聯起來。有學者[5]總結了導學案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的6個作用:(1)學生自主學習的路線圖;(2)課堂知識結構體系的呈現表;(3)學生課堂展示的備份材料;(4)學生課堂學習的隨堂記錄;(5)自我反思小結的文本材料;(6)以后復習鞏固使用的學習材料。這一觀點也體現出導學案是教學活動中一種指引性學習資源。但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以及應用群體的不同,導學案的意義與形式也會發生變化。
2.1.1 教學內容設置不合理 因高職口腔醫學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基層口腔門診,在授課內容上側重應用較多的頜面外科基本知識與基本操作、牙拔除術、損傷性疾病的學習,對今后工作接觸較少的內容學時安排則較少,為學生日后的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埋下了隱患。
2.1.2 教學模式較單調 傳統課堂教師主講理論知識,學生被動接受,授課模式單一枯燥,課前、課后缺失合適的學習資源,使學生在校期間無法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更不利于今后工作中的自我提升。
2.1.3 學習能力不強 高職醫學院校本身錄取分數低,學生普遍存在學習效率低、學習動力和自信心不足的情況,加上現在多媒體的影響,學生自制力較差,均會影響學生的自主學習。但高職學生性格活潑,對教師安排的教學活動配合度高,對手機等的使用接受速度快等,這些均有利于課程教學改革。
在信息化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早已被廣泛應用于職業教育,特別是在醫學教育領域,相對于傳統教學,混合式教學在提高學生自我效能感、激發學習興趣以及在實踐中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均具有積極作用。本課程組利用校內優慕課在線教育綜合平臺,建設口腔頜面外科學線上課程,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更加適合學生自主學習,尤其是在課前預習和課后鞏固環節。結合平臺資源,導學案的加入可以幫助課堂教學采取小組學習、翻轉課堂等教學方法,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促進作用。
高職醫學類導學案的設計要符合高職醫學生的特點,結合相應學科的特點,兼顧教學內容、臨床應用、知識拓展等。本課程組對口腔頜面外科學導學案的設計依照教學安排,常規對每小節內容設計一個導學案,內容主要包括醫考大綱要求、知識點框架、導學過程、教學重難點、課前達標檢測、病例分析、小組任務、課后作業等。
導學案的設計一定要有創新形式,知識整理是重點,例如知識點框架的羅列可以采用色彩分明的思維導圖,可同時標注重難點;課前、課后練習題可選擇靈活多樣的八大圖示法[6],增加學習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創造潛力,讓學生逐步學會獨立地將課本上的知識進行分析綜合、整理歸納,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
在應用中發現:(1)整個導學案字數不宜過多,以避免產生視覺疲勞;(2)多采用表格、導圖等圖示法,使學生對課程內容有全局性認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3)必要時可采取彩色設計,增加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也不可過度花哨;(4)醫考大綱涉及的知識點盡可能詳細羅列;(5)課前預習題的設置宜簡單、基礎,可由易到難,逐層遞進,增加學生學習自信心;(6)課后作業設計盡可能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創新性,可以激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
3.4.1 增強課前預習效果 導學案作為一種指引性學習資源,與其他視頻、圖片、課件等學習資料性質略有不同,學生不能借助它直接進行學習,而是在它的引導下逐漸深入學習。其一,課前引導預習,通過線上測評,反饋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其二,課中設計多種課堂活動,突破自學中的難點,掌握重點,實現教學目標;其三,在導學案中通常也設置相應的課后學習任務,前后呼應,鞏固拓展。因此,導學案的加入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層層深入,保證學生學習效果。
3.4.2 引導優化教學方法 線上導學案的側重點在于引導學生獲取知識并習得能力,但就目前而言,單純依靠學生課前自主學肯定是不行的,還需要教師課堂提高學、課后拓展學等環節。導學案作為教學活動的主線,教學活動圍繞其開展,在導學案中設置任務驅動法,學生通過提出的問題進行自我分析或小組討論,課中開展翻轉課堂,教師進行適當的輔助講解,從而使學生更好地對知識進行內化吸收,最后的復習環節進行查漏補缺,在先學后教的基礎上實現了教與學的最佳結合,拓展了口腔頜面外科學教學的廣度和深度。
3.4.3 提高教學參與意識 傳統的“教師教、學生學”學習模式不利于師生互動,在信息化時代下,可以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由導學案引導的課前及課后學習,由簡入難,幫助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建構知識體系,學習思路清晰,學習目標明確。課前有效學習能促使學生更有信心融入課堂教學活動中,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逐步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確立學生在參與式教學環節中的主體地位。
總之,混合式教學本身就是一種提倡自主、多樣、個性化的學習模式,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和學生的信息素養全面提升,導學案起到了導航圖和指南針的作用,使學生產生了積極的、自主的學習體驗,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