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營
(云南財經大學 云南 昆明 650221)
2014年,國務院出臺《關于加快體育產業發展 促進體育消費》文件,全面推進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并設置體育產業目標,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值達到5萬億人民幣。截止目前,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相關數據表明,我國體育產業總值已達到3萬億,離5萬億目標仍小有差距。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我國體育產業除了電子競技及線上體育產業之外,其他傳統的體育產業均遭到了重創,這也為我國方興未艾的體育產業蒙上了一層陰影。體育產業專業人才是體育產業發展的核心要素,我國體育產業專業人才存在嚴重的缺口,限制了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高校是培育體育產業人才的基地,目前,高校在體育產業人才培養模式和目標方面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高校應結合自身的教學資源,發揮培育人才的先鋒作用。為了滿足社會對體育產業的需要,加強學科與體育產業學科之間的聯系,制定符合當前社會發展需要的體育產業人才培養方案,設置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科學合理安排教學內容,以更好精準地培養體育產業人才。
近些年,由于我國經濟發展迅速,為了拉動內需,調整和升級產業結構,自2014年國務院出臺“體育46號文件”,體育產業發展才真正進入快車道。盡管這幾年,體育產業的規模發展較大,但目前,我國高校體育產業人才培養體系并不完善,一些高校培養的體育產業相關人才得不到重視,造成嚴重的人才流失。有時候,高校培養的體育產業人才與市場需求出現嚴重的脫節。據了解,為了滿足我國如今體育產業發展的需要,我國很缺乏體育產業相關人才,目前現在的體育產業相關從業者綜合能力有待提升,知識結構仍然存在著短板,對體育產業的發展規律認知較為短淺,既懂得體育產業發展規律,又精通經濟產業專業知識的體育產業人才較少。同時,一些高校為了追求熱點,不顧自身的辦學規模和教學資源,盲目的開設培養體育產業人才相關專業,不經市場充分調研,從而導致了高校在培養體育產業人才體系這方面不健全,需要根據市場的實際需要不斷進行調整。
高校對體育產業人才的培養目標要明確,必須根據市場的需求來制定。由于體育產業人才的培養為了市場需求而產生的,所以高校必須對體育產業市場進行充分的調研,從而才能在培養目標,培養目的和培養任務方面做到有的放矢。但從目前高校體育產業人才培養目標來著,一些開設體育產業相關專業的高校來說,培養目標較為明確,但在具體實施的教學內容和專業設置方面,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與市場需求不符,這種情況特別適應在高校的碩博學生培養方面,一些高校對體育產業相關專業的普通本科生招生較少,專業人才導向性較為滯后,這也形成了一些體育產業專業人才較多,新型的體育產業專業人才短缺。
體育教師是高校體育產業專業人才培養的實施者和教學主體,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直接決定了體育產業人才的培養質量,特別是在體育產業相關專業的交叉學科,體育教師不僅要了解體育相關知識,也要懂得經濟的相關知識,這對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和教學能力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國一些體育類院校會開設體育產業相關專業,滿足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但是有一些體育類院校的體育教師是體育出身,對經濟領域相關的知識結構存在短板,不能夠有效地將體育與經濟或體育與產業有機結合,致使教學質量不高,很難培養出優秀的體育產業人才。同時,一些體育類院校的體育產業相關專業的教師擁有經濟方面的高學歷,但對體育的相關知識較為乏,不懂得體育運動的發展規律,不能夠很好地將體育與經濟產業知識結合,因此,也對培養體育產業專業人才帶來障礙。
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大力發展體育產業,滿足社會對體育產業相關人才的需要,一些高校根據自身的實際條件,統籌體育產業方面的教學資源,對體育產業專業人才的培養給予了更高的重視,加強了相關資源和資金的投入,可是由于體育產業相關專業在我國一些高校體育學科中起步較晚,體育產業人才管理制度較為不成熟,無法直接照搬和套用,只能借鑒國外的體育產業人才管理制度,并根據國內的實際市場需求,探索體育產業人才管理制度體系。另外,一些國內高校為了趕上這次體育學科建設班車,著急彎道超車,沒有結合自身的實際教學資源,完善體育產業人才管理制度和體系,培養目標不明確,考核評價標準不一,嚴重影響高校體育產生人才的培養質量。
雖然我國體育產業規模每年不斷擴大,但是一些高校體育產業人才實踐平臺較少,學生在實習時,很難真正接觸到一些已經具有規模的體育企業。由于體育政策的傾向性使然,我國市場上對體育產業的投資較多,但是一些相關體育公司或企業都是在探索發展階段,內在的管理體系和對外的服務模式仍然處于不穩定中,因此,這些體育公司或企業很希望招到可用的體育產業人才,很少會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機會,這也使一些高校的學生無法與體育產業的相關人員有著面對面學習和交流和機會。一些高校為了完成體育產業相關專業的就業率,在表面上要求學生參與體育企業或公司的實習,但大部分的實習過程都是流于形式,沒有使學生真正融入其中,主要原因是實踐平臺不多。
為了更好地滿足市場對體育產業專業人才的需要,高校應依據市場需要,對市場所需的體育產業人才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從而結合高校自身的實際的教學資源,逐步建立完備的體育產業人才培養體系。關于體育產業人才的培養教學內容,高校應統籌資源,以市場需要為導向,科學合理安排教學元素,以國家大力發展的體育產業為需要,開設一些與體育產業相關的體育旅游、體育經濟和體育管理方面的交叉學科專業,使學生對整個體育產業有著清晰的認識,了解當前國家發展體育產業的趨勢,努力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通過高校的教學資源,不斷彌補自身的知識短板,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高校在對體育產業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堅持市場導向,并結合高校自身的教學資源,對高校體育產業人才培養和市場需求進行專業的分析,從而調整培養目的、教學任務和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更貼近于體育產業發展的實踐方面,更好地滿足社會市場對體育產業人才的需求,使學生在畢業后,就能快速地投入體育產業市場浪潮中,發揮自身的能力,以在高校中所學的知識,盡可能地推動整個國家體育產業的發展。在對體育產業市場進行導向分析時,高校應依據歐美國家高校體育產業專業設置的成功經驗,對目前我國一些高校開設體育產業相關專業進行專業設置對比分析,并結合國家發展體育產業的政策文件,對未來國家發展體育產業的力度進行評估預測,從而更好地調整體育產業人才培養目標和體系,確定明確的專業人才培養目的,通過對體育產業要關專業的增設滿足市場的需求。
高校是體育產業人才的培育基地,在整個教學和培養過程中,體育教師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起著主導的作用,所以,提升體育教師綜合素質勢在必行,也是提升體育產業人才綜合素質的實際需要。為了提升體育產業專業教學質量,一些高校應結合國家的政策,借著體育教學改革的春風,大力引進體育產業人才,投入更多的資金和教學資源,通過政策和制度為高水平的體育產業相關教師、專家和學者提供優質的物質獎勵和提升空間,根據體育產業專業開設的實際需要,補充體育產業學科的教師知識短板,完善師資力量,提升體育教師綜合素質。同時,一些有條件的高校還可以邀請體育創業成功人士來校進行講座,分享體育產業成功的經驗,對學生的人才培養提出合理的意見,有高校的對體育產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更加目標。
為了提升體育產業人才培養質量,高校應完善體育產業人才教學管理制度,使體育產業專業人才培養更具有針對性。高校應結合自身的教學資源,細化標準,根據體育產業人才培養的需要,健全和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制訂體育產業人才的計劃。體育產業人才教學管理部門應根據高校自身的教學資源和市場的需要,適當調整教學內容,不僅培養學生專業體育產業知識,豐富學生知識結構,進一步全面促進學生的自身素質發展,使整個體育產業人才教學管理制度更加完善。另外,針對體育產業人才培養模式,要不斷健全人才培養的評價體系,細化培養標準,建立較為科學完善的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相結合的評價模式,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高校應統籌自身的相關體育產業教學資源。在體育產業教學內容中,設置一些體育產業相關的實踐活動,使體育產業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使學生加強對體育產業知識的理解,不僅對體育產業有宏觀的認識,也能促進學生對體育產業有著微觀的親身體驗。為了更好地培養體育產業專業人才的實踐機會,高校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與校外的較大規模的體育公司和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平臺,鼓勵社會建立與體育產業相關的社團,激發學生體育產業創業的熱情,高校為學生提供與校外體育企業或投資公司交流的機會。另外,高校可以組織學生到體育公司或企業進行參觀學習和實習,拓寬學生的視野,這樣的實踐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了難得的了實踐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