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遠
(安徽外國語學院公共基礎課教學部 安徽 合肥 231201)
社團是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活躍力量,也是立德樹人的重要手段,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起到重要作用,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點便在于立德樹人。體育社團是社團發展中占據多數的社團類型,其核心內涵和社團建設和校園文化的發展目標是一致的。在立德樹人視域下,體育社團如何發揮自身的作用,助推校園文化建設是高校體育社團建設過程中普遍面臨的挑戰。文章以邏輯分析法和文獻資料法,分析立德樹人背景下,針對體育社團文化因素衰減,校園內資源亟待整合、體育社團文化元素亟需挖掘以促進校園文化建設。因此,站在立德樹人的視域下,以體育社團為抓手,是助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的重要著手點,是亟待去研究的課題。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體育社團建設與校園文化建設的發展大致經歷了“體育社團的發展依附校園文化建設—體育社團建設豐富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建設與體育社團發展互相促進發展”的發展過程。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高校通過除正常教學活動以達到立德樹人目的之外,還以體育社團建設為抓手,通過社團活動形式日益豐富、文化體現日益鮮明、參與人數日益增多,推動高校校園文化內要素之間文化碰撞,為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和立德樹人提供了多方面可借鑒經驗,也逐步成為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的中堅力量。
目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已經在形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局面。新時代,緊緊把握立德樹人的中心方向,堅持將校園文化建設推向更高的站位,加快體育社團發展成為集約型、文化型社團,特別需要加快以立德樹人為目標的校園文化建設體系的完善和變革,其中涉及內容眾多,各部門之間調整難度大,需要在高校校園內進行試點推行和實踐探索。體育社團作為立德樹人的重要媒介,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實踐者,一方面連接校園;一方面連接文化,具有將文化帶進校園,利用校園展現文化建設成果的多重身份和多重功能。因此,探索新時代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推行新時代立德樹人實踐,體育社團將成為校園文化更新變革的先行者和實踐者。
(1)建設現狀。
近年來,安徽民辦高校體育社團的建設,無論是從規模、質量還是成績上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全省民辦高校已創建了100多個體育社團,校級優秀體育社團73個,省級優秀體育社團36個,其中最為活躍的體育社團達到97個,參加過校際間交流的有68個,校園內重點打造體育社團有24個,安徽省內民辦高校的體育社團都參加過校內組織的校園文化活動。這些都為立德樹人在民辦高校中的高站位打下了堅定基礎。
2018-2019年,針對我省民辦高校體育社團開展狀況的調研來看,安徽外國語學院、合肥共達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整體發展勢頭較好;其次以安徽三聯學院、安徽師范大學皖江學院新增設3類,10個體育社團根據上面的調研過程中發現,新增社團主要以學生組織,教師輔導為主,以學生自我管理為主,在社團成立文件資料上,也多次出現立德樹人、豐富校園文化建設、增強學生體質為目標的內容體現,說明體育社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起到了相應作用,也對立德樹人這一理念的貫徹起到一定的積極促進作用。
(2)發展傾向。
首要任務便是要明確劃清所屬的空間地位,特別是現在普遍存在著體育社團內部出現多種類型的活動形式,活動實踐和方式不能實現統一管理,還要充分發揮社團內部文化的建設,用文化來提升社團內部凝聚力,立足立德樹人和豐富校園文化建設為主要的目標,在校園內彰顯青春活力,運用創新思維挖掘體育社團活動形式,通過體育社團特有的凝聚力和集聚性以充分挖掘文化符號、展現文化形態來塑造體育社團文化形象。我省民辦高校現有體育社團發展狀況和文化體現形式大多以傳統的校園、校際間的組織活動為載體的,可以充分調動教師的引導作用,規劃新的活動形式,發掘新的文化符號,新的體育社團組織形式特別要注重精細化、個性化突出,兼顧體育活動之間的差異性,同時,學校還要將人力、物力和管理資源等眾多要素做好配置保障工作,在政策支持上賦予體育社團更大發揮空間。并因地制宜擬定政策。
(1)文化挖掘不深入。
安徽省民辦高校體育社團對于文化元素的挖掘不深入,對校園文化建設的推動作用較小。近年來,安徽省民辦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在相關部門共同推動下,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全省民辦高校已創建校級優秀體育社團73個,省級優秀體育社團36個,但是現有的體育社團在組織活動時,針對相關運動項目的項目文化的挖掘不深入,在校園文化建設的推進力度不大。同時,民辦高校體育社團的發展過程中的總體量較小,也是限制其文化深入挖掘的一方面阻礙因素,缺乏大的文化觀念、站位不高、代表性文化符號不夠明顯,體育社團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產生的集聚效應不強,個性化文化不夠明顯,立德樹人思想還需要進一步得到深入貫徹。
(2)平臺小、資源要素聚集能力弱。
當前,安徽省民辦高校體育社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定位不準確,一度陷入百團一面的狀況,相互模仿,沒有彰顯出校園的特色和地域特色,體育社團本身的優勢不夠突出,沒有充分發揮應有的文化聚集效應,致使自身發展平臺受限,只能在小范圍內進行活動,沒有將自身的體育文化與校園文化的建設相互融合在一起。在體育社團的發展長遠規劃上面,多局限于對體育技能的學習和展示,對校內資源的運用上不足,對整個校園文化建設和立德樹人的推動作用和影響因素考慮不夠周全,在活動組織方面一定程度上與校園文化建設理念之間的銜接不緊密。由于體育社團展示平臺小、資源要素集聚能力不強、優勢不突出、文化特色不能很好的凸顯,導致體育社團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凝聚人才、資金、更新的運動技能、管理理念、信息渠道等資源要素凝聚力不強。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規劃上的事務是最大的浪費,規劃折騰是最大的忌諱。”因此,發展過程中要高度重視體育社團規劃的基本性和引領作用,以立德樹人為目標進行科學規劃,引導體育社團在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的科學站位、快速發展。在校內出臺適合自身發展地實施意見,為體育社團的發展做出指導、規劃和引領。其中實施意見的編制應該著重突出學校相關部門組織的主導性作用,將資金的來源及用途做出明確規劃,明確立德樹人的重要目標,融合體育社團內各項體育活動的文化元素,社團內體育項目文化相融合、體育文化與其他非體育社團文化相融合、體育社團與教學之間互通等多方面融會貫通,學校主導單位、社團管理部門、主管部門之間相互配合,提升體育社團建設規劃的可實施性和規劃內容的時代性,實現通過體育社團文化間的相互融合助推校園文化建設和立德樹人理念的順利推行。
通過上述對安徽省民辦高校體育社團建設的調研發現,體育社團建設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了強力支撐,但參與社團活動的一般也是體育社團內的學生,與其他形式的參與方式并沒有特別凸顯,這并不利于體育社團新鮮血液的輸入,學校主導部門還是要發揮主導作用,在校園內以體育社團為載體,積極發動校園內的活躍因素,但也并不是發動學生全員參與體育社團的建設,還要在一定程度上進行調適,讓學生主體參與更加適應體育社團的建設。在實踐過程中結合自身校園文化建設的實際情況,制定調適性動員方案,將方案下發到社團管理部門,由體育社團管理部門為平臺,學校組織部門為主導,展開動員。這一調適性動員不僅可以促進體育社團與時俱進,還能保持校園文化建設更加符合時代的發展就需要,還可以為立德樹人理念的推進加入新的活動方式。
活動內容形式的多樣化,是保持社團活躍程度的一個重要途徑,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可以培養業余愛好,更重要的一方面是為了豐富校園文化建設的發展。依現狀看,安徽省民辦高校體育社團的建設中活動節點基本上都是已經固定了,活動形式比較單一,主要還是以表演性體育活動為主,所以體育社團活動形式,不僅可以促進社團的活躍性,也有助于發揮體育的特性,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習近平總書記不斷強調要落實黨政,大學生是黨政建設過程中最為活躍的因素,在實踐過程中,全面開展以黨建為引領的體育社團組織活動,進一步完善和提高黨領導的現代化治理體制和社團工作機制,繼續強化學校黨組織對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的領導地位,進一步推動立德樹人觀念的深入,不斷引導學生的政治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