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學體育學院 湖南 長沙 410000)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出:幼兒階段是兒童身體機能成長與發(fā)展非常迅速的關鍵年齡階段,也是促進社會認知發(fā)展的緊要時刻。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許多家庭的人員結構的改變給幼兒期長子女的社會化進程帶來了重大影響和挑戰(zhàn)。混齡教育就是指將不同年齡階段和能力水平的幼兒按照相對應的教育內容并加之以組合從而進幼兒社會性和情感認知的一種教育方式。而混齡體育活動能夠讓幼兒在良好的體育環(huán)境中打破年齡界限,在滿足幼兒不同年齡交往需求的同時,發(fā)展幼兒的基本動作和運動能力,使幼兒初步建立良好的健康習慣和行為意識,為終身體育意識的養(yǎng)成鋪下基石。
幼兒時期作為身心健康發(fā)展最關鍵的階段,體育活動既要遵循動作、運動技能發(fā)展的原則也要結合幼兒心理發(fā)展特點,保證幼兒全面發(fā)展。
(1)幼兒體質健康要求。
人類身體生長和發(fā)育的旺盛階段出現在幼兒時期,該時期的幼兒在生理、解剖方面存在著獨特的年齡段特征。科學、適宜的運動可以有效地促進幼兒身體的新陳代謝和正常發(fā)育,可以較好的控制和緩解多種病癥的出現,對軀體和精神層面都有積極的影響。
目前我國學齡前(3-6歲)幼兒的體質狀況不容樂觀,4-6歲幼兒的肥胖從2.1%增加到6.4%。我國某地的一項調查顯示,當地3-6歲的肥胖、超重率以及近視率已經達到了30%,由此看來提高幼兒體質健康已經迫在眉睫;
(2)幼兒心理健康要求。
體育活動不僅有增強體質的功能,而且還是一種心理調節(jié)、人際關系適應的好方法。在混齡教育的情境下,年齡大的幼兒幫助年齡小的幼兒,使自己獲得助人的成就感,年齡小的幼兒喜歡和比他們大的孩子玩,喜歡模仿比自己優(yōu)秀的同伴并從中獲得安全感和舒適感,能夠充分激發(fā)和保持幼兒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態(tài)度,在快樂體育活動的過程中樹立自信心,獲取愉悅情感,有效舒緩幼兒的心理壓力,通過積極的情緒體驗實現身體素質、運動技能和心理調節(jié)的全面發(fā)展。
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指出,同伴對兒童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貢獻,兒童需要有與同伴和環(huán)境活動的機會以促進他們的學習并與同伴的互動行為產生認知沖突,通過與同伴的爭論發(fā)現自己的觀點與別人的不同從而開始接納、適應和重組自己的認識架構。幼兒在近似真實的混齡環(huán)境中更有利于通過自我漸進建構的方式得到內部經驗和外部習慣的生成。研究發(fā)現,快速變換方向的身體動作和需做出理解推理以應對復雜情況的全身運動對幼兒大腦的控制機能和運動智能的發(fā)育具有較好的幫助作用。幼兒在體育運動的過程中,不同的動作要求,不同的肢體轉化以及游戲規(guī)則和同伴的合作競爭,使幼兒從分工簡單而明確的家庭生活進入到了需要利用身體感知進行交往的同伴群體生活之中,能夠幫助兒童學會欣賞他們與同伴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形成積極的自我認識,獲得在多元化的社會和文化背景中所需要的積極的態(tài)度和應變自控能力。
布朗芬布倫納從 “真實自然的環(huán)境是影響幼兒青少年的主要因素”這一基本觀點出發(fā),系統研究了影響幼兒發(fā)展的環(huán)境。他認為不同年齡階段之間的幼兒可以形成一個十分自然的教育生態(tài)環(huán)境,仿佛像一個微型的社會,當這種獨立的個體與差異性相沖突時,也就賦予混齡這一趨于自然的教學形式更為豐富的教育內涵。
在幼兒混齡教育過程中,混齡的互動不但是幼兒之間認知經驗的積累和轉化,而且能夠確保這種經驗的內化和再建構仍是屬于自然性質的,在成長發(fā)展的過程中具有真實的方向性。這種要求下只有混齡教育與這種要求存在著適宜的耦合性。同時“孩子天生愛游戲”,玩是孩子的天性,在體育活動中,教師以“體育游戲”的上課形式,在“自然”的環(huán)境中進行活動,也保證了對幼兒基本動作技能形成的自然規(guī)律性以及認知能力的提升。
幼兒混齡體育活動內容選擇的目標可以分為運動能力、健康行為、社會性發(fā)展三個方面。選擇符合幼兒身心發(fā)展的體育活動內容將對促進幼兒體育活動的順利進行和幼兒終身體育的奠定產生重大的影響。
(1)基本動作技能。
3-6歲幼兒期是基本動作技能學習和發(fā)展的關鍵階段,而基本動作技能的發(fā)展是幼兒身體健康成長的基礎。良好的動作基本技能能力能夠提升幼兒參與運動的自信心,激勵參加體育活動的欲望,也影響著成年后的運動技能發(fā)展水平。
基本動作技能分為移動式動作技能、非移動式動作技能和操控類動作技能。移動式技能包括走、跑、跳、攀爬、投等;非移動式動作技能包括拉伸、彎曲、扭轉、躲閃、支撐、懸撐、平衡等;操控性動作技能包括投球、踢球、接球、運球等可以操控的動作形式。
3-6歲幼兒的肌肉力量小,大肌肉生長在先,小肌肉在五歲以后才能得到充分發(fā)展,精細動作控制能力較差,所以安排幼兒在動作技能的活動中也要關注不同類型的動作適應的不同的年齡階段。具體各年齡階段的動作技能練習安排如下:
3-4歲幼兒更加偏重動作模式的練習,動作模式是動作技能學習的基礎,較適合低齡幼兒的學習和掌握,且要以非移動性無器械和移動性無器械的練習形式為主,其次是有器械可操控的移動技能學習。4-5歲幼兒是由小班幼兒動作模式學習為主轉變?yōu)榇蟀嘤變簞幼骷寄転橹鞯闹虚g階段,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需要掌握一定的動作技能,從而為接下來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是一個重要的銜接期,主要以移動性無器械為主,其次是以移動性有器械可操控練習形式,然后再根據情況以非移動有無器械練習的形式輔之練習。5-6歲幼兒動作學習的重點基礎動作技能,這個年齡階段是為以后運動技能的良性學習打下基礎的關鍵過渡時期,主要以移動式有器械的練習形式為主。
在混齡環(huán)境下,教師就需要結合各個年齡階段的身體活動能力,組合具有主題性的成套動作內容進行練習。比如在小班和中大班的幼兒混齡活動,創(chuàng)造一個“看誰最先過河”的跳躍類活動內容的課堂情景,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身體活動能力情況讓小班幼兒和能力弱的幼兒首先單腳跳到一塊“石頭”的面前然后改為雙腳跳過這個障礙物,拿到皮球把它交給大齡幼兒,由大齡幼兒用單手拍打皮球過河到達指定的地點,完成活動內容,這樣在動作技能方面即發(fā)展到了小齡幼兒的跳躍能力又顧及到了大齡幼兒的操控能力。在社會性發(fā)展方面,小齡幼兒因為自己為哥哥姐姐拿到東西而擁有成就感,大齡幼兒也會因為自己最后的動作完成任務產生強烈的責任感,同時又發(fā)展他們團結互助的精神。
(2)體能練習。
體能包括速度、靈敏、力量、耐力、平衡、柔韌等。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體能特點結合動作技能練習達到最佳效果。具體各年齡階段的體能練習側重點安排如下:
速度分為反應速度、動作速度和位移速度三種,幼兒期重點發(fā)展反應速度,其次是動作速度,最后是位移速度。例如在變化的環(huán)境中按照指示做不同的動作發(fā)展反應速度,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以最快的速率做某一動作發(fā)展動作速度等,在練習過程中動作形式要多樣化。學齡前幼兒的神經系統發(fā)育較為旺盛,身體機能提高迅速,是發(fā)展靈敏技巧的敏感期,以通過跳躍,躲閃等動作技能整合發(fā)展幼兒的靈敏素質。在靈敏素質的練習中,不免會引起幼兒為躲閃,或者著急而產生緊張的心理,應采取教師輔助或者引導的手段消除消極狀態(tài),保證練習的有效性。力量性的訓練可以根據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發(fā)展特點對上肢、下肢、腰腹進行強度控制,年齡越大強度越大。之后要和柔韌,拉伸進行結合放松,平衡素質要和其他素質一起練習,防止練習枯燥。柔韌素質是指人體在完成動作過程中肌肉和關節(jié)的活動幅度,以主動拉伸為主,靜力拉伸為輔。這也為幼兒身體動作的準確性奠定了基礎。在混齡體育活動中,要根據身體素質的練習方法和幼兒各年齡階段特點進行有機配合。例如:活動內容以發(fā)展力量素質和速度素質為主并以柔韌為輔的練習,年齡小的幼兒投布球,以發(fā)展幼兒上肢力量和動作速度,并且投夠規(guī)定的次數,而在小年齡幼兒的投球過程中,大齡幼兒需要在旁邊跳繩,發(fā)展上下肢和腰腹的力量,完成相應次數,去幫助低齡幼兒,最后雙方配合進行拉伸引出親社會行為的出現。
課程組織是對選擇出來的活動內容進行安排、組織和實施的過程。組織和實施課程首先要明確選擇的活動內容需要采用哪種組織形式,然后再選擇適合該活動的教育途徑,教師需要從邏輯順序和心理順序的角度做深入分析從而選擇最佳的組織形式和途徑實施活動課程。
對于混齡班級應該采取什么樣的組織形式?每一種組織形式對于相應的活動內容都會有不一樣的價值。對于混齡體育活動,本研究認為,可以針對不同的動作技能發(fā)展和身體發(fā)展規(guī)律采用混齡集體教育活動、分組活動、個別活動、自由活動、區(qū)域活動等,并可相互整合,如根據活動內容進行分組和區(qū)域活動相結合的組織形式并通過體育游戲這一載體進行幼兒教育。
(1)混齡體育活動環(huán)境的有效運用。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實行)》中指出:“環(huán)境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育資源,幼兒教師應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和利用,有效的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在混齡體育活動中,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本身就構成了一種特定的人際交往環(huán)境,教師應充分利用這獨特的混齡環(huán)境對幼兒的認知進行合理化發(fā)展;另外,教師應根據混齡體育活動的復雜性特點,利用情景設定,構建一個幼兒充滿好奇心和豐富想象力的輕松環(huán)境氛圍,引發(fā)幼兒的好奇心和興趣,吸引幼兒主動參與到其中。除了這“無形”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幼兒園的環(huán)境設施同樣非常重要,運動場地的開放,區(qū)域性活動設施布置和投放的科學合理都為幼兒滿足自己能力需求提供保障,為幼兒提供豐富的運動經驗,更好的促進幼兒全方位發(fā)展。
(2)活動安排的層次性和適宜性。
在混齡體育活動中,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具有不同的能力表現,其動作技能目標以及情感目標也有所不同,所以教師在實施活動內容時要滿足不同幼兒的需求,從易到難,從淺入深,層層遞進,分解發(fā)展目標。同時也要保證趣味性與運動強度相結合的適宜性,使幼兒在混齡教育的情況下真正體驗到“快樂體育”。
混齡教育打破了班級、年齡的界限,使幼兒互動的對象變得復雜化,能夠促進幼兒社會性和情感認知上的發(fā)展。在混齡教育背景下的體育活動通過動作的感知、情景的出現發(fā)展幼兒的動作能力,樹立其自信心,促進終身體育意識的養(yǎng)成,也能夠進一步培養(yǎng)幼兒自我調控和團結互助的精神意識。教師需要因時因地、因人而異地靈活運用體育活動內容組合和組織形式,科學合理的規(guī)劃和引導體育教育活動的進行,從而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