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經貿外事職業學院 云南 昆明 650114)
伴隨著我國高校持續擴招,大學生數量急劇增加,學生就業壓力日益增大,學歷優勢越來越低,對學歷的依賴性也逐漸降低。在這種社會背景下,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獲得了一定的就業契機。相較而言,高職院校學生學歷要低于本科生,在社會競爭中,他們不存在學歷優勢,但是當前國家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多,這為具備應用技能的高職生提供了一定的就業優勢。很多企業在招聘的時候,更加關注求職人員的技能,這種對于技能的渴望甚至超越了學歷。體育教學能夠提升學生心理、意志品質等綜合素養,從而滿足未來崗位的需要,順應企業的要求。
高職高專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標是將學生培養為具備應用技能和就業技能的專業人才。換言之,高職高專教育目標應該為保證學生順利就業。高職高專體育課程教學作為教學體系中無法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能夠獲得未來工作所需的體能素質,因此,其在學生就業教育體系中長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首先,高職高專教育更加傾向于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體育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體能素質,體能素質將會直接決定學生今后的崗位就業情況。所以,充分發揮就業導向作用,將就業因素并入到高職高專體育課程教學改革進程中,不僅是提升高職體育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途徑,同時也是全面落實高職高專體育實踐要求的重要舉措。
其次,相較于普通高等教育工作來說,高職高專體育教學工作內容集中在競技項目教學,內容比較寬泛,不具備較強的針對性,同時,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學生參與熱情不高。將就業作為導向的高職高專體育教學主要從學生的專業體能素質需求方面出發,對學生體能素質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與培訓。教學工作與崗位實際結合,提升學生參與積極性,將高職高專體育教學工作從傳統競技項目當中抽提出來,有助于高職高專體育課程的教學效率與質量的加強。
高職體育教學體系不夠完善,教師對體育教學方法與策略的選擇上依然處在摸索階段,教學觀念與目標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從教學目標上看,高職體育教學教學目標定位準確性不足,教師沒有能夠找到合理化的教學目標,始終秉承傳統的教學目標,不清楚如何從就業的角度對教學目標進行調整。如果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教師教學工作就無法有序開展,即便是勉強開展,可是因為教學目標不夠清晰,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學生體育發展將會停滯不前,無法獲得質的發展。此外,從教學理念上看,教師始終沒有產生科學化的教學理念,在實踐教學工作中,教師也希望能夠從學生就業層面出發,可是受到傳統觀念的禁錮,很難突破自我。這種裹足不前的教學理念會影響體育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學生體育素養培養工作也會深受其擾。
教學內容無法滿足職業發展需要,由于高職高專和本科院校對于人才培養需求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體育課程教學內容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在高職高專體育教學進程中,教師僅僅是向學生灌輸理論知識,或者是帶領學生進行簡單的訓練,沒有告知學生學習內容和就業之間的關聯。因此,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過程中缺少主動性,將體育課程簡單的認為是一種放松身心的娛樂性課程,采用應付的態度面對體育課程。此外,教師在安排課程內容的時候,沒有能夠和學生的職業需求相聯系,提供的訓練項目也非常的單一化。
教學過程中沒有從學生體質出發,使用差異化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教師只是帶領學生進行必要的熱身活動,然后向學生示范本節課程的教學內容,帶領學生練習教學內容。這種模式會降低學生學習體育課程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還會弱化體育課程與就業之間的聯系。此外,教學方法既沒有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也沒有按照學生就業的目標確立合理而又科學的教學內容。
高職高專教師因為受到了職業特殊性影響,在教學工作中要凸顯職業特性,注重對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所以,教師不單單要學習新的教學方法與理念,同時還要充分領悟高職高專體育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強化對專業建設以及就業情況的全面了解,確定各個專業學生以后的就業以及發展方向。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夠對學生今后所從事的職業有足夠的認知,才能夠制定出具備職業特色的教學計劃,并在實踐中進行檢驗。體育教師需要先與各個專業的教師進行溝通,掌握專業對學生體能、能力以及素質的要求,這將會有助于教師選擇與職業相匹配的教學內容。體育教師還要和企業領導以及已經就業的畢業生交流,掌握崗位對于員工能力的需求,從而更新自身對于崗位急需能力的掌握,及時的調整教學內容與方法。高職高專院校也要加強對體育教師的培訓力度,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職業理念等方面更加有計劃的對教師開展培養工作。
高職高專體育教學中,教師要保持高度負責的態度,按照學生的專業按照差異化的教學內容與方法,使得學生能夠通過體育教育獲得與本專業要求相匹配的技能與體能,培養滿足專業需求的心理品質,使得教育工作能夠和學生擇業、就業接軌。對于那些未來要從事思考實驗型工作的學生,工作中需要長期思索,對精確度也有著較高的要求,適合參加乒乓球與羽毛球這類的運動項目,以此提升學生的精確度以及反應速度。對于那些將來要從事人力資源以及銷售等方面工作的學生來說,其對于職工的形象有著較高的要求,對于這類學生,可以開設健美課程,那些身材相對較胖的學生要接受塑身與減肥指導,對身材相對較瘦的學生來說,則可以通過健美訓練達到提升身材勻稱度的目標。對于女生來說,可以開設諸如健美操課、藝術體操以及體育舞蹈等課程。同時,能夠按照學生職業取向,在學校體育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按照學生身體力行與直接參與這一特征,可以安排一些相對艱苦的環境,培養學生堅韌不拔與吃苦耐勞的品質,比如中長跑訓練,教師在訓練之前要向學生闡述中長跑訓練對于提升身體素質的重要意義,并且給予學生動員與鼓勵,使得學生能夠確立戰勝與克服困難的信心,為用人單位培養留得住、下得去、用得好、能吃苦的優秀人才。
現代市場經濟背景下,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化,學生在就業困難的主要原因是競爭加劇。學生如果畏懼競爭,那么必然會減少工作機會。所以,高職高專體育教學中要設置具備較強競爭性的內容,比如足球、籃球等項目。在體育教學中,競爭要以體育道德為基礎,在公平、公正的條件下通過設置具備競賽規程與規則在內的標準體系,使得學生能夠確立正確競爭觀念,從而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能夠保持足夠的理性。高職高專院校借助體育課程教學能夠營造出競爭氛圍,加強學生競爭意識,使得競爭意識能夠融入到學生學習與生活當中,加強自身競爭優勢,為以后應對就業壓力、參與競爭打下基礎。
要評價個體的自我管理能力,需要看其是否存在制定、調整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能力。高職高專學生年齡相對較小,他們缺少對自身發展的長遠規劃,體育教師要積極的引導學生構建更加合理而又科學的短期鍛煉計劃,督促學生按照計劃完成既定的鍛煉任務與目標,充分激發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首先,在計劃最初制定的時候,體育教師要指導學生充分認識到自身的身體能力與條件,結合職業特征制定短期鍛煉的目標。在實施鍛煉計劃的時候,教師要經常性的檢查與監督計劃的執行情況,并且給予學生言語上的激勵,鼓勵學生完成計劃。如果學生已經達到了既定的目標,那么學生的自信心會顯著增強,也會推動學生制定后續的鍛煉計劃。待完成短期計劃以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制定長期計劃。第一、二學年,學生在校,教師可以采用面對面交流的形式指導與督促學生。學生頂崗實習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社交軟件和學生溝通,繼續指導學生完成既定的鍛煉計劃。通過這種線上與線下的結合,教師可以完成對學生的指導與督促工作,有效培養學生自主管理能力。
高職高專院校要更加關注對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德育工作的主要陣地為體育課程,將職業道德教育與體育教學進行對接,能夠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真實的道德熏陶,可以感受到一個有堅強意志、責任感與拼搏精神,可以團結同學、幫助他人的個體所具備的人格魅力。可以感受到公平競爭環境下獲得勝利的喜悅感與成就感。可以真切的領悟在情境變化的時候,及時調整心態,樂觀而又積極的面對可能是最終勝利的關鍵。體育教師要謹記育人為本的宗旨,在體育教學中注重將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有效融合。在體育教學計劃的制定過程中要體現出這一目標,凸顯學生職業特性,并且將其和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有機結合。比如對服務專業的學生要從他們的行為準則出發,培養學生的責任心、紀律性以及奉獻精神。對于加工類學生要培養他們的敬業精神與責任心。對信息專業學生則要培養他們的職業道德與服務意識。嘗試從思政課程中抽提部分課時和體育課程進行融合,設立實踐道德課程。思政教師與體育教師共同帶領學生戶外拉練,使得每位學生都能夠在嚴明紀律下磨煉意志,提升團隊凝聚力。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還要關愛學生,為學生及時疏導壓力,培養學生的樂觀精神和積極向上的意志。
強化以就業能力為導向的高職高專體育教學工作,需要教師從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職業發展需要出發,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目標等內容進行集中規劃,各個相關主體緊密合作,將身體鍛煉作為重要方式,將職業能力作為根本導向,改革體育課程,這樣才能夠培養出滿足社會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