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電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技工學校 河南 三門峽 472000)
情緒,英文名Emotion,是所有主觀認知經驗的統稱。它也貫穿于日常生活和教學過程的始終,學生在學校里能感受到各種刺激,比如讀一篇文章后的感慨,參加一次體育比賽,上下課的鈴聲,教師或同學間的批評和指責、挖苦、贊揚等,這些刺激作用于學生本身,從而產生了生理和心理的感受。然后在通過學生的表現,比如:竊喜、壓抑、憤怒、得意、嫉妒期待等等,通過身體內部荷爾蒙和神經遞質作用而發生,從而有了個體對外界的刺激而產生的有意識的體驗和感受,這就是情緒。同時,刺激的強弱控制著情緒的浮動的大小,外界刺激越大,情緒在身體動作上的反應就越強烈。比如一位考試經常不及格的學生以一次高分通過考試,他可能會大喊大叫、手舞足蹈。而一位平時體育成績優異的學生,在運動會上失利,他可能會哭泣甚至放棄所愛的體育項目等等。情緒是如此的強大而有讓人琢磨不透。情緒是個中性詞,沒有好壞之分,但表現的形式千變萬化,我們把情緒分為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這些都是引發人們行動的動機。盡管一些情緒引發的行為看上去沒有經過思考,但實際上意識是產生情緒重要的一環。人的情緒有天生“基本情緒”也有后天的“復雜情緒”的區別,基本情緒和原始人類生存息息相關,復雜情緒必須經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才能學習到,因此每個人所擁有的復雜情緒數量和對情緒的定義都不一樣。情緒雖然無好壞之分,由情緒引發的行為則有好壞之分,后果有好壞之分,所以情緒又可分為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兩種。情緒不能被消滅但可以適度控制。而體育教學的特點是對抗性強、動作復雜、靈活迅速帶有游戲性的特點,不可控因素較多。學生情緒的好壞直接影響教學進度和教學效果,所以,情緒管理就在體育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要通過教師掌握的心理學知識和方法,有目的,有意識地調節和激發學生做出適當的反應,最大程度的控制好學生的情緒達到教學目的,避免不當后果。情緒參與體育教學合運動中的一切活動,并影響學生的行為和心理、生理、生化過程的變化,能很大程度的提高或降低學生的活動能力和學習效果。
體育教學不同于其他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時教師在臺上的講解時,學生在臺下聽與不聽,掌握與否教師不能完全掌握。而體育教學中學生和教師的互動性極高,每個環節每個動作都需要學生充分的理解,參與和互動才能到達教學要求,完成技術動作。從而達到體育課的教學要求。學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的情緒是會受到主觀因素、運動項目的特點以及客觀環境條件的影響。當學生處于興奮和積極的情緒狀態時,體內會分泌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酰胛堿,這些物質能把血流量和神經細胞的興奮調節到最佳狀態,使血液中的糖元含量有所增加,還能增加有利于提高身體活動能力的其他化學物質,使感覺更加敏銳,而這些變化更有利于動作精細分化,形成鞏固的動力定型,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比賽成績如此等等。反之,可能會出現運動損傷。情緒還具有感染性,極易受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的影響。比如學生在上課前因為隔壁班小學妹的關注和助威、或是對于新項目興趣、教師的鼓勵、啟發和誘導、雨過天晴等等諸多條件刺激下,能引起學生強烈的探究反射,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心理學把這類能夠增強身體機能,提高人們學習效率的情緒稱之為“增力情緒”。可見要掌握一項技術動作,沒有積極情緒的支配是不行的,作為體育教師要善于發現、培養、鼓勵和利用這種情緒,為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創造有利條件。
情緒是體驗又是反應,是沖動又是行為,是有機體的一種復雜狀態,是以特殊方式表現的心理活動。在體育課教學活動中的消極情緒的心理表現是煩躁、焦慮、冷漠、過分激動、自卑、注意力不集中,概括起來有以下幾種:
(1)松弛。這是對教學缺乏熱情的一種低水平的應激反應,學習積極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紀律松懈、該完成的技術動作不能完成,即使勉強完成了,動作也會變形,不規范。遇到這種情況教師應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并進行啟發、誘導、提高認識、克服松懈狀態;
(2)冷漠。這是學生極低的應急情緒體驗,主要發生在體力不支、長時間熬夜玩手機、打游戲導致過度疲勞、睡眠不足以及其他生理反應(傷痛、疾病、生物鐘紊亂)等情況下,另外,對教師或同學間的批評意見有反感,這也是冷漠情緒發生的重要因素。遇到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善于觀察,根據具體情況及時改變學習方法和內容,合理安排負荷;
(3)個別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學習熱情。只憑一時興趣,課堂學習視為一般活動,不求上進,對將來的一切置于腦后,或是原生態家庭原因致使思想認識上不去,學習提不起精神,學習效果日益下降。據調查,這種學生約占總人數4%-5%;
(4)偶發消極情緒。如家里出事、對他人表白不成功、失竊被騙、同學之間被嘲諷、歧視、自己喜歡的偶像或球隊出現問題等等,情況隨時都可能發生,而這些情況對人的精神往往產生很大影響,持續時間也比較長。遇到這些情況的學生在學生總數6%以上,這些人在事發的幾天里注意力不集中、動作遲鈍、反應呆板,這樣會帶著各種情緒去學習練習,造成學習效果急劇下降,完不成學習任務;
(5)客觀因素直接影響情緒和教學效果。雜亂不堪的操場和破舊的體育器材以及擁擠的空間使人感到厭煩,心情壓抑,造成不滿情緒,不能引起學生的探究反射。教材安排不當、教師講解不生動、示范動作不規范、課堂組織缺乏生氣、課堂密度和強度超出了學生承受負荷能力、教法不靈活等等也是直接影響情緒的客觀因素,并能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情緒管理就是通過了解情緒產生的機理,學會洞察情緒,掌控情緒。在我們日常體育課教學中,體育教師在每次課的準備活動后講解本次課的難點重點時就要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還要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學會體察自己的情緒。通過主觀調節,時時提醒和修正自己。
首先,就是自我鼓勵的方法,利用身邊的典型事例和生活中的哲理來安慰和鼓勵自己;
第二,利用自我暗示的方法,在遇到技術障礙和心理障礙時,暗示自己,比如上次技術動作完成的比較好,這次是因為某些動作變形導致,心里暗示自己保持動作的正確性等等。再者就是通過語言暗示,這個包括自我暗示和教師的語言暗示。自我暗示又分消極自我暗示與積極自我暗示。積極自我暗示,比如完成動作的喜悅和同學們的羨慕的眼神及贊揚,都可以讓學生產生積極的心理狀態,再加上教師適當的鼓勵,就會慢慢培養出良好的自信心和樂觀的情緒。反之,消極的自我暗示會慢慢強化學生個性的弱點,心靈深處的自卑、怯懦、嫉妒等,從而影響情緒。比如某位女學生因為膽子小不敢跳木馬,鼓起勇氣跳了一次還失敗了,她就會從心底就排斥這種運動,那么作為體育教師就要找她聊天,說明失敗的原因和解決的辦法,然后給她鼓勵,再降低難度和高度幫助她練習,一點點提高,到最后完成整個技術動作。由原來的消極情緒轉變成積極情緒。在體育課教學過程中,隨機會發生很多事情,比如,一個同學正在專心致志的運球練習,另一個同學過來說一些使他不快樂不順心的事情或掃興的話,也就是說挑事者對練習者的中樞神經起了暗示作用,練習者可能會勃然大怒、暴跳如雷,即使受到打擊壓抑自己不說話,也會心跳加速、呼吸加快,也可能會停止練習,或是大力甩出或把球踢出去種種。這種情況可以先不去制止,在合理的范圍內適當地讓學生表達自己的情緒,以適宜的方式紓解情緒。紓解情緒的目的在于給自己一個理清想法的機會,讓自己好受一點。每個學生都會遇到這樣的事,每當這個時候,如果能通過自己語言再暗示自己:不煩腦、不急躁、不生氣等等,然后再仔細想想最合理的解決辦法,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利用語言的指導和暗示作用,來調適和放松心里的緊張狀態,使不良情緒得到緩解。當在學習過程中遇到情緒問題時,我們應當充分利用語言的作用,緩解不良情緒,保持心理平衡。松弛過分緊張的心情,之后,教師再能多給與關注和鼓勵,學生就可能會充滿信心放下包袱繼續學習而完成任務。其實,情緒也是信心的一部分,它與信心中的外向認知、外在意識具有協調一致性,是信心在生理上一種暫時的較劇烈的生理評價和體驗。要學會控制情緒,而不是讓情緒來控制你;
第三,用記憶調整情緒。情緒與過去的記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教師就要教會學生在復雜多變的世界里,通過甄別出積極的有利的回憶,創造積極情緒,然后再引導學生提高自己的目標要求,使其更能適應學習和工作,這樣就會對不良情緒起到一個消除和抑制的作用;
第四,情緒的客觀調節。(1)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就要從教材教案開始、備場地、備器材、備學生因地制宜根據學生真實的運動能力和訓練水平合理安排運動項目,讓學生喜歡甚至熱愛上體育課;(2)體育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和方法,勇于探索創新,善于吸收最新教學成果,有獨到的見解思維和教法,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探究反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3)合理的運動負荷。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合理安排運動負荷,不能隨意加量,這樣會使學生產生消極的抵觸情緒,強迫學習,效果極差,對學生的身心的和諧發展不利。
今天我們所處的是一個偉大的變革時代,隨著科學和社會的迅速發展,體育教學已經不是簡單地對學生運動技能的傳授,人們對體育的認識越來越深刻,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終身體育的觀念,不僅要培養學生的運動熱情和健康生活,為學生終身體育打好基礎;體育教師還要像心理工作者一樣,發現學生心靈的奧秘,捕捉學生內心感受,培養學生健康良好的個性,建立起高尚美好的情操。也要求我們這些體育工作者們關于體育的認識觀、教師觀要得到徹底的改變,不斷充電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更多地了解信息科學和生命科學,努力創設學生動手、動腦、觀察、練習和創造能力。開發學生潛能。不但要求他們身體強壯,更要有適應現代生活的健康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