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紅星學校 河北 石家莊 050060)
隨著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逐漸引起各方的關注,鍛煉初中生的心理素質,也成為一門熱點話題。相比于初中階段的其他學科,在體育課上,氣氛更加活潑、寬松和自由。師生之間關系比較融洽,加上體育項目的豐富性,這些特點都成為了鍛煉學生心理素質的必要條件。但是我們也看到,部分學校的管理層、學生的家長,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還存在重視不足,也有部分體育教師沒有掌握進行心理素質鍛煉的教學方法。在這一背景下探究初中體育課上加強學生心理素質鍛煉的方式方法,既有必要性,又有緊迫性。
初中生處于完善健全人格發展的重要時期,但是此時大部分初中生心理發展不成熟、不穩定、不平衡,因此初中教學應當注重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塑造。體育活動教學不但可以保證學生的身體健康,還可以對初中生的心理素質產生重要的積極影響。因此,初中體育教學應當承擔起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重任,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堅持實施挫折教育,鍛煉學生的意志力,開展多種競技類活動,培養學生和合作競爭意識,讓學生的體育素質和心理素質能夠得到全面提高。
在中學階段,初中生希望得到教師的贊同和其他同學的認可,一旦受到了教師的批評,或是與同學產生矛盾,往往不能及時的疏導負面情緒,最終對自己的學業造成了阻礙,也不利于個人的身心健康。體育課上,學生可以在更加廣闊的空間里,找到情緒的宣泄口。例如通過奔跑、跳躍、打球等劇烈運動,將心中煩悶的情緒發泄出去,在運動過后重新恢復良好的心情,調整心態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因此,體育課不僅僅是初中生學習體育運動知識的平臺,更是調節自我情緒、保持良好心態的有效途徑。
對于壓力、挫折的承受能力,也是一個人心理素質強弱的直觀表現。心理素質差的初中生,在遇到突如其來的挫折時,往往不知道如何應對,心理防線被完全擊潰,此時如果沒有教師、家長或是朋友的幫助,自己很難走出困境,甚至引發更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在體育課上,像籃球、接力跑等運動項目,一方面有較強的競技屬性,通過激烈的競技對抗和反復多次的訓練,可以讓初中生養成勝不驕、敗不餒的性格,抗挫能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這些運動項目中,要想取得勝利,還要求學生之間密切協作、相互配合,潛移默化的增進了友誼。當他們遇到煩惱時,可以找朋友傾訴,減輕心理壓力和思想負擔,這也是保證心理健康的有效渠道。
在初中體育課上,體育教師按照教學大綱設計教學方案、組織教學活動,整體上來看還是以體育運動知識、動作技巧為主,而對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則缺乏關注,更不用說有意識的開展心理素質教育了。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方面是學校方面沒有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給予高度的重視,在課程安排上不夠合理。例如每周只有一節體育課,教師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都十分緊張,也就沒有心思和時間去開展心理素質教育了;另一方面是體育教師把教學當成了一項任務,而沒有真正從學生健康成長的角度出發,去組織、設計與心理素質鍛煉有關的體育活動。在這兩方面的共同影響下,初中階段的體育教學沒有發揮出培育學生心理素質的學科優勢。
通過調查發現,有些初中學校雖然開展了心理素質教育,并且也將教育任務安排到了體育等各個學科上,但是就體育教學來看,在心理素質教育上還是存在側重于理論說教,而很少開展行之有效的實踐活動。這樣一來,就會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和體育運動教學的割裂,心理素質的鍛煉效果并不理想,甚至有可能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初中生參與體育課的主動性降低。體育教師沒有將理論教育和行為實踐結合起來,不能在體育課上為初中生提供一個學習和借鑒的榜樣,這種情況下的心理素質鍛煉,容易陷入一種為了教育而教育的困境,往往只能取得一時的效果,并不利于初中生良好心理素質、抗壓抗挫能力的養成。
初中生的性格特點、家庭背景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有的學生性格開朗,與班級上大多數同學,甚至是其他班級的同學都能夠融洽相處;還有的學生因為學習成績差、家庭經濟困難等,性格自卑,不愛與人交流。他們遇到困難、問題和煩惱,既找不到可以傾訴的對象,又不愿意向老師反映,多數情況下都會悶在心里。在體育課上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由于很多體育教師沒有提前了解班級中每一位學生的心理狀態,導致心理素質的培育缺乏針對性。這樣就很難照顧到一些情況特殊的學生,最終也難以取得理想的鍛煉效果。
(1)做好課前準備與教學設計。
強大的心理素質,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培養過程。對于體育教師來說,既要從思想層面上,認識到體育課上進行學生心理素質鍛煉的必要性和優越性,又必須結合以往教學經驗以及初中生的性格、行為特點,做好教學方案設計,真正將心理素質鍛煉融入到日常的體育教學活動中,力爭達到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效果。為此,需要設計一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趣味體育活動,讓初中生可以在體育課上完全的釋放自我,在運動中宣泄負面情緒,在積極參與體育運動項目的過程中,鍛煉身體素質,增強心理素質。
(2)主動與初中生開展友好交流。
無論是從體育運動技能教學,還是從心理素質鍛煉方面來說,體育教師要想高質量的完成預設的目標,都必須始終將 “以人為本”作為出發點。結合上文分析可知,當代的初中生,對于長篇大論的說教十分反感,體育教師需要提前開展調研,一方面是了解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另一方面是掌握他們對哪種體育運動、趣味活動感興趣,然后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組織開展個性化的體育項目。在吸引初中生積極參與的過程中,實現促進身心健康的教學目標。體育教師可以利用課間休息時間,多與初中生進行平等、友好的交流,在鍛煉學生心理素質時才能更有方向感。
(1)多種渠道創新教學思維。
對于體育教師來說,體育課上鍛煉初中生的心理素質,是一項基本的教學任務,也是初中體育新課程標準中的要求之一。但是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時,體育教師因為與初中生之間存在代溝,加上自身的創新、創造能力不足,組織開展的教學活動、體育項目,翻來覆去總是那幾樣,初中生的新鮮感過去后,體育課上的表現也不那么積極了。在這種情況下,體育教師應當開拓思維,嘗試通過多種渠道借鑒優秀的教學成果,讓心理素質的培養更富有創新性。例如,可以通過互聯網,瀏覽一些教育論壇,觀看其他學校體育教師分享的活動案例、教學視頻,然后加以借鑒并融入自己的創新想法,讓初中生參加不同形式的體育活動,并且從活動中強化自己的心理素質。
(2)體育教師要通過行為引導深化教育成效。
行為引導就是要求體育教師要通過言行舉止,為初中生做榜樣。采用更加直觀的形式,從初中生的校園生活、學習中,身體力行的向初中生展示,應當如何應對各種挑戰、解決各種困難、疏解各種壓力。這樣一來,當初中生也遇到了學業壓力、心理問題,就可以模仿體育教師,嘗試通過科學的方式方法進行解決,在不斷克服困難的過程中,讓個人的心理素質得到鍛煉。例如,在某次體育課上,我發現一名初中生心情沉悶,在教學環節表現的心不在焉,自由活動時一個人坐在足球場邊。我上前與其交流,得知他因為最近學業壓力大,加上考試成績不理想,十分失落。我與他分享了我在工作上遇到的一些難題,以及自己是如何調整心態、如何解決問題的,然后以“過來人”的身份,給他一些建議,告訴他要保持陽光、積極的心態,將這次失誤當作是前進的動力。在下次體育課上,這名學生又恢復了往日的開朗和自信。
初中生心理素質的鍛煉,切忌“大水漫灌”,必須要因人而異、精心滴灌。體育教師要利用好課前準備、課中休息等時間,多與初中生交流。運用一些談話技巧,從日常交流中了解他們在學習中、心理上有哪些困難、煩惱。并且善于察言觀色,重點關注那些不愛交際、性格內向的初中生,他們更有可能存在心理問題。在充分了解初中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前提下,堅持因人而異的原則,通過開展多樣化的體育活動,幫助其中一部分心理素質較差的初中生,實現抗壓、抗挫能力的提升,培養他們開朗活潑的性格、堅忍不拔的意志,使其擁有健康的心理。
鍛煉初中生的心理素質,使其能夠有更加積極、健康的心態投入到學習、生活中,應當成為中學教育的目標之一。學校的領導人員應當高度重視初中生心理素質教育,對于學生個人發展、對學校教育事業等多方面產生的深刻影響,進而為其提供必要的教育教學環境。例如,轉變體育教學的考核模式,采用更加科學的評估方式,將學生的心理素質作為評價體育教學成果的重要指標,這樣就督促體育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有意識的開展學生心理素質教育。另外,學校方面也要賦予體育教師更多的自主性,保證體育教學的靈活性,為開展心理素質鍛煉活動提供空間。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能夠在 “初升高”中取得更加理想的成績,往往只關心孩子的成績,而忽視了心理健康狀況。家長們對于學校、教師的要求,也大多是將學生的成績提上去,而心理素質教育的成果如何,并不是家長關心的重點。為此,要以家長會、家庭走訪等渠道,實現家校聯合,讓家長也能夠積極配合學校,支持在體育課上開展心理素質教育。另外,在學生回到家后,家長也要注意從日常生活中,察覺孩子存在的煩惱、遇到的問題,循循善誘,提供一些必要的建議和幫助,這對于孩子自信心、自尊心的建立,以及形成強大的心理素質都是大有裨益的。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而體育課程由于自身的開放性、靈活性等特點,在初中生心理素質鍛煉、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獨特優勢。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多方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堅持因材施教,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增強學生自信心和積極性;采用適當的方式進行挫折教育,培養學生的意志力;積極開展多種競技類活動,培養學生合作競爭意識,最終促使學生心理素質的全面提高。